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拟主播的规范不能“虚”
极具特色的数字人虚拟主播频频亮相电商直播、新闻播报、展览讲解等场景,带来新鲜的视听体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专家认为,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虚拟主播走向大众,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之中,为诸多行业带来业态变革。(见10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成为电商领域的“标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主播是直播带货领域的一个新变化。其在外表、声音、神态等方面拟人程度极高,有助于网络直播行业降本增效。除了直播带货之外,数字人虚拟主播还在广电融媒等领域“上岗开播”,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出现在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中。
虚拟主播在视听节目平台的运用,提升了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趣味性、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具沉浸体验感的虚拟现实服务,对于重构广电融媒的服务场景及其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一些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有些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一样,不时出现一些低俗色情类或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言行。另一方面,部分技术提供方的制作水平不高,导致虚拟主播出现粗制滥造、形象同质化等问题。
国家广电总局、文旅部去年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了虚拟主播在直播中的行为规范。今年5月,有短视频平台发布行业倡议,要求使用虚拟人进行直播时,必须对相应的虚拟人形象在平台注册,使用已注册的虚拟人形象进行直播时,必须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不允许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进行互动等。
这些规范和倡议给数字人虚拟主播戴上了新的“紧箍”,也意味着,对于虚拟主播,监管不会“脱实向虚”。有关方面相关部门要把握数字化时代、虚拟技术中的新问题、新苗头,与时俱进提升治理效能,要对症下药,拾遗补缺,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应不断完善规范措施,明晰平台方、运营方等各方权责,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期待随着监管力度加强、技术水平提高,数字人虚拟主播的内容生产模式能够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多赢。(工人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印度一烟花活动现场发生爆炸 150余人受伤
- 卵巢癌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 专家呼吁诊疗方案应全面、深远而个性化
- 澜湄国家代表共商妇女领域合作机遇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28千米
- 俄交通部:克里米亚大桥部分路面受损 桥墩未损坏
- 中国经济“成绩单”成色好分量足
- 三名高管辞任,汾酒“三分天下”突围迎来硬仗
- 山东各地“花式”举办集体婚礼 弘扬婚俗新风
- 广西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助力企业顺利“出海”
- 《哪吒闹海新传》亮相国家大剧院 完美融合国粹京剧与儿童剧
- 聚焦“体验互联移动”主题 2023年慕尼黑国际车展开幕
- 2023年中国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合理区间
- 白天和夜晚,乡村呈现出两个气度
- (聚焦博鳌)探访“近零碳”博鳌: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中国援外医疗队向中乍友谊医院捐赠价值416万元药械
- 山东潍坊“值”此青绿 释放生态发展潜力
- “星月交辉 海天胜览—科技荟澳系列活动”明日精彩亮相澳门科学馆
- 湖北宜昌推广“友好徽章” 破解外卖“进门难”
- 《万里归途》票房突破12亿元 导演饶晓志:我们也经历了一场“万里归途”
- 炒“高考屏蔽生”就是炒“高考状元”的翻版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本政客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答记者问
- 用“真金白银”支持“以旧换新”补贴加码 优惠直达消费者
- 德国凯士比集团首席执行官蒂默曼:中国依旧有成本竞争力优势
- 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启动
- 北京发布山洪灾害蓝色预警 暂缓涉山涉水户外活动
- 国庆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2万人次
- 北京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品牌
- 兔年岁末再迎立春:“咬春”套餐热卖 “龙墩墩”再成顶流
- 江西南昌“洪都夜巷”:打造多民族美食聚集地
- 黎巴嫩东南部遭以军袭击 造成1死9伤
- 广东:为两批次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授信约737亿元
- 黄永玉大师逝世
- (国际观察)日本强推“排污入海”已两年 一意孤行招致强烈反对
- 生物多样性题材电影《花开高黎贡》全国首映
- “机动卫士-2023”显示美军正加紧在印太地区的战争准备
- 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开播 关注六种不同情绪
- 台风“桃芝”靠近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黄色警报
- 弘扬婚俗新风 多对新人黄浦江畔集体成婚
- 名家“六一”寄语小读者: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让读书成为习惯
- 专家:汽车产业链需要全面加速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