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推出葛亮最新长篇《燕食记》 从粤港饮食入手一展岭南百年梦华
《燕食记》书封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应妮)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在红楼公共藏书馆举办了以“时间的味蕾”为主题的新书发布活动,推出作家葛亮的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
《燕食记》四十余万言的篇幅,以宏阔笔力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作者继《北鸢》《朱雀》后潜心耕耘的全新长篇小说。小说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为线索,借关于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细致入微的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堪称呈现粤港澳历史文化版图的精心之制。
如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所评,“《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
“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
六年前葛亮创作的《北鸢》中即言:“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由此奠定了《燕食记》的先声底蕴。小说题为“燕食记”,意为古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周朝确立“三餐制”,意味着礼制的开始,由此确认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日常俗理。
《燕食记》正是从粤港吃茶点的习俗生发开来,不仅博古通今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宏博精深的饮食文化,且深刻探讨了在时代变幻、家国逢难之际,饮食是如何安抚人心、凝聚起中国人的精气神的。
书中同钦楼最负盛名的“大按”师傅荣贻生因打得一手好莲蓉而声名远扬,每做一锅莲蓉,第一口他一定亲尝。但做了一辈子,他最想念的,还是小时候在太史第中第一次吃到的莲蓉枣泥月饼。“软糯的莲蓉与枣泥,并不十分甜,但却和舌头交缠在一起,渗入味蕾深处。”时隔多年之后,凭着这个味道,他一下子就“认”出了“得月楼”名厨叶凤池的手艺。当他终于能够复刻这份味道,成为其他人心中的念念不忘时,广府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不可追忆的前尘往事。世事渺茫,但味道永存。诚如向太史跌宕一生,垂垂老矣时,面对中秋之月,心中触怀的,仍是多年之前,与兄长之间的一壶酒、一顿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就认为,“葛亮对美食描绘的精细,在当代小说中实属罕见,这是一本美好之书。”
白岩松非常欣赏葛亮的小说取自饮食,礡然成篇,“中国人是把饮食与人生连在一起的,饭菜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一日三餐、碗中百味——我们出生于不同的时代、奔波于不同的生活内容,但摆上餐桌的,却是同一种味道、同一份温暖。
立足国人精神的一部岭南梦华录
从作家葛亮有《燕食记》的创作意图开始,编辑与作家一路相伴而行,六年期间见证了葛亮走访粤港等多个地区的采风历程,也见证了这部作品由十多万字到四十多万字的创作历程。
全书落笔饮食,其描绘的却是近代百年的中华世事人情,众生百态皆入书中:岭南的气候时令、菜蔬瓜果,漫长的海岸线与山林乡村,天空四野的云霞雨雾、日月星辰,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街檐的旗幡、茶楼的招牌,寺院庙宇、亭台楼阁,还有战争、流徙,有朱门的离散萧索,亦有平民的温存安好,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堪称“岭南梦华录”。
《燕食记》写了五代人的生命流转。其中最令人深感重怀的是流转在葛亮笔下数以百计的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守望。这也是李敬泽将之类比《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的缘由,也是《燕食记》的细密扎实之处。
评论家、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感叹道:“《燕食记》从岭南饮食风物着眼,写出大湾区世纪沧桑。其间涉及多重掌故,在在可见作家的考证与想象功夫。出虚入实,叹为观止。”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也盛赞《燕食记》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和把握,认为“《燕食记》是中国文学近年来的重要收获,他坚持写人间烟火,大的历史有时候是不经意的,有时候是闪现的,虚构的人物穿梭在纪实的生活之中,读来令人在温馨朴实之中又有惊心动魄的感觉。”
不止于人间烟火,书中也有民族大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批评家杨庆祥称:“《燕食记》中的抗日是全民参与的历史进程。像名厨叶凤池等人,他们用非常传统和古老的方式,以一种民间的甚至是个人的方式,参与到救亡图存的历史里,这是特别精彩的书写。他们以一己孤勇加入宏大历史叙事里面,鲜见于以往的文学叙事,我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静水深流细述中国近代百年
《燕食记》选取粤港美食作为故事和人物的落脚点,以四两拨千斤之态,自然而然将广东、广西、香港、福建、上海联结起来,既打通了整个岭南的空间壁垒,又以饮食的传承、流变、革新轻松勾连起近代百年岭南历史。
葛亮从同钦楼的兴衰讲起,一路由香港的茶楼电影追溯到广州的食肆酒家,然后在广东的饮食书籍、旧年报纸中钩沉起民国时期寺庙庵堂的素筵、晚清举人的家宴渊源。前后大小人物数百,几乎每一个人的生前身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痕迹。最终又由同钦楼的现在落地香港,以山伯五举“叛逃”师门改做上海本帮菜为引,牵出香港百年来同广东、福建、上海的同气连声、一脉相传。
如杨庆祥评述:“葛亮的叙述是把香港放在整个中国的现代转型里,它的所有历史变迁、文化转型,都跟我们传统文化,跟我们近现代政治、历史、文化转型密切相关。书中建构起非常有效的关于香港地区历史的叙事,这也是葛亮在《燕食记》里特别重要的贡献。”
但葛亮并未将《燕食记》禁锢于“地方小说”,其以大湾区为重心,实质上由南向北,辐射了整个中国近代百年。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认为,《燕食记》中描写的时代和历史背景是影影绰绰的,“文中几乎没有直接提到黄埔军校、抗日战争等史实,但在小说人物不经意的一句话中,会突然点到。再有就是一句对话:‘对面是什么?深圳特区。’这一句话,标志一个大时代来临了。”(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建设银行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签署合作备忘录
- 广州考古发现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商时期文化遗存
- 日政府向东电交付“合格证” 福岛核排污设施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 台风“摩羯”生成或趋向南海 强度持续加强
- 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和平曙光真的来了吗?| 国际识局
- 进博面对面丨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上海灯彩”亮相台北
- 治理“假就业”,关键何在?
- 德国警方逮捕两名柏林枪击案嫌疑人
- 起亚再启科技溯源活动,揭秘起亚EV5品质技术实力
- 对虚拟主播的规范不能“虚”
- 2008年以来最复杂春运天气出现,春运如何保障?
- 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在沪启动
- 中国最大铁路口岸一季度进出口运量首次突破500万吨
- 浙江象山白鹅开启新年“首飞” 走南闯北助农共富
- 大暑时节 赏荷消夏逐清凉
- 10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9元 下调107个基点
- “公交医生”节日“问诊”保障市民出行
- 免签“回头客”来了!“中国行”持续“圈粉”外国旅客
- “洋弟子”的十年二胡情缘:一曲一调感受中国文化
- 热门推荐
-
-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澳大利亚使馆赛区预赛落幕
- 招行行长王良:聚焦提升四大能力可把握大财富管理时代机遇
- 广西实施森林防火条例7年 查处森林火灾刑事案件2031起
- “撑腰”更“撑伞” 看经济大省广东如何硬核“振企”
- 长江生态持续向好 “水中大熊猫”江豚携崽现身保护区
- 工信部公示第一批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 山西省取消首套、二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
- 不同地域白领消费有差异 上海杭州最爱美,广东人爱美食
- 各地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控制 保障电力供应顺利“迎峰度夏”
- “东方艺术画廊”永乐宫壁画:倾国倾城数百年
- 杭州:增值服务赋能数字企业 助力文化出海
- 一条“彩带”串起“三兴”——记者蹲点大运河天津段看杨柳青青
- 工信部: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 “文、体、旅”多业态融合趋势显著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 各地财政打出稳经济组合拳
- 专家建言山西特色专业镇:借会展兴“镇” 促产业集聚
- 千亿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广东海洋经济蓄势待发
- 乌官员:乌政府终止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通信领域相关合作协议
- 提升“智慧含量” 让农业生产空间更广阔
- 夜宵外卖也要参战双11?网商银行提额170亿元助力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