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小荧屏:现实题材受热捧 古偶剧遭凉拌
上半年电视剧亮成绩单:现实题材受热捧 古偶剧遭凉拌
■ 2022年上半年的剧集成绩单已经交出。从整体来看,今年上新和备案的剧集数量均有所下降,但在提质减量下,涌现了不少“爆款”剧集,比如开年的《开端》《人世间》,年中的《警察荣誉》《梦华录》等,实现了热度与口碑的双赢。
■ 有观众喜欢的,必然也有观众反感的。上半年的剧集中,依然存在不少悬浮、套路的剧作,一些古偶剧还在坚定地走着流量路线,但“大IP+顶流”的模式“失灵”后,这种传统的古偶剧打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眼界越来越高的观众了。
1
上新剧集下降
口碑之作增多
2022年上半年的电视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剧集播出和备案数量都有较大下降,但涌现出不少佳作。
据灯塔数据,今年上半年上新剧集155部,而在2021年和2020年,上新剧集分别是203部和173部。从广电总局的备案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电视剧备案数量为247部、集数为8054集,与2021年上半年的240部、8012集相差不大。但与2020年同期的362部相比,减少了31.77%。灯塔数据显示,上星的剧集中,累计正片播放指数同比下降32.2%,其中电视剧累计正片播放指数同比下降13.4%,网剧同比下降41.6%。
从某种程度来说,行业确实在收缩。但上半年的剧集市场并不寂寞。灯塔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播放指数均值在80+量级的热剧从去年的17部增长到今年的23部,涨幅达35%。对电视剧来说,网播指数能达到80+的,基本都算是全网关注的爆款了。
比如开年播出的无限流剧集《开端》,轻科幻的表现手法让不少观众“循环”播放,凭借7.8的评分进入上半年豆瓣评分榜前列。紧接着央视播出的年代大剧《人世间》用厚重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平均收视率超过2.85%,大结局更是高达3.784%,创央视近八年新高。
3月播出的悬疑剧《猎罪图鉴》则是一匹黑马,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IP加持的情况下,上线后就冲到全网热度第二,并让默默无闻多年的演员檀健次翻红。
5月和6月先后播出的《警察荣耀》《梦华录》则让整个上半年的剧集市场完美收官。前者看似琐碎的一地鸡毛,却有难得一见的烟火气,加上全员演技在线,最终以豆瓣8.6的高分收尾,眼下也在很多卫视二轮播出。《梦华录》先因时隔16年再演古装剧的刘亦菲未播先火,后因较为优秀的服化道、剧中的“她力量”等话题“出圈”,豆瓣评分8.3,成为这些年古装剧在豆瓣拿下的最好成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国内影视剧市场发展迅速,相关统计显示,过去我国一年制作的电视剧在15000集左右,但最终能播出的不到9000集,导致了大量剧集积压和资方赔本。“过去几年影视圈都在说供大于求,现在这个冷静期恰恰是优胜劣汰的时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
2
现实题材受年轻人青睐
成剧集市场“香饽饽”
2016年的上海电视节上,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张国立曾感叹,参加“白玉兰”奖的电视长剧中反映现实的作品略少,只有20%,“不是创作者们不愿意去做现实主义题材,可能有方方面面的困难,加上资本市场野蛮进入,基本上是走大IP路线,所以对现实的关照不够”。
恐怕连张国立也没想到,在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市场的调控下,短短几年后,现实题材作品就成为了电视剧市场的“香饽饽”,涌现出了《觉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隐秘的角落》等多部优秀剧作。从广电总局公布的1~6月备案剧集来看,现实题材剧集占到了80%以上。
酷云互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剧集直播关注度TOP10的剧集中,现实题材剧集超过80%。豆瓣2022年上半年国剧评分TOP10中,情况也大抵如此。2022年6月26日在央视播出的《大山的女儿》,收官之后依然稳稳拿下豆瓣9.1的高分,成为今年上半年豆瓣第一高分国剧。这部讲述“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剧集,几乎没有太多宣传,以真情实感打动人。相关数据显示,追这部剧的观众中,18~30岁的年轻观众占37.96%。不少观众把它称作《山海情》后又一部值得追的脱贫题材剧,“越看越有味,每集都会看哭”。
《警察荣誉》紧随其后,拿下豆瓣8.6的高分。这部剧将笔触伸向了城乡结合部的一个普通派出所,通过平凡民警遭遇的鸡毛蒜皮,讲人情世故,讲苦辣酸甜,其不回避社会客观存在问题的态度,也夯实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
君和传媒CEO李军告诉记者,从去年的《觉醒年代》到今年的《大山的女儿》,传统主旋律剧集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究其原因,就是内容吸引人。“故事很真实,能让观众共情。比如《大山的女儿》根据黄文秀的事迹改编,她本人的故事就非常打动人。”李军认为,这种真实还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比如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整个表演状态还原了真实人物,她在剧中说的就是广西百色普通话,平常的穿着也很简单,大多数时候都穿着代表“第一书记”的红马甲,“让人觉得,哎,是很接地气很有烟火气的这么一部电视剧,而不是端着或者假大空地去表现人物”。
在李军看来,这类主旋律剧一开始可能没有商业剧那么高的热度,但凭借扎实的内容,能让观众自发安利,慢慢形成口碑并成功“破圈”。
与之相对应,一些都市题材剧虽然打着反映当代生活的旗号,但呈现的是悬浮、虚假的生活。“剧中主人公永远西装革履,住的都是大平层,开着豪车,随手就开一瓶价值不菲的红酒,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太远了。”有观众告诉记者,“这种浮夸的生活过去可能还能吸引观众,但现在,不行了。”
一位业内人士称,今年依然有不少这样的剧集,观众已经用差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靳东等主演的《林深见鹿》,豆瓣评分仅4.4;正午阳光拍摄的《相逢时节》虽然有雷佳音、袁泉等实力演员加盟,但也只拿到豆瓣4.8的不及格分数。
3
古装剧热度高,但口碑不尽如人意
以古偶、仙侠剧为代表的古装剧一贯热闹,但在行业越来越重视现实题材的大背景下,今年古装剧这一赛道明显受到了影响,上半年古装题材仅备案了8部剧集,比起2021年上半年的10部、2020年全年的34部,明显缩水。从口碑来看,也不尽如人意。
2022年第一部S+级古偶剧《镜·双城》,汇集了李易峰和陈钰琪两位人气演员,但豆瓣评分仅3.9。根据倾泠月同名小说改编的《且试天下》,主演阵容拥有杨洋和赵露思,口碑和热度却严重两极分化,该剧首播播放量直接破亿,但依然不能掩饰套路的故事、拖沓的叙事,最终豆瓣评分也只有5.8。
从豆瓣评分来看,上半年评分最高的古装剧依次是8.3分的《梦华录》、8.1分的《风起陇西》和6.7分的《祝卿好》。大量大制作古装剧被观众给出了不及格的分数,如《与君初相识》《雪中悍刀行》《尚食》等。
业内人士分析,古偶剧一般都走粉丝路线,可能口碑一般,但热度往往较高。猫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热度前三的剧集,有两部都是古装剧,分别是位列第一的《梦华录》和位列第三的《且试天下》。然而,随着主管部门对卫视、平台播出的古装剧配额减少,制作公司、平台不得不“降本增效”,数量减少,出圈的机会自然就少了。
除了数量减少,古装剧质量一直无法提升也是口碑不佳的一大原因。在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下,一些古装偶像剧在艺术上粗制滥造,滤镜运用失真、角色造型单一、剧情套路化,让越来越多观众腻味。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深入开展“数据要素×”行动 打造100余个典型案例
- 当心大“诈”蟹!
- 辽宁本溪打造“冰雪+”场景 培育旅游消费新的增长极
- 网红“快乐小赵”去世 曾被确诊酮症酸中毒
- 聚焦文明互鉴 “比托拉国际版画三年展”在浙江宁波开幕
- 上海举办大型高招咨询会 外省市高校吸引力有所增强
- 世界银行承诺支持菲律宾可持续发展
- 国际学者:中国引领全球绿色创新丨两会·世界观
- 青海A级景区及高速公路对援青帮扶6省市游客实行优惠减免措施
- 粤首个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在穗启动
- 广西白头叶猴保护区喜事连连 同一猴群一周内6只小猴降世
- 浙江将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三电回收利用重大攻关任务
- 广西铝产业开启新“铝”途布局东南亚
- 四川眉山:绘出“天府粮仓”“三苏文化”“乡村医疗卫生”路线图
- 印尼学者:期待中企扩大在印尼投资助力能源转型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东乡:“跑山鸡”跑出致富路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课间延长5分钟,多了哪些新变化?
- 浙江金华一水库施工现场发现古墓 初步推断为五代末到宋初
- 湖北荆州: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
- 热门推荐
-
- 浙江春季医展会火热开展 浙产品牌迸发医疗创新力量
- 甘肃东乡设公益小课堂:教授知识与培养兴趣兼顾
- 巧做“加减法” 北京推行数字化改革助力餐饮企业健康发展
- 春运首周天气如何?会有雨雪冰冻吗?先睹为快→
- 北京加强试卷流转全过程、无死角监管 手机等高考中带不进
- 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 被控受贿1.29亿余元 黑龙江原副省长王一新案一审开庭
- 推动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 国资国企首个资产智能撮合平台在北京发布
- 云南迪庆邀游客赏日照金山嬉雪观鸟
- 这厢“有戏”!外国网红寻迹淮军公所拜师学戏
- 普京:一旦西方兑现承诺 俄方将重返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
- (新春见闻)港人在浙的团圆年:此心安处 他乡亦故乡
- 长篇报告文学《山这边,山那边》呈现近30年山乡巨变
- “绿电双子星”闪耀山水间
- 首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
-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于荣宝斋美术馆启帷
- 运动后半小时内吃东西会变胖……是真是假?
- 召开澄清大会,多地为被诬告干部正名
- 澜湄国际影像周:流域国家沟通跨越语言的重要桥梁
- 73岁佤族阿婆登上云南春晚:“只要音乐流动,就能感到生活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