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莫高窟“青春永驻”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数字敦煌”硕果累累
对于敦煌石窟保护来说,有着众多不可忽视的客观困难——光照褪色、壁画酥碱问题、进入洞窟参观游客呼出的热气和湿气……想要莫高窟壁画“青春永驻”,数字化保存是一种颇为重要的手段。
经过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全面开展了“数字敦煌”项目。该项目通过以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壁画二维图像数字化技术、以激光扫描为主的洞窟结构和雕塑三维重建技术、以遥感测绘和倾斜摄影为主的大遗址三维重建技术,实现了石窟二维信息和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加工,形成了完整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并进行永久存储。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介绍说:“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数字敦煌’项目已经完成敦煌石窟268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164个洞窟的图像处理,45身彩塑、146个洞窟、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5万余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建立了超过百人的数字化专业技术团队。”
在这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敦煌研究院制定出石窟寺数字化全流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引领石窟寺数字化行业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数字化工作理念、程序和方法。吴健表示,敦煌研究院不仅为莫高窟和甘肃省文保工作提供数字化支撑,还在新疆、西藏、山东、河北、山西等7省市14家文博单位进行了数字化技术支持和工程实施。
云游敦煌身临其境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将数字化资料制作成影片,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让游客们在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莫高窟“亲密接触”,大大提升了参观体验,更缓解了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这是敦煌研究院利用海量数字资源的一个有益尝试。此外,敦煌研究院还构建起面向大众的数字平台,在实现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艺术资源的同时,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
打开“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经典洞窟的高清图像触手可及。点击进入第254窟,拖动鼠标便能参观洞窟;通过放大、缩小视角,近则可以清晰观看壁画上的细节,远则能总览整窟风貌,就连模仿汉式传统木构建筑形式的人字披窟顶、东西两披上浮塑的数条椽子和椽间的手持莲花、忍冬天人图案都清晰可见,仿佛身临其境。
2016年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如今已实现30个经典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洞窟虚拟漫游节目的全球共享。其英文版在2017年9月上线,访问用户遍布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78个国家。据悉,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全球访问量已超过1560万人次。
而2020年上线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不仅展现精美的敦煌壁画,还在丰富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点亮莫高窟”功能,重现千年前莫高窟人流如织的点灯夜景;“壁画病害种类知多少”栏目结合图文,将起甲、空鼓、地丈脱落等壁画保护中的病害逐一科普;“探索”板块中,除了经典的全景洞窟探索,还增加了多种线索的分类方式——按壁画、彩塑、石窟形制的艺术形式为线索,按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朝代为线索,还有按松绿、钴蓝、瓦岗红等颜色为线索,增添了探索的乐趣,加深了观众对敦煌艺术的理解。据悉,截止到2021年底,“云游敦煌”小程序整体访问量突破5000万人次,独立用户数突破1040万人次。
与现场参观相比,云游敦煌不仅可以清晰、细致、不受时空限制地观赏石窟艺术,也避免了实地参观为石窟壁画保存带来的不可逆损伤。
活化利用多元探索
从洞窟壁画和文物的复制品展览,到视频为主的多媒体节目,再到全景漫游节目为主的虚拟互动体验……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不断拥抱新技术,在活化利用上多元探索,让敦煌艺术走近更多人。
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览、在河北博物院举办“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河北”数字化展览,在延安举办“从敦煌到延安——石窟艺术数字影像展”等一系列展览,带给观众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体验。复制彩塑、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复制洞窟……一件件精美的数字展品,让敦煌石窟的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限制,走出敦煌,走近观众。在数字展示方面,敦煌研究院运用模型三维重建及壁画高保真复制技术,将二维图像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经过精心策划和艺术设计,实现了敦煌石窟原大高保真三维重建立体复原。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在北京、香港、美国、俄罗斯、阿曼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数字敦煌系列展览30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近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合作成立的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启动了“数字藏经洞”等第一批合作项目。项目将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藏经洞壁画,在线构建数字藏经洞,实现物理场景的数字化高保真复现,再现当年藏经洞的盛况。双方还共同打造推出了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其原型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声音婉转如歌的神鸟“迦陵频伽”,服装纹饰及配色等设计灵感来自《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的供养人和莫高窟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菩萨。“伽瑶”不仅能实时做出表情,连头发、衣服、配饰都能像现实中一样随风而动。未来,“伽瑶”将作为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以展览虚拟直播、丝路文化科普、IP创新跨界合作等方式与大众见面,带来更丰富的文化内容互动。
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敦煌这颗沙漠中的明珠,正逐步走向“永远保存、永续利用”。飘逸的飞天、端庄肃穆的佛像、虔诚的供养人……这些珍贵的人类艺术珍宝,将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尽情领略它们的魅力。在数字化世界中,敦煌石窟熠熠生辉,焕发着新的光彩。
(本文配图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黄敬惟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最大在建火电项目的铁路专用线顺利试通车
- 泰国计划将泼水节活动时间延长以提振经济
- 广西平陆运河深入开展施工安全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 逐绿而行 内蒙古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 国际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在渝举行 推动人才培育与交流
- 英国承认供乌贫铀弹:我们给了,但不管善后
- 国际年终观察:从劝和促谈到应对气变,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 合力破除财务造假“生态圈”
- 山西无煤县聚“链”突围
- 《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6月施行 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将有法可循
- 山西交口发生资源盗采致1人死亡 12名犯罪嫌疑人被起诉
- 钱凯港至上海港首条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顺利开通
- 当选总统后赦免特朗普?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这样回答!
- 南非:国防军驻扎以来已有48人因破坏电力设施被捕
- 累计生产油气当量逾460万吨 新疆油田一季度取得“开门红”
- 洞庭湖水位10天上涨超5米 水面扩大至2510平方公里
- 旅游慢下来 城市漫步让“流量”变“留量”
- 北美票房:《超能敢死队:冰封之城》首映夺魁
- (新春走基层)坚守高山之巅40余载的“守塔人”
- 从“多加一双筷子”做起,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 热门推荐
-
- 四川乐山官方通报男子翻越围栏爬佛头情况
- 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约14.6亿立方米
- 岁末年初房东要小心!警惕骗子假租房真诈骗
- 中缅边境云南临沧为7名入境就医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 土耳其西北部港口突发爆炸 至少12人受伤
- 暴雨黄色预警持续发布 江南东部华南及四川盆地有较强降水
- 体验无人驾驶感受人工智能 傅崐萁一行参访北京汽车产业
- 暑期“学习困难”就诊热 医学干预儿童教育受关注
- 百年人生中的传统哲学 《太和》新书分享会举办
- 全球濒危物种白头鹤飞临山西桑干河
- (乡村行·看振兴)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山西娄烦“答卷”
- 新冠抗原自测能取代做核酸?确诊金标准没变
- 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猴痘病例
- 数据显示,美国华尔街今年裁员将超万人
- 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开幕 与会嘉宾:中国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动能
- 北京局地出现短时降雪天气 明日将出现明显降温
- 春晚里的中国丨创新遇上文化 满庭尽是“芳”华
-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助力天津拓宽“朋友圈”
- 上半年小荧屏:现实题材受热捧 古偶剧遭凉拌
- 一货船在希腊岛屿附近沉没 致1人死亡12人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