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虚拟昵称、发表反向评论……大数据真的能被用户“驯化”吗?
当“大数据杀熟”遭遇用户“反向驯化”——
数字“迷宫”中,如何寻找公平的出口?
“#酒店太贵了,#饭店太贵了,不出去玩了便宜可以考虑,我没钱我一分钱都没有,#奶茶好贵我从来没有喝过,有没有0.01的羽绒服……”这段带着话题“#标签”、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评论,却在某社交平台被频繁转发。原来,这是用户为对抗“大数据杀熟”精心撰写的反向评论,其内容虽略显夸张,却囊括了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目的是“驯化”大数据,争取相应权益。
从购物出行到日常社交,从自我记录到公共表达,大数据深度嵌入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杀熟”成了互联网的沉疴痼疾。近年来,为对抗“大数据杀熟”,用户可谓是各出奇招:赛博哭穷、假装新用户、卸载重装、反向差评……但这些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令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仍不时“背刺”用户,让人难以接受。
大数据的“熟人”价
年关将近,适逢“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有优惠,家住湖北武汉的王女士准备给家里添几件新电器,被老公称为“网购达人”的她第一时间打开线上购物平台。她首先选中了一款茶吧机,网购经验丰富的她,下单前用老公的手机检索同款以防有价格差。不出所料,她发现同家店铺同款产品两人价格相差10元。
“我接着检索了破壁机、微波炉等常用电器,都有价格差。而且我能确定这个价差不是新人优惠导致的,因为我老公并不是网购平台新用户,只是比我购买频率低罢了。”王女士说。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小庄身上,每逢节假日小庄会约上三五好友外出游玩,出行打车成了刚需。“可能是我打车频繁,输入同样的起点终点,同行的人费用总比我低。”小庄说。
在传统商业规则中,“熟客”来源于买卖双方的信任,但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却将“熟人”变成“靶心”,成为“杀熟”利器。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平台经济‘大数据杀熟’频现”仍然是2024年上半年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一。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检索“大数据杀熟”发现,网友们遭遇的常见“杀熟”形式包括“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同款不同价”等。
尽管大量消费者为自己“喊冤”,平台却很少承认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并认为这是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化营销”。
“正常‘差异化营销’的必备条件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消费者对不同价格或收费标准知情;第二,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不针对个人特征的选项;第三,经营者要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广告协会品牌营销生态安全服务中心智库专家廖怀学告诉记者,尽管“杀熟”和“差异化营销”不能混为一谈,但由于“大数据杀熟”与正常“差异化营销”的界限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认定规则作指引,在目前针对“杀熟”维权的司法案件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判决结果。
“‘大数据杀熟’具有隐秘性和不确定性,即使发生相关违法行为,也面临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等情况。”廖怀学说。
“如果哪个APP让我发现‘杀熟’,我就卸载一段时间,等我下次再用就会便宜点,大数据也‘老实’了。”小庄说。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面对“杀熟”诉诸法律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都较高。“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算法系统利用用户数据进行推测,更多像小庄一样的用户开启了门槛更低的全新策略——“反向驯化”,“以算法之道还治算法之身”,与大数据进行智慧的对决。
“驯化”注定不可能成功
所谓“反向驯化”,即用户通过更改自己在网络平台上的行为轨迹,化身“伪装者”,装新用户、装不常用、装不喜欢……“伪装”的核心在于让平台无法锁定用户画像,干扰算法对用户身份信息和消费偏好的推测。
今年25岁的小钱是同事们口中的“省钱小能手”,经常研究各平台的优惠活动规则。“如果想要知道自己在外卖平台有没有被‘杀熟’,可以换个平台试试看,交替使用可能会让外卖更便宜。”小钱向记者分享他点外卖的小妙招。
与小钱同岁的娅娅对于“反向驯化”大数据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刚进入职场的娅娅,咖啡是她口中的“续命神器”。“之前一个账号,发现常喝的一款咖啡越来越贵,所以我现在坐拥我爸妈和我自己三个账号,因为他俩根本不喝咖啡,我就三个账号切着用,比之前便宜多了。”娅娅向记者说,除了点咖啡,娅娅在其他平台也尝试过相似做法。
除了切换平台、注册多个账号,众多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对大数据的“反向驯化”攻略:有的设置虚拟昵称,有的开启手机隐私模式,还有的定期清除缓存甚至更换设备,当然最热门的做法还是发表反向评论,向大数据表达自己的拮据状态,试图让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有所下降。
在给大数据进行堪比“洗脑”的操作之后,部分用户发现商品的价格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那么,大数据真的能被用户“驯化”吗?
有用户向记者表示,“反向驯化”并不总是有效,即便有效果也是短暂的。“如果靠刷评论就能让机票降价的话,那我们大家就都会去刷评论了。”某出行平台曾这样回应机票价格变动争议。
“数字技术对人的记录分析几乎进入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而人是不变的,会处于越来越弱势的地位。随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不断改进,个人与技术、平台之间的失衡将进一步加剧,因此依靠用户个人的‘反向驯化’抵御‘大数据杀熟’,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方兴东说。用户短期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技能来对抗,但是算法也在变聪明,变得更善于博弈,用户很难在这场智慧的对决中取胜。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或服务的监督权和批评权,但如果用户采取恶意手段,就可能涉嫌违法。比如,通过大量发布虚假评价来试图误导平台调整价格策略等行为,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中关于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相关规定。”廖怀学告诉记者,用户对大数据的“反向驯化”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推动算法治理需久久为功
“不仅仅是10块钱的事,这让我觉得不公平,凭什么我作为老用户反而得不到优惠?”王女士对比着同款茶吧机自己与老公检索出来的差价说。
“公平”是很多用户在受访时跟记者强调的关键词。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却反噬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建立数字时代的权利平衡与合理公正秩序,需要强大的社会化自律体系。因此,数字时代的治理现代化远比传统社会治理的要求高得多、难得多,挑战也大得多。”方兴东说。
“对公众来说,除了意识、技能等个人素养提升,更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为个人赋权,使用户在维权方面的弱势地位得到纠正。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平台对数据侵权行为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方兴东说。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通知,明确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
“针对‘大数据杀熟’,法律已在包括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明确。如果经营者实施‘大数据杀熟’行为,将可能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但作为一个综合治理体系,应对‘大数据杀熟’还应当重点关注算法治理。”廖怀学说。
今年1月,多家网络平台发布算法治理举措,推进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比如,拼多多表示将打击“大数据杀熟”;得物则表示若用户发现平台涉“大数据杀熟”等违规行为,可进行投诉,平台将及时受理落实;腾讯提出“推动产品内集中化展示算法信息公示,提升用户对算法推荐服务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获得感”……企业的自律将成为根治“大数据杀熟”和推动算法治理的重要推力。
“面对以‘大数据杀熟’为代表的新型‘智能鸿沟’,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整体性的治理现代化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形成体系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治理能力,才是必由之路。”方兴东说。
如何根治“大数据杀熟”,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用户权益,如何让算法向善,都需要久久为功。期待各方合力,在数字“迷宫”中,共同找到公平的出口。(本报记者 王慧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0后”冯骥才:没有年龄感,但有紧迫感
- 研学游价格“虚高”最令家长反感
- 马克龙最新表态:有些人想“击垮俄罗斯”,但这从来不是法国立场
- 我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 今日腊八丨过年序幕拉开!
- 三亚通报“一流动摊贩卖水果缺斤短两”:行政处罚3万元
- 共收到征稿770篇,“献礼新时代征文”颁奖
- 广西12地市工艺美术精品集中亮相南宁
- 俄媒:普京签署法令 事关中国!
- 从“买回”到“归还” 更多文物“回家”
- 养宠乱象危害安全 依法饲养合理消费
- 匠“星”闪耀 见证劳动者的高光时刻
- 上海的公共座椅为啥降低了5厘米?
- 文在寅女儿住处被韩检方突击搜查 在野党:政治报复
- 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入境功能的10年多次签证给予补偿
- “全球人权治理与中国经验“边会举行
- 首届链博会明日开幕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 印尼开斋节迎返乡潮 预计旅客将超1.2亿人次
- 中消协: 购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关注这四点
- “能上学、上好学的梦实现了!” —听格桑讲她家的新喜事
- 热门推荐
-
- 6月6日起 9个台风新名正式启用
- 三大造船基地造船指标积极向好 高质量发展驶出“新航迹”
- 2024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启动
-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迎来秋季旅游旺季 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 西藏布达拉宫计划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 华裔青少年走进四川都江堰:遇见大熊猫 感受水利文化
- 洞见历史真实与类型叙事的融合探索 《孤星计划》上海观摩研讨会在沪举办
- “哆啦A梦儿童图画书”系列上市 纪念哆啦A梦出版50周年
- 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举办 专家学者共赴“数字之约”
-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博爱家园项目全覆盖
- 中国6月末M2同比增长6.2%
- 邱运华:直播推动地方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在这场展会上,中国企业贡献了“绿色方案”
- 迈出新步伐丨突破三万亿GDP的城市如何再向前
- 艺术电影凭什么这么“硬气”
- 也门胡塞武装:使用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打击以色列目标
- 唐山通报“烧烤店打人案出警民警举报”:其反映问题均不属实
- 北京图博会: 在书香中读懂“互鉴”与“共赢”
- 宁夏安排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摸排分析工作
- 光天化日团伙作案 美国洛杉矶购物中心遭“快闪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