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类型创新 2022暑期档票房破90亿元
脚踏大地 仰望星空
国产片类型创新,2022暑期档票房破90亿元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8月29日9时30分,2022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正式突破90亿元大关。其中,广东省票房以12.4亿元蝉联全国票房冠军,稳坐“中国第一票仓”宝座;科幻喜剧片《独行月球》以28.6亿元成为档期票房冠军。
早在8月中旬,2022暑期档总票房便以75亿元的成绩,超越去年暑期档73.81亿元的总票房。影市大盘复苏的背后,是电影创作者对类型创新的不懈尝试。今年暑期档,《独行月球》《明日战记》《外太空的莫扎特》各出奇招,为国产科幻片开辟新题材;《人生大事》《隐入尘烟》《断·桥》等现实主义作品的广受欢迎,则为过去总是“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找准了市场脉搏。
脑洞大开,“科幻+”模式出奇效
除了在暑期档票房遥遥领先,由开心麻花创作的《独行月球》目前还暂居2022年度票房榜第二名,票房仅次于春节档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部无论在任何档期都会有好表现的“爆款”作品。事实上,《独行月球》在7月29日空降暑期档,确实为该档期后半程的表现加足了马力。
沈腾和马丽的“沈马组合”是《独行月球》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第一动力,而该片的创作在科幻和喜剧两方面都没掉链子,则是其票房后劲充足的保证。《独行月球》讲述的是一个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因为小行星即将撞地球,人类在月球启动了“月盾计划”,但因为一次意外的提前撤退,维修工独孤月被自己暗恋多年的月球基地指挥官马蓝星落下,成为“月球最后的人类”。影片的笑点和泪点都始于观众对主人公独孤月的双层审视:除了作为影院观众的第一层视角,人们更能通过片中地球幸存者观看“月球直播”的视角,目睹独孤月在月球上的种种表现——从刚开始的“破罐子破摔”,到后来的勇于自救,再到最后战胜小我,成为拯救全人类的英雄。
作为开心麻花的首部科幻作品,《独行月球》95%的镜头涉及特效。为模拟真实的月面,剧组将200吨的石头磨成了沙子,而“月球基地”则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里实景搭建而成。这些实打实的投入和努力,让该片被公认为是继《流浪地球》后,中国科幻片在电影工业角度的又一次突破。同时,该片将“轻”质感的喜剧元素和“重”质感的科幻元素成功糅合,也为国产科幻片的类型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8月5日上映的《明日战记》,则是国产机甲科幻片的一次新鲜尝试。影片将背景设置在经历过环境污染后的地球,讲述人类机甲部队在对抗强大外星生物时遇到的生死危机。影片在“怪兽+机甲”的基础上融合了港产犯罪动作片擅长的“找内鬼”剧情,加上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等多位香港戏骨的精湛演技,为原本略显单薄的剧情弥补了张力。在视觉呈现上,该片则在制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香港电影人的灵活机变,为国产机甲科幻片树立了一个工业新标杆。该片目前票房已超过6亿元,豆瓣评分高于74%的科幻片和74%的动作片。
陈思诚执导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则是科幻片在青少年题材上的创新尝试。影片讲述望子成龙的父亲想把儿子培养成下一个郎朗,但儿子却偏偏对地外文明感兴趣,直到有一天真的有个外星人从天而降的故事。该片在视觉呈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呈现了诸如从高楼窗口展开的书籍天梯、在城市上空飞翔的玩具船、在长城上方绽放的星空图等奇观。不过,该片剧情元素芜杂,目标受众不清晰——既想用童趣童真来吸引小观众,又想用教育话题来吸引成年观众,最终两头不讨好。即使有黄渤这样的国民级笑星加盟,《外太空的莫扎特》最终也只收获了2.23亿元票房,豆瓣评分仅4.4分,为国产科幻片的创作留下了不少宝贵教训。
现实主义“撑腰”,文艺片市场变大
6月24日上映的《人生大事》是今年暑期档的第一个惊喜。影片热度从档期开始前延续到8月初,经历两次密钥延期,在暑期档“霸屏”至《独行月球》成功“接棒”。《人生大事》由朱一龙和小演员杨恩又领衔主演,讲述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见孤儿武小文,后者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该片是刘江江的导演编剧处女作,监制韩延曾执导过同样聚焦生死题材的《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如今,《人生大事》票房达17.1亿元,超越14.32亿元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成为中国影史家庭片票房新冠军。该片口碑同样不俗,豆瓣评分7.3分,猫眼和淘票票则双获9.5分。
一部题材略“丧”的文艺片,竟在主流观众是年轻人的暑期档大受欢迎,这多少令人感到意外。但若联想到去年春节档“哭片”《你好!李焕英》的爆冷,优质国产家庭片在当下电影市场的火热似乎并非偶然。对此影迷“抽屉”认为:“中国电影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水平正在大幅提升。相比空洞的好莱坞视效大片,他们如今更关注扎根本土的故事,也更容易被接近自己生活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李玉执导的《断·桥》则是一部犯罪题材的文艺片,从一桩陈年旧案切入,展现人性被逼入绝境后的不同状态。该片由马思纯、王俊凯和范伟主演,目前票房2.26亿元,豆瓣评分6.1分。虽然外界对《断·桥》的评价两极分化,但大多数争论集中在演员表演和剧情细节,该片的摄影和剪辑以及在现实主义题材上的大胆开拓则得到了大多数观众和影评人的赞赏。不过,文艺片的市场生存本就比商业片更为艰难,些许争议都可能导致影片票房前程受阻。豆瓣影迷“Gakki”对此评论道:“看得出导演李玉有让这部小众片走出去的野心,但我仍然认为《断·桥》更适合小众文艺市场。艺术是有门槛的,但审美是主观的。看到李玉和曾剑,就知道《断·桥》的视听语言无需担忧,纪录片式的写实手法和夸张的鱼眼镜头将电影的美感玩到极致。然而不够,基调有了,剧本的逻辑却无法自洽,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说仍感到遗憾和痛心。”
相比《人生大事》和《断·桥》,几乎全由素人出演的《隐入尘烟》虽无粉丝捧场的优势,却也没有“黑粉”恶意打低分的忧虑,票房全程都靠影迷“自来水”。这部由李睿珺执导的文艺片在导演从小长大的村子拍摄,演员除海清外几乎都是他的亲戚和邻居。过去,李睿珺用这种最“省钱”的方式拍出了在影迷中备受好评的“土地三部曲”——《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并赢得了包括釜山、东京、威尼斯在内的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关注。这部《隐入尘烟》在正式上映前同样荣誉加身,影片获得过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提名。
《隐入尘烟》讲述一个村庄里,两个“不被看见”的人相互温暖和支撑的故事。影片在7月8日上映后引发了远高于片方期待的关注,无数都市观众在老四和贵英这两个乡村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共鸣,更有不少人感叹两人这平淡生活中的相濡以沫才是“最好的爱情”。影片在排片率极低的情况下,票房积少成多,迄今已达3125万元,远高于导演李睿珺两部前作的成绩——《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的9.1万元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82.3万元,展现了小众文艺片在当下电影市场的潜力。目前,影片密钥已延期至9月30日。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部暑期档港产片代表《神探大战》。该片虽为商业片配置,但却凭导演兼编剧韦家辉的独特个人风格,超越了同类影片的剧情套路。影片7月8日上映,迄今票房突破7.11亿元,是“商业片作者化”的成功代表。
国漫持续发力,但仍缺“关键一跃”
近年暑期档,国漫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尤其是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高达47亿元的成绩荣登档期票房榜冠军宝座,该片迄今仍保持在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四位。2021年暑期档,在疫情影响下,《白蛇2:青蛇劫起》仍以5.62亿元位居档期票房第三名。但今年暑期档,在大盘整体提升的情况下,国漫“种子选手”《新神榜:杨戬》目前只居于档期票房榜第六位。截至8月29日中午11时51分,该片上映第11天,票房堪堪突破3亿元。考虑到去年春节档《新神榜:哪吒重生》也只获得4.56亿元的总票房,依托中国神话新说的“新神榜”系列似乎迄今未找到成为“爆款”的秘诀。
跟《新神榜:哪吒重生》一样,《新神榜:杨戬》被批评为“形式大于内容”。剧情跟不上美术和特效,似乎已成当下国漫创作的瓶颈。而从票房看,国漫观众如今也早已不满足于仅为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观买单。截至目前,国漫中仅有《哪吒之魔童降世》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榜前10位。该片之后的另一部国漫电影,便是排名第40位的2020年国庆档电影《姜子牙》,总票房16.02亿元。在今年暑期档国漫《新神榜:杨戬》的网络评论中,不少观众感慨部分国漫创作者“用心做动画,用脚做剧本”,期待未来国漫能克服剧情创作短板,作出关键一跃。
记者 李丽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探索“三秋”农业生产新技术 促生产能力提升
- 北京启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试点
- 也门胡塞武装:使用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打击以色列目标
- “慕课出海”,中国数字教育成果何以“远航”?
- 何建明:如何讲好“石榴花开”的故事?
- 山西“电力爱心教室”守护乡村儿童“睛”彩世界
- 黄山景区“不提倡冲泡面”,其实无可厚非
- 一根网线,连通经济新蓝海(评论员观察)
- “国家的孩子”南京认亲成功后带着盐水鸭看望“草原母亲”都贵玛,额吉说:这是很美好的事
- 胡歌、周迅获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繁花》拿下5项大奖
-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中国有能力很好处理地缘政治带来的压力
- 【新闻随笔】用照片“复刻”古诗词 惊艳就在创新中
- 京东云:“五网融合”助力新余 打造新型工业城市的数字样板
- 2024年傅雷奖入围作品揭晓:将聚光灯打到译者身上
- 长江水利委员会深入贯彻水利部防汛会商要求 全力做好洪水防御工作
-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净化装置7日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事故。
- 高铁婴儿哭闹,对骂是缺乏温情的应对方式
- 朱元璋给历代16位皇帝建了个群,乾隆为什么要扩到188位?
- 英国防大臣:英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数万枚炮弹
- 奥运冠军张雨霏广西南宁“支招”青少年防溺水
- 热门推荐
-
- 民调:三分之二美国民众认为该国经济状况“糟糕”
- 韩国夫妇中国海滨开餐馆 烤肉香里叙友情
- 哈马斯、以色列无法就释放人质数达成一致 停火谈判陷僵局
- 中国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 支持适度融资需求
- 台风“潭美”携强风雨来袭 中东部大部地区迎升温
- “康妮”或带来超预期强降雨 浙江部分列车停运学校停课
- 广交会引流 深圳多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持续攀升
- 北京今年6002人入围积分落户名单
- 青海省消防科普智慧馆开馆 可沉浸式体验学习消防知识
- 中国正能量:记录国人追梦故事,向世界展现活力中国
- (寻味中华 | 戏曲)百年评剧:白话念经久 世人用心收
- 广西完成2024年高考评卷工作 6月25日16时起可查询成绩
-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举行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
-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国际中文教育新书亮相2023世界中文大会
- 北京推出中轴线古树主题游线 六大古树群见证古都变迁
- 暴雨下的校园:团委书记第一时间建群,集聚救援力量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参展“2023中国节”
- 一份“开门造车”的“新”事业——北京经开区新联会工程师分会诞生记
- 听障人群康复需求多多 科技助听更具提升空间
- 知识竞赛、净滩行动、校园科普 山西太原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