纪录片《生态秘境》探寻四川最神奇的物种
不只是大熊猫,纪录片《生态秘境》探寻四川最神奇的物种
一提到四川,你肯定会想到麻辣鲜香的火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其实不止这些,东西地貌的巨大反差,使四川成为地球上最为独特而神奇的地区之一。
四川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生物物种资源种类位居全国第二,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全省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脊椎动物近13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
四川是中国地质最复杂、地貌最多元、景观最独特的省份之一。除海洋外,四川几乎浓缩了地球上所有的地理景观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大江、深峡……天造地设,这里滋养出地球上最为独特神奇的地区之一。
10月16日,大型自然纪录片《生态秘境》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本片将带领观众探寻四川最极致的自然秘境,在生命的奇迹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力量,见证万物共生的和谐之美。
纪录片《生态秘境》共六集:第一集《天造地设》讲述“生物庇护所”的成因,纵览自然地理造就的生物多样性;第二集《生命之原》见证雪山江河的能量,在山河之间发现生命源起的摇篮;第三集《高原之肾》讲述若尔盖湿地对黄河水源的涵养,展示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性;第四集《华西雨屏》讲述生境的极致,感悟自然的馈赠;第五集《天府之国》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六集《未来之路》讲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从神秘纯净的高原到巍峨耸峙的山岭,从富饶沃腴的盆地到多彩多姿的丘陵,四川复杂多样的地形滋养了万千生灵在此生生不息。这里不仅是举世无双的人间胜境,更是无数珍稀特有动植物的温暖家园:高山栎林、康定木兰、峨眉冷杉、雪豹、大熊猫、川金丝猴……在这里有太多没见过的神奇生物。
成年川金丝猴披着金色的毛发,长着淡蓝色的面孔,一般来说,猴群中体型最大的雄性是猴王,体重能达到15公斤,半新生的小猴毛色铁灰、小手粉红。跟随季节的变化,猴群在不同海拔的山区,寻找植物的嫩芽、花苞、树皮和果实、偶尔也会捕食鸟类或昆虫。
温泉蛇,地球上生存海拔最高的蛇类之一。千万年的进化,让它们拥有远超其他蛇类,寻找热源的本领,从而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得以幸存。
蛇是变温动物,无法依靠新陈代谢控制体温,当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蛇类就将冻僵,失去活动能力。
温泉蛇为什么要选择如此高海拔的艰难生存环境?你会在节目中找到答案。
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是绿尾虹雉活动的领域,绿尾虹雉是中国的特有鸟种,它们用强有力的钩形喙,采食植物的根茎。
黑颈鹤体高1.2米左右,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上的鹤类,它们喜欢有马群活动的水岸,那里更容易找到食物,因此,当地牧人把黑颈鹤看作“格萨尔王的牧马人”。
这是即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也能任性生长的水母雪兔子,水母雪兔子个头能达到30厘米。在山坡岩峰上,已经算是相当高大的植株,毛茸茸的外表,能帮助它们保持内部的温度,以保障繁育,这是适应生存的选择。
这些“鸽子”不会飞走,因为人家的名字叫:“鸽子花”,学名珙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称为“鸽子花”。150年前珙桐在雅安的宝兴县被发现,并被带到欧洲和北美,成为全球极受欢迎的珍贵观赏树种。
苏铁,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在侏罗纪达到最盛期,它们曾与恐龙一起,“称霸”整个地球。
四川盆地的北缘,从陕西入川的古蜀道两侧,现存两万余棵古柏,最高树龄达2300年,这些参天古木从秦朝开始种植,到了明代,官员要为古柏负责,离任时要清点古柏的数目,代代相传。这或许就是中国最早的“林长制”,这种方法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保证了古柏的生生不息。
据了解,制作团队穿越雪域高原、横跨大江深峡,用镜头捕捉广阔天地间四季轮转的极致景色,记录这片土地上万物生灵的动人故事,多方位讲述四川自然生态之美与多彩人文之韵,为观众展现四川“立体生态挂毯”的全貌。
澎湃新闻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摇滚先锋”携手“Z世代唱将”唱响广州塔
-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领衔话剧《金锁记》将重回北京老舍戏剧节
- 七省区市签署合作协议 共促中国柠檬产业科技创新
- 江苏59岁老警察跳冰河救人 曾获评江苏最美警察
- (乡村行·看振兴)探访“中国传统村落”堤北桥村:千年古村唱新韵
- 云南普洱景迈山“一片好叶”历经千年走向“一片繁业”
- 一景区关园!连续极端高温,瀑布也没水了?
- “丹青诗韵——傅以新水墨画展”于国家大剧院启帷
- “梦想大篷车公益行”:走进6所乡村小学、逾万名学生互动
- 推动租赁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届中国租赁年会在天津举办
- “北上广深”不香了?报告称大学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
- 南非开普敦连发火灾致2人死亡
- (乡村行·看振兴)就地取“才” 江西赣县“职业经理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电视剧《繁花》的“不响”与“响”
- “两把钥匙”的改革故事(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国家药监局答“人造血开发”:有重要意义,如符合要求可加快审评
- 泰国创新“90天报到”制度 简化外籍人士居留流程
- 曾经的网红奶茶们 为何被市场“抛弃”?
- 中国国家能源局: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
- 瑞幸咖啡启用5年版运营合作协议,夯实共赢伙伴关系
- 热门推荐
-
- 多家银行已制定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案 本周内或有实质性进展
- 福州市场监管部门发提醒告诫函 严禁价格欺诈和哄抬物价
- 韩红基金会向西藏捐赠价值800余万元救护车、巡诊包等项目与物资
- 外企观两会 | 外企关注中国创新:调整商业模式,加强合作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黑龙江:破解让“冷资源”持续“发热”的行动密码
- 北京地下水水位为何能连续9年“长高”?
- 文化中国行丨蛇岛老铁山观测猛禽越海 爱鸟护鸟入人心
- 2023世界计算大会: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数智加速产业变革
- 广西累计建成11条通往口岸陆路大通道 加速连接东盟
- “期待再来中国,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环球热点)
- 浙江大学向日本东京大学赠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2023年全球葡萄酒产量恐降至62年来最低
- 工信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
- 中美青少年共度七夕:友谊和理解将跨越差异
- “和平之城”全城剧本杀 湖南芷江推出实景探秘剧本游
-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有小到中雨
-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四川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在四川广安授牌
- 吉林搭建国际化平台促进冰雪全产业链合作发展
- 三部门:稳妥有序推进57座以上大客车及卧铺客车退出运输市场
- 《误杀3》导演甘剑宇:仍是“误杀”,却为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