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故事|听冯远征、张凯丽、热依扎、陈丽君讲述75年的文艺变迁
文艺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面貌。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龙须沟》,到上世纪90年代曾经引发万人空巷的《渴望》,再到如今经历风雨洗礼后的《山海情》,一部部文艺作品不仅仅承载着国家记忆,也展现着人民的风貌。今天的《共和国故事》,我们邀请到了几位当事人,为您讲述新中国文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冯远征:老艺术家为了演好角色 完全忘我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话剧院团,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院第一个戏是《龙须沟》,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部话剧大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告诉我们,当时北京人艺的演员们到龙须沟去体验生活,跟老乡们一起,老乡们每天干什么,演员也跟着一起干。
饰演小妞子妈妈的人艺演员叶子,为了演好角色,把自己嗓子喊哑了,到后半生,也一直是哑着嗓子。因为她在生活中看到的大婶,声音就是哑着说的,她觉得要演好这个人物,必须把嗓子喊哑了,哑着说台词才像那么回事,才是这个人物。为了演好角色,他们可以完全忘我。
张凯丽:《渴望》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播出时曾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局面。女主角慧芳的扮演者张凯丽说:“《渴望》就是在生活着,因为我们一场戏可能就是一个镜头下来,这原来都没有的,然后我们道具,你看布景什么就感觉是身边发生的事儿,老百姓自己的事儿,加上慧芳的这种真善美,我觉得任何时代它都是不过时的。”
面对记者的镜头,张凯丽敞开心扉,她告诉我们,慧芳那个角色,她并没有“演”,因为那就是她的姥姥。“她(姥姥)看人的眼神,她对人的态度就是慧芳(那样)的,她就是那么地替别人着想。你说我在她身边长大,我怎么可能不像她呢?”
当时,主人公刘慧芳的命运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内心。在1991年的春晚小品中,真实再现了其中一位观众来信的内容:“导演同志,如果你不把慧芳的腿治好,如果你不让她站起来,那么我就让你躺下。”
张凯丽说,观众是真的爱慧芳,就不想看着好人倒下,因为好人要一生平安,这就是中国人的善良,他们希望好人有好报。
热依扎:观众审美越来越高 要对得起百姓和历史
在第33届“飞天奖”领奖台上,凭借电视剧《山海情》获得优秀女演员奖的热依扎说:“《山海情》不论是在剧里,还是在现实当中,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友爱团结、齐心协助。感谢福建、宁夏两地的人民,因为你们的努力,我们才有了《山海情》。”
在扮演李水花这个角色时,热依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生怕自己演不好,对不起当地的百姓,也对不起这段历史。
“原来人家有人跟我问过一句话,他说你会觉得很苦吗,我说不会。当地是风沙很大,哪儿都是沙子,说话都是咯吱咯吱的,是日照很强,脸上会晒出很多斑,但是就是那样我都觉得没有很苦,因为我在演一个我会认为非常好的作品。”
“因为现在的时代已经跟原来不一样了,现在影视作品太多了,观众看到的东西也特别多,而且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然后大家的审美也越来越高的时候,作为演员来说,你就更加地有挑战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新闻,不要脱离生活,不要脱离当下的时代,让观众能够觉得你是观众的演员。”
陈丽君:传统文化是刻在中国人身体里的DN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近些年来,我国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仅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活力,还陆续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剧青年演员陈丽君的“出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开始了解越剧。陈丽君告诉记者,“作为年轻演员,我觉得就是在传承好自己热爱的同时,就是要用年轻人的眼光和审美去继承发展”。
尽管刚刚30岁出头,但陈丽君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她说传统文化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希望自己能够做一颗小石子,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DNA激活。“确确实实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剧场,还有线上很多年轻人他们也在传唱越剧,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新的机遇,就是你抱着十分真诚的态度,创作我们的每一部作品,在这样的一个共创的环境中,给了我们传统文化更多的生机。”
“你对待观众,你必须得付出你全部的诚意,把每一个观众当成是你的知己,你向你的知己去分享你的故事,讲述你的故事,因为文艺是大家的,是人民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光影与旋律中看75年中国百姓文化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制作和放映设施都极为有限。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每年的电影产量仅约50部。而时至今日,我国每年生产各类影片约千部。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制作技术取得飞跃发展,过去十年间,全国电影票房中的国产电影占比从约55%跃升至83%以上。今天,全国城市院线的银幕数量已增至8.6万块,同时,5万多个放映队为广大农村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听盛宴。
不仅是电影,我国在其他文化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7%以上。中国成为了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公共文化设施也越来越普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公共美术馆707个。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新建了超3.35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艺术与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更多平台。
走过75年,从百姓文化享受稀缺,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充实、丰富和高质量,文化艺术真正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总监制|申勇 闫帅南 张勤
监制|王琰 岳群 白玛央金 李骏 李浙 马丽君
制片人|李斌 郭茜 杨晓波
记者|乔亚美 沈菲静 曹岩 俞悦 卞晓妍 高珧 吴成轩 温超 山西台
编辑|张昊 张雨棣 张莉 董怀文 马迅 魏如松 王誉博 侯潇扬 白龙飞 何畅 张旭成 徐小燕 樊栋华 李俊祥 董建云 乐陵台
制作|张志 贾继先 徐鹏翔 赵柠 董琬亭 官真 王珊珊 雷洪 杨智玮 吕祥林 郭稳 景佳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人生一串》团队回归 用镜头记录小卖家生意江湖
- 果蔬、梭子蟹、牛羊肉……多元消费让中秋市场“热”起来
- 国际班列“糖酒会专列”抵蓉 海外客商抢滩中国消费市场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
-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从乡村走向世界|文化中国行
- 马来西亚拿督翁忠义:“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东盟韧性 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丨世界观
- 360携手通州区共绘数字蓝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新局
- 甘肃:持续推进文化品牌创意表达
- 北京张家湾设计小镇如何做优?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 文旅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万场
- 三亚警方破获一起涉“笑气”特大贩毒案件
- 首部中国禹迹历史文化著作出版 收录禹迹点651处
- 光影镜头背后的浙江柯桥:隔空传递江南“文化味”
- 报告:受访者预测未来3至5年全球体育市场平均增长率约7.3%
- “五金之都”浙江永康的共富交响曲
- 油菜花只有黄色的?这里的油菜花姹紫嫣红
- 小学生烟卡交易大行其道 让烟盒不再漂亮或能破局
- 山西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 印度南部一大学发生踩踏事故 已致4人死亡
- 故宫艺术公开课公益读书活动2023年依然精彩 副院长任万平带来紫禁城的“年”味
- 热门推荐
-
-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 已致数十人伤亡
- 板上发绿电 板下飘药香 这个光伏基地实现多方共赢
- 中国存量房贷利率将如何调整?
- 广东省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5月中国PPI继续下降
- 近三千家海内外企业参展第二十届中国农交会 希冀开拓国际合作新市场
- 体育锻炼有助缓解体重超标女性生理期问题
- (新春走基层)“好客山东贺年宴”开席 邀八方来客共度有滋有味中国年
- 国际识局:多国股市波动,背后是对美国经济状况恶化的担忧
- 融合发展,两岸影视业未来可期
- 同学!这本开学入校防疫通关“动画宝典”你有吗?
- 把“吉祥如意”穿在身上
- 南京“双节”假期8天接待游客超1618万人次
- 财务公司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产业链平稳运行
- 马来西亚高等法院驳回前总理纳吉布解冻资产申请
- 第29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启幕
- 市场监管总局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
- 青海省欧美同学会成立
- 探索“网红”变“长红” 两座靠美食出圈的老城相互取经
- 更“新”更“绿”更“智能” 看老工厂如何焕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