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现磨咖啡将成为消费主流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徐文欣)日前发布的《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经历了从速溶咖啡主导到多元化消费场景的演变,现磨咖啡将快速成为消费主流。
《报告》分析了全球咖啡产业链、中国咖啡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挑战。《报告》强调,咖啡的成瘾性和提神功能使消费者形成饮用习惯,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资本对于咖啡企业仍保持很大的关注度,资本的助力将进一步推动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
“尽管中国咖啡市场发展迅速,但人均消费水平仍与日韩、欧美等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距,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报告》称,中国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年产量略超过10万吨,且在近十年内保持稳定。2023年,中国咖啡出口量缩减至历史最低的2万吨,而进口量则保持20%以上的增长,达到15万吨,金额近60亿元。中国咖啡消耗量在近十年内增长167%,达到35万吨,显示出市场对咖啡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国咖啡门店数前五的城市(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和深圳)累积门店占比从2022年9月的23%降低至2024年9月份的不足19%,三、四、五线城市的咖啡市场渗透率正在提升。
《报告》指出,全球咖啡产业价值链涵盖从种植到消费终端的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咖啡豆的品质受到种植、烘焙及萃取等环节的影响,其中,咖啡豆本身的品质和烘焙过程尤为关键。全球咖啡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近十年增长约15%。然而,受全球通胀影响,咖啡豆价格已达到高位。
据悉,该《报告》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黑峪投资联合发布,旨在为行业内外的决策者、投资者和咖啡爱好者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市场洞察。(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技术创新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 俄媒:俄黑海舰队司令部遭导弹袭击
- 满洲里铁路口岸今年进出口量突破1000万吨
- 福州“锅盔叔叔”妻子患病仍“加量不加价” 大学生排百米长队尽“一饼之力”
- 等了6年,这个机器人终于迎战世界冠军:进博会上,“老展品”看不厌的秘密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三部门:202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
-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国内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 美国以色列两国防长通话 外媒:美国“萨德”系统在以部署到位
- 新疆阿合奇县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接羔育幼工作
- 海南离岛免税“即购即提”销售额突破50亿元
- “同心大讲堂”开讲 王坚分享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 经济主题记者会谈了哪些热点问题?划重点
- 广东-芬兰节能环保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 小山村绣出非遗大产业(文化中国行)
- 埃及苏伊士运河收入在2023年第一季度创新高
- 冯氏喜剧还灵吗?
- 各地全力应对强降雨 防汛救灾加紧进行
- 深山避暑 观星赏湖拍花海
- 新一轮冷空气来袭 中国中东部雨雪天气再度“上线”
- 热门推荐
-
- 万益蓝WonderLab发布双碳战略BALANCE,“小蓝瓶”益生菌获颁行业首个碳足迹证书
- 8月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59.4亿件 同比增长17.3%
- 广东省减灾委员会提升救灾应急响应至Ⅱ级
- 上半年互联网广告市场投放回暖
- 焦点访谈:太空再聚首 问天无止境
- “三叠纪跨界者”出现:为被子植物起源研究添新证
- 渝厦高铁重庆段铺轨工程全面进入攻坚阶段
- 闽南十番音乐传承人:路在脚下梦在远方
- A股三大指数低开,房地产板块逆市高开
- 深圳倡导企业单位本周居家办公 党政机关等限流返岗上班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五轮谈判开幕
- 读懂老年人“埋”在短视频里的情感需求
- 今年春秋北京书市吸引83.7万读者 书香京城向品质化推进
- 重庆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渝普金链”正式上线
- 广西力争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以上
- 西藏自治区天文学会揭牌
- 国际护士节遇上母亲节:一线护士如何兼顾“双重角色”?
- 美财政部宣布制裁参与“恶意网络活动”的伊朗公司和个体
- 中国5月社会融资增量达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
- 美国华媒:美国青少年为何要演绎中国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