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跨界融合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焕新“文创京城”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徐婧) 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文创京城”品牌周活动暨2024酷车国际文化节18日在北京酷车小镇开幕。活动探寻车文化多元魅力,首发001号“文化消费展示店”,以文商旅体融合新潮流为首都新消费注入文化活力,焕新文创园区“京彩”时刻。
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响应多元化市场趋势需求,以品牌引领助力消费升级,推出北京文化消费品牌周系列活动。作为六大文化消费品牌周之一,“文创京城”品牌周联动行业协会、文创园区及文创企业,聚焦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综合文创市集、研学观览、打卡集章、快闪店、IP联名等形式,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的文化消费。
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001号“文化消费展示店”当天在北京酷车小镇开铺。展示店坐落于小镇集装箱广场,首批入驻展示了中轴文创、工艺美术等个性十足的特色文创产品,为市民游客带来惊喜感满满的文化消费体验。据悉,“文化消费展示店”后续将逐步亮相全市重点商圈、景区等文化消费热点地区,以长期店+快闪店+社区店+大篷车等多种形式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
展示店将采用自营展示+企业展示的运营模式,除满足惠民文化消费季自身展览展示需求,还将面向参与惠民文化消费季的企业展开招募,符合资质的企业将可免费入驻展示店,助力缓解企业经营压力的同时,让更多优质、优惠的文化消费产品更近触达广大消费者。
本次“文创京城”品牌周活动中,2024酷车国际文化节同步启幕。开幕式上,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酷车小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动智慧交通的科研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智慧园区等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后续,北京酷车小镇将积极拓宽产业发展契合点,进一步增强文旅融合的产业布局,以创新性、创造性的文旅产品和文旅服务赋能美好生活。
作为北京酷车小镇倾力打造的标志性汽车文化嘉年华品牌,酷车国际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十五届。2024酷车国际文化节将持续至10月20日,本届酷车节中,家用轿车、商务车、越野车、房车、摩托车等将亮相。“金秋新能源车展”汇聚了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的购车场景。结合酷车节期间摩托车巡游、滑板公开赛、车友挑战赛、城市骑行、知识问答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车文化深度探索之旅。
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精心策划演艺、文创、书香、酷玩、娱游、文博六大文化板块,将开展20余项主题活动,超过300项精品市场活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定《环境影响评估法》违宪
- “功勋铀矿”展新颜 华媒代表郴州感受小镇怀旧时光
- 万人说新疆|俄罗斯姑娘: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以为我是新疆人
- “综合征”不只在开学前 家长要给孩子缓冲时间
- 新疆医护专家首次独立自主完成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一对一包月”收费1万元 网络情感咨询盯上女性钱袋子
- 转基因真相是什么?这场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大赛帮你释疑
- 一天钻进2138米!我国海上油气井钻探速度新纪录诞生
- 中国贸促会报告:二季度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
- “丝路花语”中国民族音乐在印尼举办专场演出
- 中国评协发布倡议书引导树立文艺评论新风
- 中国五矿发布声明:这200多家带“五矿”字号公司与集团无关
- 科学家创造出新型一维超导体
- 国家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在京成立
- 联合国非经委高官:美欧银行业危机对非洲影响严重
- 养老服务改革如何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一文了解
- 航瞰内蒙古 | 有一种搬家叫“转场”
- 揭秘助贷平台“会员费”猫腻
- 十年来我国已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文件
- 热门推荐
-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启动《探索与抉择》移动剧场
- 江西南昌:特色产业“套种” 铺就富民增收路
- 韩国核心矿物需求呈激增趋势
- 共话新质生产力丨院士谈新质生产力:从“点”的突破到能级爆发
-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上新”
- 湖南蓝山虎溪村:守护千年古韵 赓续传统文脉
- 特写: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中国工信部:2025年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 今年前7月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超万亿元
- G42沪蓉、G45大广、G50沪渝高速湖北段恢复通行
- 6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48元 下调23个基点
- 中国超20城出台购房即可申请落户政策
- 成都:创意设计“脑洞大开” 文创经济活力旺盛
- 冬游新疆精彩纷呈 运动之旅热度高
- 西班牙洪灾致2名中国公民遇难2人失联
- 规模世界第一,农业保险如何遮风挡雨
- 多项报告及研究成果发布 为绿色产业发展升级增添动能
- 注意!多地进入秋季过敏高发期!该怎么应对?
- 第24届釜山国际旅游展开幕
- 湖南粮食总产连续3年超600亿斤 今年早稻产量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