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大师刘北茂文物捐赠仪式在安徽艺术学院举行
刘北茂之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被聘任为安徽艺术学院刘北茂艺术馆名誉馆长。 王从启 摄
中新网合肥9月26日电 (记者 张俊)民族音乐大师刘北茂文物捐赠仪式近日在安徽艺术学院举行。刘北茂之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向安徽艺术学院捐赠刘北茂文物178件,并被聘任为安徽艺术学院刘北茂艺术馆名誉馆长。
刘北茂先生是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杰出代表,与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中国民族音乐奠基人和现代二胡学派开创者刘天华为同胞兄弟,合称“刘氏三杰”。1958年,刘北茂先生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皖,在安徽艺术学院等院校执教13余年。
刘北茂先生一生奉献给民族音乐事业,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音乐创作坚持植根祖国、植根传统和为人民创作的宗旨,代表作有《汉江潮》、《小花鼓》以及在安徽艺术学院期间创作的《美丽的包河》、《千里淮北赛江南》等,无不体现出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刘北茂先生为人谦逊和蔼,爱生如子,具有爱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北茂之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深情回忆了父亲刘北茂先生在安徽艺术学院执教的时光。刘育熙说,父亲白天授课,晚间编写教材、创作乐曲,以无比坚强乐观的精神在安徽这片热土度过了13年的峥嵘岁月,视安徽为第二故乡,视安徽众多弟子、朋友们为亲人。感谢安徽朋友们对刘家父子两代的支持和关爱。
为支持民族音乐大师刘北茂艺术馆筹建工作,刘育熙和夫人邓克经过多方搜寻,集中捐赠了四大类52项178件文物,包括刘北茂亲笔手稿、书信、笔记、乐器、书籍等物品。“我们盼望这些文物能为艺术馆带来刘北茂先生的音容笑貌、温度和大爱。”刘育熙说。
安徽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樊嘉禄对刘北茂之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和夫人表示感谢,对刘北茂艺术馆筹备建设的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樊嘉禄表示,安徽艺术学院历来重视传统民乐的建设发展,未来将加强刘北茂艺术馆的建设工作,以刘北茂作为安徽艺术学院传统民乐建设发展的“旗帜”和平台,加强刘北茂作品、演奏、教材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并组织开展各类纪念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重现安徽民族管弦乐的辉煌。
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家宝表示,刘北茂作为民族音乐大师,在民乐、教育等领域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确立刘北茂艺术馆的定位,继续征集刘北茂相关文物,丰富艺术馆文化内涵,加强刘北茂先生的理论研究,开展各类艺术、学术类研讨交流活动,同时加强二胡、柳琴、扬琴、唢呐、竹笛和琵琶等民族管弦乐为代表的“皖派民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皖派民乐”品牌。
座谈会上,曾经接受过刘北茂先生指导和教育的学生弟子深情回忆了刘北茂在皖执教的点点滴滴,并对刘北茂艺术馆的筹建工作建言献策。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谨防车辆自燃 这些知识需知道
- 京津冀区域货物贸易进出口2.54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中国贸促会:4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降23.8%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80万人次
- “螳螂拳王”于海逝世 曾因《少林寺》被人熟知
- 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意味着什么?
- 浙江衢州:“理发奶奶”的爱心事业迎来接班人
- 文化“入圈”文物“出圈”,博物馆也可以“很好玩”
-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尹锡悦下台是解决现在局面唯一办法
- 以军称已有122名士兵在加沙地带的地面军事行动中死亡
- 新漫评:G7峰会的“传声筒”与“内心戏”
- 台风“康妮”影响减弱 福建海上生产作业陆续恢复
- 赴新西兰看家人将更方便?新移民局称将改革家庭签证
- 中国新近发现9处和平文化遗址
- 国际最新研发出机器-类器官混合计算系统 可执行语音识别等任务
- (乡村行·看振兴)一“泼”十年,浙南山区清水何以“泼”出人气与财富?
- 杭州亚残运会丨魏琨:从运动员到志愿者,身份转换迎接新挑战
- 聚焦文物数智化 浙江“强强联盟”成立专委会
- (寻味中华|戏曲)青春版“拉魂腔”《吕布与貂蝉》再掀淮河浪
- 珠江委部署西江干流水量调度保障鱼类繁殖期需水
- 热门推荐
-
- 沪上新型图书馆竞相崛起 掀起“到馆阅读”热潮
- 万千气象看上海·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产业生态浓度加快创新发展速度
- 你被AI生成的假新闻骗过吗?起底AI造谣乱象→
- 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年垄断案件共罚没近8亿元
- (成都大运会)外媒关注成都大运会开幕:青春、团结、友谊的盛会
- 北京通学公交试点春季学期推广至8个区 拟新开线路206条
- 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公布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名单
- 辽宁大连:多举措促城市与年青人“双向奔赴”
- 巴西登革热死亡病例达1116例
- 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个人投资者达11.57万人
- 山东海阳三代核电项目发电突破千亿度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 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将举办 搭建非遗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两代人用心用情传黄埔“接力棒”
- (乡村行·看振兴)“苹果之乡”延安洛川:产业协作助苹果“漂亮”远行
- 重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将面向公众开放
- 韩保江: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否定旧的生产力
- 山东青岛:哈萨克斯坦青年沉浸式体验中国国家级“非遗”胶州秧歌
- 专家学者热议《这一站,贵州》:地域特色纪录片的破圈之道
- 《小黄牛和野斑鸠》以童话引领孩子与历史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