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湖南零陵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新网永州5月24日电(唐小晴 张兴国 唐胜 单建华)每年种植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4000余亩;种鸽繁育基地每年出厂乳鸽35万羽以上,年产值超2500万元……近年来,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培育出一批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农民增收多的特色产业。
香零烟雨依如故 渔村蝶变今非昔
香零山村位于零陵城区东南郊,与城区隔潇水相望,因永州八景之一“香零烟雨”得名。全村辖8组357户1057人,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南省重点旅游乡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不过,昔日的香零山村是一个偏僻落后小渔村,村民依靠打鱼和传统落后耕作方式种蔬菜为生,一年到头仅能解决温饱。如何思变?
村两委班子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决定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推进“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香零山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胡昌平告诉记者,村集体以入股分红方式累计流转村民土地,打造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休闲旅游、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休闲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园区,全村建成休闲水产养殖场、休闲观光果园、生态养殖猪场和三星级农家乐,打造“阳光观赏大棚”创意农业模式,每年为村里新增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立足资源优势,在“特”字上做文章,可培育更多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高的乡村产业。瞄准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香零山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辣椒、茄子、黄瓜、芹菜及速生叶类菜等蔬菜4000余亩,实行种植、销售、售后“一条龙”管理。
“改变了原有自给自足、盲目生产、低价批发落后模式。”胡昌平说,香零山村蔬菜基地不仅成为省级标准化蔬菜基地,更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湖南省“湘江源”蔬菜公共品牌授权使用单位,全村蔬菜播种面积4800亩,年总产量1.26万吨,产值2860万元。
时下,香零山村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突破138万元,村民纯收入超3万元,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房,成为零陵区产业融合强村的典范。
香零山村正借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东风,深入推进蔬菜产业和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香零山、我的菜’农旅品牌,持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受益。”胡昌平说。
小鸽子大产业 村民走上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零陵菱角塘镇文雷村村党支部书记蒋阳秋深知这一理念。
成为党支部书记前,蒋阳秋在外经商。回到家乡,他决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8年,文雷村委会引进永州市永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5万对种鸽繁育基地。
蒋阳秋介绍,文雷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永珍鸽业签订入股协议,入股50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4万元,为文雷村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种鸽繁育基地还为有兴趣发展养鸽的村民提供技术及销售支持。”蒋阳秋说。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培育产业并发展壮大,也要走好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路子,方能更好助民增收。今年,文雷村在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引进香港大派集团来村流转土地400亩建供港蔬菜基地。
“已签订意向合约。我们还要继续打响文雷鸽子品牌,投资1200万元建设永珍鸽业二期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建设年出栏80万羽鸽子基地。”蒋阳秋透露,文雷村还在零陵城区投入80万元,打造永州第一家鸽子主题餐厅,让游客品尝鸽宴、了解鸽文化。
目前,文雷村有种养合作社18家、蔬菜大棚560个、年出栏6000头生猪养殖场1家、5万对大型标准化种鸽繁育基地1个、高密度流水养育基地1个、生态观光园3个,年产值2500万元;产业兴旺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
红色引擎激活力 产业融合促振兴
距零陵城区12公里的画眉山村古树名木众多,生态环境优美。这个古朴、美丽的乡村也曾面临发展落后、产业受阻困境,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来的村民们多以种田为生,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改变发生在2021年。这一年,村里建起菱角塘镇首个供港蔬菜基地,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依托供港蔬菜基地项目建成落地,村民们也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蔬菜和水果。
目前,116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5000余亩,年产蔬菜4000余吨,产值1600万元,2023年为零陵区创收外汇1.8亿美元,出口产值连年创新高。
画眉山村还是一片红色土地,这里一直流传着红六军团浴血奋战的故事。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墙上至今还保留革命时期标语,“半截象牙筷”“一盏红灯”“一张欠条”“古街上枪声”等绵延90多年的红色故事历久弥新。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推动乡村发展,是画眉山村村民共识。村支书唐海说,村里还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六军团党性教育基地,每年村民有9.3万元的租金收益。
此外,画眉山村还探索“红色+培训教育”“红色+乡村旅游”,每年有学生5万人次来研学,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0万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市值管理成资本市场热词 提升投资价值是焦点
- 浙江多地最高温逼近40℃ 明后天高温强度加强
- 雨雪大风剧烈降温将袭吉林 出行及农业迎考验
- 突发!韩国现代汽车蔚山工厂发生窒息事故 致3人死亡
- 第2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揭晓 展现中国新生代时尚创意
- 时隔八年!乌鲁木齐至伊斯坦布尔往返客运航线复航
- 吉林长春四平等地再迎降雪 公路铁路民航受不同程度影响
- 大量移民涌入纽约不堪重负!市长限制移民庇护期限
- 华为发布手机震撼台湾科技界:无法继续供货是台湾的损失吗?
- 四部门: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 无人机成功配送高考录取通知书
- 安徽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沿江江南大雨到暴雨
- 湖北丹江口: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 上海多措并举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 1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10元 上调8个基点
- 土总统宣布受灾10省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
- 武汉推出125项“文旅体商演”活动迎国庆
- 寿山石雕界首位女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娟传承展 突显人文情怀
- 第13届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点亮中国国际时装周
- 四川雅安:10万斤藏茶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震区
- 热门推荐
-
- 浙江乡村观察:“千万工程”何以重新定义乡村价值?
- 东盟各国青年代表聚首羊城 共议科技创新赋能青年发展
- 7部门联合启动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
- 福建漳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将迎来国家验收
- 兴业银行:做中国式可持续发展实践探路者
- 黄埔军校后人:弘扬父辈黄埔精神 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 助力中非合作,智库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 长三角产业联盟南上海中心“花落”奉贤 推动要素跨域流动
- 笔下有乾坤 “小文具”折射中国制造“硬”实力
- 河北廊坊市安次区发生2.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代糖就能敞开吃?照样让你得糖尿病
- 湖北兴山:茶文旅融合让“生态饭”更“香甜”
- 科技创新让文物“活起来”(金台随笔)
- PFOS淘汰记:知彼知己,林业员眼中的PFOS
- 让公益更务实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七大行动”全方位助残
- 2023年中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
- 山东烟台小伙手造不锈钢“月球车”
- 汽车赛事赋能文旅产业 新能源汽车环金佛山178定向赛开赛
- 意大利将在阿尔巴尼亚建立移民中心
- “乐于节约”成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