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发布
中新网11月6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对1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11月份,东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及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中西部局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较高;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河流将陆续出现首封,黄河上游干流内蒙古河段将出现首凌;福建西南部、江西北部、广东东北部局地森林火险等级高;华北、西南、西北局地地质灾害风险较高;西南、华东、华中局地存在干旱灾害风险。具体如下:
一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预计11月份,东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及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中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较高。
二是洪涝灾害风险。预计11月份,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河流将陆续出现首封,首封日期接近或略晚于常年同期。11月底,黄河上游干流内蒙古河段将出现首凌,首凌日期略晚于常年同期。
三是海洋灾害风险。预计11月份,受冷空气和热带气旋等影响,我国沿海将发生1—2次灾害性风暴潮过程,近海海域将发生4—5次灾害性海浪过程。
四是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预计11月份,北京北部、河北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福建大部、江西大部、湖北东部、湖南大部、广东大部、广西东部等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其中,福建西南部、江西北部、广东东北部局地森林火险等级高。11月中下旬,四川南部、贵州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部等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将逐渐升高,需持续关注。全国草原火险等级较低。
五是地质灾害风险。预计11月份,山西西部、重庆东部、四川北部、陕西东部和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等地局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六是干旱风险。目前,华东南部、华中南部、云南西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气象干旱。预计11月份,上述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需关注干旱发展态势。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绽放年轻风采 他们不拘一格找工作
-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四年报”有哪些看点
- 巴厘岛机场海关中文培训班开班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金寨:盘活闲置地 民宿经济旺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十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 (乡村行·看振兴)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山西娄烦“答卷”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众多记者来内蒙古看展,看到了什么?
- 商务部谈中欧经贸摩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正当利益
- 重庆开行中欧班列近1.6万列 运输货值超5300亿元
- 打造“东纺西移”升级版 广西贵港培育纺织服装千亿元产业集群
- 成都大熊猫基地:男子向大熊猫泼水被终身禁止入园参观
- (第六届进博会)蓝鳍金枪鱼亮相 马耳他水产品在中国首秀
- 红军长征途中八个重要节点城市在桂林达成合作共识 共进共赢
- 21个项目签约325.5亿元 中国(赣州)第十届家博会开幕
- “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举行桃王争霸赛 桃子拍卖助公益
-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五一”假期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适宜旅游出行
- 老年人也爱木玩? “银发经济”促浙江云和产业焕新机
- 受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应该什么样
- 大学生遭遇“脆皮”标签 修炼“硬核”心态
- 热门推荐
-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零陵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马来西亚扫毒特别行动 三天扣押4700余人
- 美国加州默塞德市一公寓发生枪击事件 致一人死亡
- 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 防范“AI换脸”诈骗行为
- 电梯坠落致3死17伤,目击者:疑似钢缆断裂
- 陕西推进水网建设 已建成水网大动脉工程约400公里
- 暑期旅游谨防食物中毒
- 《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在蓉签署
- 没有望远镜观星精准吗?专家解读千年前石刻星象图
- 世界周刊丨神奈川之“惑”
- 一眼望去,看不出谁是什么民族:近代西方旅者“大V”眼中的中国西部
- “共和国足迹·浙江印记”革命文物巡展在杭州启幕
- 浙江举办名茶点名茶肴大赛 百余位高手同台竞技
- 课后延时服务争议背后:解决了“三点半之困”,为何还不令人满意?
-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在“世界瓷都”德化展出
- 文明的坐标丨“千年古刹”灵隐寺
- 中新健康丨如何让创新药更好地造福罕见病患者?专家、学者这样说
- 国际深一度:大选进一步撕裂美国,特朗普能“帮国家治愈伤痛”吗?
- 中哈专家学者丝路起点共植“友谊树” 与中医药文化“双向奔赴”
- “二次创作”短视频治理要避免“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