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0后”劳模:用“奔跑”演绎“掘进人生”
中新网宁波12月12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科研要以目标为导向,只有扎根一线,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秉持着这样的信念,“80后”工学博士、浙江省劳动模范黄毅12年来始终奋战在浙江宁波轨道交通建设的一线,探究类矩形盾构设备制造、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工法,在实战实干中磨砺成长,用创新的脚步丈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
迎难而上 “螺蛳壳里做道场”
建设高水平的轨道交通设施,首先得有把趁手的“兵器”。然而宁波市地质软弱,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狭小,部分盾构区间要经过道路狭窄的老城区,传统盾构机“放不下”也“碰不得”。
为应对这一挑战,2014年7月,宁波轨道交通提出将隧道双线合并、研发类矩形盾构的设想。当时,国内在类矩形盾构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团队必须从零起步。接到任务后,黄毅与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同济大学等科研人员决心“螺蛳壳里做道场”。
“我们大胆设想,通过类矩形盾构减少地下空间占用,同时提升施工灵活性。”黄毅回忆,项目启动后,他与团队在装备、设计和施工三大领域展开了15项专题研究、5项大型试验,攻克了30余项技术难题,才最终形成了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科研成果。
从科研研发到成果落地,黄毅全程参与。历经200多个日夜的团队奋战,2016年,国内轨道交通首台类矩形盾构机“阳明号”正式下线验收。
神兵利刃在手,掘进势如破竹。2016年11月11日,世界最大断面的“阳明号”类矩形盾构机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出入段线破土而出,标志着国内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据悉,与传统圆形隧道相比,类矩形盾构机节约了35%的地下空间,在城市核心区与老旧城区的地下工程施工时,大大减少了对地上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奔波一线 跑出建设加速度
随着圆形盾构在掘进速度上的发展,类矩形盾构在施工功效方面的弊端逐步显现,提升类矩形施工工效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面对这一挑战,黄毅再次挑起重担,奔波在项目一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目前,黄毅负责6号线整体的工程建设统筹,他分管的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宁波枢纽站,终至红联站,是宁波轨道交通第三期工程建设中时间最紧、任务最重的线路。
“项目组织的时候,一天要接一百多个电话,每次听到铃声我心里就一揪,所以我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铃声。”然而黄毅渐渐发现,只有在现场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自己的焦虑才会减轻,于是他选择常驻工地。“谁有什么事情,直接喊一嗓子我就能过去。”
项目初期,为提升工效,黄毅要求每个站点制定总工筹一张图和分期工筹图,抓实抓细桌面演练,像排戏一样详细编排每个施工阶段的资源、场地布置等,提前理清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卡点,对症下药提前解决,提高施工效率。
在这些举措下,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的施工稳步推进。通过两个月的征迁保障攻坚战,顺利完成管线改迁超100万延米,前置障碍基本清零,6号线一期得以进入大面积施工的快车道。
“常驻现场是创新型工程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黄毅坦言,在工作之余,自己也喜欢踢球、喜欢和家人在山水美景中放松,然而这些总是因为忙碌而被搁置。但他表示并不后悔,因为回应时代的需求、让城市多一些链接,就是这份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投身科研 传递劳模精神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研发的“急先锋”,黄毅不仅在科技攻关中不断突破,也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中,让创新精神和劳模品质薪火相传,助力中国轨道交通建设。
黄毅不仅主持、参与了中国轨道交通首台类矩形盾构机的研发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而且通过一系列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类矩形盾构机设备制造及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控制三大难题,形成了一整套类矩形盾构设备制造、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工法。
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在杭州、苏州、南京、青岛等地成功应用,累计完成166条联络通道的施工。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不仅如此,黄毅的技术创新精神与劳动精神,持续影响着更多人。2016年8月,由黄毅领衔的“黄毅盾构创新工作室”成立。该工作室融合展示、培训、盾构数据监控、会议、学习、职工活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专注于轨道交通工艺工法的创新研究,着力打造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平台。
科研创新与劳模精神的传递,不断开出簇簇“繁花”。依托黄毅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与6家劳模工作室组成联盟理事会,同时在6、7、8号线参建的各项目部建立起24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成立宁波轨道交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覆盖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制造等多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人才以踏实的脚步丈量着每一段轨道的延伸,以执着的匠心雕琢着每一处工程的品质,绘就了一幅幅秀美的城市画卷。(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银幕暑期档呼唤更多佳片力作
- 中越民众共庆中国京族传统民族盛典哈节
- 时隔近一个月 美防长奥斯汀术后返回五角大楼工作
- 美国多州遭遇龙卷风袭击 已造成至少21人死亡
- 中老铁路迎来银发族跨境旅游热
- 新机遇、新趋势汇聚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 河北崇礼春节假期接待游客逾47万人次
- 万达电影携手IMAX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技术与内容合作
- 日本青森县发生5.1级地震 多地震感强烈
- 2023年安徽省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
- 水贝400公斤黄金“跑路”乌龙背后
- 第二十三届投洽会首届营商环境论坛举办
- 外媒:欧元区20国经济已连续两季度负增长 或将进入衰退
- 巴西邮轮经济提速 华人导游感受“订舱的华商翻倍”
- 春节档六强混战,它或成“梯队判官”?
- 安徽合肥“飞虎”抓捕队:城市安全的守护者
- 四川:隆黄铁路隆叙段胡市镇特大桥主桥贯通
- “哆啦A梦儿童图画书”系列上市 纪念哆啦A梦出版50周年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 数字化新技术赋能四川文旅创新发展
- 热门推荐
-
- 国家发改委:加快雄安新区重点领域对外开放
- 江西新增本土“14+ 35” 南昌多地强化防疫措施
- 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走进“字圣”故里 探寻汉字魅力
- 乡村振兴丨黔贵万里春好色 春耕裕农酿丰收
- 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组织开展野外驻训
- 华中农大教师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 律师:或面临行政处罚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大棚蔬菜长得“欢” 特色农业添增收活力
- 住客称入住网红客栈发现死尸 涉事客栈:系虚假信息
- 8名留学生在中国大地“遇见”中国发展
- 探访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揭示长江下游近4000年文明
- 广西北海供电部门全力保障灾区救援抢险用电需求
- 初冬添“暖”意 北京房山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 1916年,福尔摩斯如何进入中国
- 日本物价上涨加剧民生压力
-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启下一个“五届”
- 部分动车组列车推出静音车厢
- 【2024打卡中国】大运河版Freestyle来了!外国网红在窑湾镇为大运河打Call
- 山西大同一唐代纪年砖墓资料公布
- 广西出台十七项举措 大力促进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广西积极应对第11轮“龙舟水” 疏散营救遇险被困民众2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