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献“粮”策
中新社长沙12月2日电 题: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献“粮”策
作者 蒋文月 吴蓓蓓
“真的很香,嚼起来还很甜!”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食味品鉴室,热腾腾的白米饭正好出锅,盛上一碗,粒粒分明,入口弹牙,回味香甜。如今,这样的米饭端上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餐桌。
杂交水稻栽培是中国第一项转让国外的农业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国外种植面积近800万公顷。
稻种出海,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问题?杂交水稻如何引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记者近日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平高科”),探寻中国科技“种子”撒向全球沃野的故事。
在海外,绝大部分水稻种植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纪绍勤说,水稻的生态适应性不强,国内的高产品种直接栽到热带多雨地区,很可能遭遇严重的病虫害而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杂交水稻要真正走出去,必须‘研发先行’,大力推行本地化育种。”
隆平高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1999年作为主要创始发起人设立,作为全球十大种企之一,拥有以商业化育种体系、智慧育种平台等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杂交水稻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农以种为先。育种,就是开发农业的“芯片”。隆平高科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黄丹介绍说,通过把杂交水稻育种过程合理分段,科研也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就像工厂的车间一样”,这使得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从原来的8-10年缩短至4-6年。
2004年,隆平高科成立海南热带杂交水稻研究中心,2007年起,先后在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和越南建立研发中心,通过与各国优质种质资源杂交,实现全球“穿梭育种”。据了解,隆平高科已有34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海外审定,菲律宾和巴基斯坦杂交水稻市场占有率居当地第一。
“今年夏天,巴基斯坦遭遇罕见高温,当地许多进口杂交水稻仅有5%-10%的结实率,而经我们本地化选育的抗高温品种结实率达50%-60%。”曾获“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称号的隆平高科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说。
1984年,袁隆平院士创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并担任首任主任。迄今为止,该中心已举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超30期,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名专家学者和官员前来访问、交流和培训学习。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说,近年来,中心与马达加斯加联合研发出4个新品种,实现增产2.5-3倍,当地最大面额的纸币上,印有杂交水稻的图案。
今年10月,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设立并启动建设。“年末我们就会有技术团队赴马达加斯加,与当地大学一起开展工作。它将成为面向非洲的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间的国际科研合作示范样板。”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莉透露。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多次描绘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增产两吨来算,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
“新一代种业人的使命,就是将袁老的梦继续做下去,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纪绍勤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五届中欧中医药合作与发展论坛在英国举行
- 让莫高窟“青春永驻”
- 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 将帮助2万名以上学生实习
- 如何为“仗剑走天涯”觅一把“宝剑”?汉代古人有“国标”
- 甘肃一养殖户40多只羊失踪,怀疑有人雪夜到羊圈偷盗,警方调查
- 暴雨红色预警连续发布 专家:降水致灾可能性较大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给农机插上科技翅膀 私人订制版山东“智造”畅销全球
- 江西举办“美好生活焕新季”服务消费促进活动 培育消费热点
- 北美票房:《超能敢死队:冰封之城》首映夺魁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
- 揭秘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有何寓意?
- 暑期“行走的课堂”爆火 如何避免“研学”变“踩坑”?
- 受台风“海葵”影响 福州地铁全线网车站暂停运营服务
- 如何“盛世修文”?第三届长三角图书馆发展论坛共话“图书馆与文化传承”
- 美妆、穿搭如何打造“松弛感”?
- 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9人死亡
- 黄汉权: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良好基础条件
- 壮乡广西“变身”桥梁“博物馆” 架通山水现通途
- 濮存昕:经典的价值
- 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物种毛杓兰
- 热门推荐
-
- 广东创建并升级电动自行车行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 南京45个数字文化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逾40亿元
- 毛里求斯总理:中国企业为毛里求斯社会住房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 【侠客岛丨岛读】这份重磅报告揭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真面目
- 2022年“家乡印象——海峡两岸摄影作品展”在北京举办
- 2024年国庆档票房为21.04亿元
- 热搜&明星加持 “脱五”难挽口碑滑坡
- 文化中国行丨春节申遗成功 文成太公祭和浦江板凳龙成为代表性内容
- 第七届进博会展前首场供需对接活动在长春举行
- 在斯图加特感受“投资中国”热度
- 蛋白质也有优劣之分,你吃对了吗?
- 交天下行四海 “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交通银行高标准支持第136届广交会
- 模拟法庭、陶瓷拉坯……各地活动丰富多彩庆“六一”
- 分拣装卸快递一周仅到手100多元 记者调查暑期工用工乱象
- 山东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超5173万人 一定程度破解“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难题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AEO互认安排
- 评论: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国产摩托求变闯新路
- 2月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
- “欧洲心脏”添一抹青绿 中国龙泉青瓷亮相比利时
- 广西南宁:粉黛乱子草“浪漫”绽放 宛如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