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所高校开展大调查 学术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图为师生在农村开展调查。 云南大学供图
中新网昆明7月11日电 (黄兴鸿)记者11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组织全国14所高校共同开展“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将聚焦24个专项研究课题,围绕云南乡村振兴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用学术助力好云南社会经济发展。
大调查于2022年10月27日启动,云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5所全国高校的875名师生奔赴云南42个县,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目标开展系统调查。
“去年10月至今年4月为大调查第一个阶段,顺利完成了348个行政村、696个自然村和9048个家庭户的问卷调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斌介绍,通过大调查,截至今年6月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发现100多个乡村振兴成功案例。此外,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生态保护如何与发展衔接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等。“现在我们遴选并立项了24个专项研究课题,今年7月至8月为大调查第二个阶段,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暑期时间,结合主题教育,聚焦课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据悉,为加快推进大调查成果产出,全面提升大调查影响力,云南大学力争在今年内完成42本成果丛书、24本专题研究丛书初稿并进入出版程序,出版一批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形成一批高质量咨询专报。明年内建成云南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开发云南乡村振兴大调查数据库的智能化应用,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云南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经验借鉴。
此次大调查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第四次大调查。20世纪40年代,在该校任教的费孝通先生带领一群年轻学者在云南各地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调查研究,产生了以《云南三村》为代表的影响深远的系列学术著作。此后,该校全面参与了“民族识别和民族大调查”的工作,推动云南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程,创造了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一段辉煌。到21世纪初,该校组织开展的覆盖全国民族的“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真实书写中国民族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变迁历程及文化态势。(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福建宁德:铁路客运暖心服务温暖回家路
- 近观枫桥丨一碗米饭的诞生
- 海南基层医务人员竞赛场上“大比武”
- 为肺癌患者提供精准免疫治疗方案
- “三八”国际妇女节 重庆客运段重组“女车班”
- 河南发现新矿物倪培石 系自然界最富铈硅酸盐矿物
- 云南镇雄投入100余名警力助力受灾群众搬离临时安置点
- 演员苏青分享2022年高光时刻
- 外资商超看好中国市场(消费视窗·中国实体商业新观察)
- (走进中国乡村)张骞故里:酸甜柑桔飘香丝路
- 商家关店之后,如何避免消费者预付款“打水漂”?
- 元谋猿人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启动
- 从“一口价”之争看网约车“成长的烦恼”
- 多地举办活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实现油品直接在产品码头装船出口
- 外媒:乌克兰与波兰签署安全合作协议
- “三问”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
-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有何考量?
- 广东省司法厅原党委委员、巡视员于保忠被查
- 湖南零陵特色农业兴村 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 热门推荐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启动
- 《自然》论文:天文学家发现一个新的六行星系统
- 西藏阿里:风雪见证警民情
- 广西向崇左、南宁、贵港等地紧急调拨防汛救援物资5700件
- 3月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0条 运营里程10248公里
- 商务部回应欧盟将中国对欧盟白兰地临时反倾销措施诉诸WTO
- 医药行业反腐进行时 PE/VC机构有多难?
- 专家学者羊城共探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 广西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尹锡悦总统弹劾案投票中断
- 当AI绘画 开始抢动漫人饭碗
- 技术定义未来,北汽新能源携手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大规模量产近在眼前
- 东方小岛东极:乡贤归巢增动力 昔日偏远海岛游客如织
-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在厦门举办
- 重庆生态法治暨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启用
- 第十届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
- 年轻人为何喜欢闲置交易?开源节流外,还收获什么?
- 走私进口燕窝100多吨 案值超16亿元!海关侦破特大走私燕窝案
- 清明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2168万人次
- 湘赣粤港澳区域协同再发力 助推中医药“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