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历代16位皇帝建了个群,乾隆为什么要扩到188位?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有一座气派如故宫的院子,院子里的大殿有着故宫乾清宫一般的规格等级,4通雍正、乾隆皇帝所立的御碑以及刻写着6种文字的下马碑,表明这里不是普通的古建筑。
这里就是供奉着中国188位帝王、79位贤臣,见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一脉相承、连绵不断历史的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与太庙、孔庙合称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历代帝王的皇家庙宇。
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庙前,原本建有东西两座牌楼,牌楼间为景德街。1954年,为拓宽道路,庙门前的两座牌楼、三座汉白玉石桥和两侧的夹墙都被拆除,影壁被孤零零地留在了路南,与主体建筑遥遥相望。
敬奉天地、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礼记》中说,凡是对百姓有功业的帝王,都应该进行祭祀。
从黄帝逝世时起,就出现了祭祀黄帝的活动,直至今日,浙江缙云、陕西黄陵、河南新郑三地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黄帝祭祀活动。
秦汉以后,各朝都重视对前代帝王的祭祀。唐玄宗在国都长安分别建了三皇庙、五帝庙、周武王庙和汉高祖庙进行祭祀。宋代在各地营建、修复先代帝王陵庙 70余座。元朝,也继承了祭祀前代贤君的传统。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造历代帝王庙,第一次把历代帝王放在一起祭祀。迁都北京后,嘉靖皇帝在原保安寺旧址上改建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历代帝王庙。
清朝的统治者也在这里进行祭祀,特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4位皇帝十分重视历代帝王庙,不仅对庙宇进行了增建与修葺,还对入祀帝王、名臣进行了调整。
景德崇圣殿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殿名寓意为“景仰德政,崇尚圣贤”。大殿为重檐庑殿顶,原本覆盖着黑色琉璃瓦顶和绿色瓦边。
1762年,乾隆皇帝重修时,认为既然供奉着历代的帝王,建筑级别还可以再提提,就改成了纯黄色琉璃瓦,还把外檐彩画改呈金龙和玺彩画,硬生生把景德崇圣殿提升到了“乾清宫”的规格。
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取九五之尊的意思。殿内有60根金丝楠木柱,707块天花板上绘制有片金坐龙彩画,地面铺设着皇家专用的“金砖”。
殿内,设有7个龛位,共供奉帝王188位。以朝代为辈分,按照“先祖居中,左昭右穆”的顺序排列。三皇居中,五帝与历代帝王按照朝代顺序分列左右,俨然一个“大家族”的列祖列宗,一同享有祭祀。
在景德崇圣殿的留言本上,有游客提问,“秦始皇贡献很大,为什么不祭祀他?”
中国历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庙中入祀188位。哪些帝王可以入祀?标准是什么?
这就要提到明朝朱元璋、嘉靖以及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6位皇帝的“小心思”了。
朱元璋在南京祭祀的历代帝王,只有16位,包括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之君。至于秦始皇、晋武帝和隋文帝这3位开国之君,他认为他们施行暴政,功德有愧于民,不予祭祀。
康熙皇帝觉得历代皇帝的统治是一个完整的、前后相承的系统,包括开国之君,也包括英明睿智的守成君王,除了无道、失德导致被杀或者亡国的皇帝,都应该供奉祭祀。这给入祀划出了底线。他命礼部会同九卿一再商议,增补入祀帝王及从祀名臣。
可惜礼部拟定的增祀方案还没来得及上报,康熙皇帝便与世长辞。雍正皇帝继位后,落实父亲的遗旨,通过了礼部的方案,赶在康熙年号结束之前把遗旨落实到位,增加了143位帝王、40位名臣,入祀帝王达到164位、从祀名臣增加到79人。
但是,不是说被杀的、亡国的帝王不入祀吗?那么现在祭祀的帝王中,为什么还有被杀的唐宪宗以及亡国的金哀宗和明愍宗?
这个故事要从康熙皇帝讲起。他认为明朝亡国,锅不该由崇祯来背,祸根是万历、泰昌、天启三代,崇祯皇帝励精图治,试图力挽狂澜,但还是没能挽救明朝,所以崇祯可以祭祀。
乾隆皇帝仿效爷爷康熙皇帝的作法,又增祀了有类似情况的唐宪宗、金哀宗。他还发现,爷爷划的入祀底线,只是排除了最差帝王,他认为在历代帝王在治国理政、安邦治国时,有经验、也有教训,祭祀历代帝王,是希望后世的帝王能效法前人的功德、力戒前人的教训。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曾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中,既有汉民族帝王,也有少数民族帝王,还有不少“混血”帝王。康熙皇帝本人就拥有多民族血统,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祖上是汉族,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是蒙古族。所以,康熙皇帝重视各民族帝王的独特贡献。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康熙皇帝的首创。
朱元璋虽然打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但是他认为王朝的更替,与当时的天命所归和人心所向有关。元取代宋、明取代元,都是这样。
当然,也是为了在明朝建立之初稳定大局、缓解矛盾,朱元璋肯定元世祖忽必烈有着“治安之盛”的功德,把他列入中华正统的帝系,入祀历代帝王庙。
后来,嘉靖皇帝由于蒙古鞑靼部的侵扰与纷争,曾罢祀元世祖忽必烈,但顺治年间,摄政王多尔衮又恢复祭祀忽必烈,还新增了元太祖成吉思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世宗完颜雍等帝王。顺治皇帝亲政后,还把朱元璋等明朝的皇帝也“请”进了历代帝王庙。
不仅如此,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里祭祀的帝王,既有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也有“偏安之国”的帝王。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但在中华文明浸润下,清朝也走上化武崇文之路。清朝统治者认为依靠武力得到统治地位后,必须融入中华治统文化中,才能坐稳天下。
康熙皇帝认为历史上的前代帝王,子孙后裔已经找不到了,而后来统治天下的人,可以说,是他们创建的功业的继承者,理应对他们进行祭祀。
乾隆皇帝用“中华统绪,不绝如线”进行了概括。也就是说,中华的治统序列,从三皇五帝开始,其间大一统王朝和“偏安之国”交替存亡,却始终一脉相承,就像一条没有中断的线,中华帝系没有中断、中华民族的历史没有空白。
乾隆皇帝认为,虽然南北朝是偏居一方的政权,但北魏道武帝、太武帝等人,尊儒重佛,兴学重教,养育人才,大修水利,是贤明的君主。按照这样的标准,他又增祀了东晋、北魏、南朝的宋、齐、陈和五代的后唐、后周的23位帝王。
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达到了我们现在所见的188位。
景德崇圣殿两侧,有4座御碑亭,都是重檐歇山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外檐金龙和玺彩绘。亭内巨碑、碑趺加之海水江崖石雕地面,都体现出皇家的最高等级。
自嘉靖年间建成,至1911年最后一次祭祀,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仪式,其中皇帝亲临祭祀20次。雍正皇帝第一次亲祭后还曾下令,今后皇帝的车架仪仗在帝王庙前也要避绕正门,显示出对历代帝王庙的高度重视。
作为硕果仅存的集历代帝王于一体的庙宇,历代帝王庙承载着中华统绪一脉相承的深意,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大一统”理念的见证者。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刘渝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将于15日首演
- 第十一届中国(湖南)矿博会交易总额18.6亿元
- 西部地区有雨雪天气 海南岛有较强降水
- 88岁老奶奶坚持25年理发只收2元:家人们都支持我
-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越深入中国文化越感到幸福
- 川渝架起电力新”蜀道”
- 养老服务专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年轻人花式服务老年人
- 日本公布2024年年度汉字:金
- 山东多措并举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 重庆政协委员吁加强成渝金融法院与香港交流合作
- 万开达高速公路全线首片T梁完成架设
- 外贸“新三样”表现亮眼 传递何种信号?
- 关注儿童健康,既要防患未然也别小病大治
- 青岛市城阳区、即墨区全面排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 重庆:人大代表、行业专家联动 诉前成功调解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
- “智场”时代 “人心”就是生意
- 王毅:中国愿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
- 江西统筹近40亿元加力支持“两新” 鼓励汽车换“能”
- 武汉:月底烘干设备有望覆盖360多个社区
- 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凸显创新性、亟须性、经济性
- 热门推荐
-
- 张学友时隔八年回归大银幕
- 无锡锡山邀中外宾朋赴“金秋之约” 见证111个项目集中签约
- 河南2023年超额圆满完成三项民生实事
- 广东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1000万户
- (第七届进博会)全球货让各方有收获 进博会促消费升级、助产业共赢
- 解谜三星堆:他们去哪儿了
- 广州南站:女盗窃团伙实施扒窃时被抓
- 俄驻美大使:美国无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俄乌冲突
- “国际茶日”第十三届桂林恭城油茶文化节开幕
- 辽宁山东及华南需防范强对流影响 24日夜间起华南雨势再度加强
- 中小商家“618大促”亏本销售无益于平台生态
- 道中华|茶,为什么在唐代被各民族奉为公认的“国家级饮料”?
- 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启动全球征片
- 华夏银行2023密云生态马拉松鸣枪开跑
- 新疆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烯装置完成首次全系统大检修
- 外媒:突发!乌军摧毁俄罗斯一空军基地6架军用飞机
- 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 共绘智造未来图景
- 非法接种HPV疫苗被罚 浙江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 1至7月重庆新能源汽车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倍
- 格库铁路青海段扩能改造重点工程格尔木南站站改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