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伏羲农场”吗?这种小农场里可藏着大智慧
近日,农业农村部出台《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到2028年底,我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
《指导意见》提出,要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包括推进主要作物种植精准化、设施种植数字化、畜牧养殖智慧化、渔业生产智能化等7项重点任务。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王耀宗:我们现在集成了遥感卫星、无人机监测和地面监测的网络,把农业气象、土壤墒情,包括病虫害等各种环境的因素综合实现实时监测,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预报能力。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印发的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加强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一批智慧农业基础模型和数字化工具,为各类智慧农业应用提供技术底座,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低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王耀宗:数据对于智慧农业而言就相当于是血液,模型算法大概就相当于是大脑。建设大数据平台,把更全量的数据汇聚到一起,向社会去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为社会主体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智慧农业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撑和能力支撑。
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30年,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将达到35%左右。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将达到40%以上。
试点推广
伏羲农场带动智慧农业发展
此次出台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要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什么是伏羲农场,为什么要推广伏羲农场?
专家表示,作为发展智慧农业的试点项目,伏羲农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张玉成:思路和理念就是要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农场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介入了以后,我们可以用一个人去控制10台、20台农机。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靠信息技术把节约成本的问题、增产的问题、绿色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伏羲农场里边都有可量化的指标来得到体现。
专家告诉记者,在伏羲农场,数据收集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涉及耕地、播种、收获等多个环节。在天气、土壤墒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生产存在不确定性,这些环节的决策大多依靠人的经验。伏羲农场通过收集到的海量数据对农田进行精准管理,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张玉成:咱们农田里边发生的一切,包括气候的一些变化,作物生长的一些变化,到了某一个点上应该去做什么工作,在伏羲农场的智能系统里面,就要做一个预判。因为所有的农田我们都要进行标准化的、网格化的数据采集,不只是把人从农田里边解放出来,用计算机的思维去处理这些不同区域的问题。
大数据+人工智能
小农场有大本领
眼下,伏羲农场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投入运行,这一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农场究竟是什么样的?
走进位于河北雄安的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数据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农场的气象数据、病虫害检测等各类信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帮助下,他们远在20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就能查看农田的实时画面,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眼下冬小麦的播种工作刚刚完成,他们这些“技术宅”种地不用锄头,而是通过远程操控无人农机,实现密度均匀的播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毕志强:我们的智能农机配备许多个智能的控制系统,在北斗卫星导航的支持下,我们提前给它设定好路线,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和智慧终端一键启动之后,就可以按照我们的路径进行精准作业了。
智能设备不仅服务于耕种环节,也提高了育种效率。传统育种要遵循植物生长规律,一个培育周期要四到五年左右。在人工智能搭建的虚拟模型里,工作人员通过调整环境参数模拟植物生长过程,从而加速种子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赵洪龙:通过搜集网上公开的一些数据集和自己去采集一些数据,来获取大量的植物基因组数据。有这样的数据之后,我们去开发算法,建立模型,去模拟这个种子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从而加速我们筛选的过程。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伏羲农场已经落地内蒙古、安徽、河北等多个省份。在湖北十堰,伏羲农场正在加快建设,600亩土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也在同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前,农场将建成并投入运行。
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张玉成:这边主要是验证丘陵地貌下,小马力的农机在小地块碎片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解决智慧化的农业生产问题。总体上说我们是按照区域来进行布局和设计的,结合地形地貌和种植作物的品种在不同的区域验证,整个技术推广的模式也就形成了。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李啸虎 河北台 十堰台)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种花育苗养土鸡 江苏阜宁“新农人”唱响田野“青春之歌”
- 昆明鸡枞菌首次实现国内人工培育
- 中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铁路部门回应“上百人有票没座”:工作出现疏漏 已采取安置空闲座位等措施
- 水利部:我国南方部分河流近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 腾讯新闻20周年:新思、新识、新悦、新燃,有时之年给时间以价值
- 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成北京两大支柱产业
- 专访孔子第七十六代嫡长孙孔令立:“我不能‘躺平’”
- 社科专家把脉侨乡保山 绘就口岸经济新画卷
- 外媒:严格审查下 波音第一季度新机交付数不足百架
- 以色列称真主党应对边境暴力事件负责 加沙过半农地退化
- 长沙“七大工程”推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2030年初步建成
- 杨伟民:居民消费恢复是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
- 全球首例5G眼科机器人跨海微米级手术
- 甘肃农民作家写50万字为家乡立传:曾做保洁攒印刷费
- 上海滴水湖畔新添“朵云书院”:低头看书,抬头看湖
- 原创音乐剧《国之韶华》在辽宁大连首演 以时代楷模曲建武为原型
- “央媒话厦门”聚焦年终岁首厦门发展故事
- 同打“悬疑牌” 腾讯视频爱奇艺再交锋
- 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 热门推荐
-
- “草地老乡”御寒毛靴成今冬青年时尚单品
- 干细胞+基因治疗 渐冻症联合疗法安全性获证实
- 大风致断电数千亩水产养殖园陷危机 供电“陆空”救援挽损1.5亿元
- 美国联邦调查局:未在拜登特拉华州住所发现敏感机密文件
- 强生医疗科技与国药器械在进博会期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3“欢乐春节”全球启动 成家班-龙韵武艺团“武”动新春
-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运营一周年 累计开行中欧班列411列
- 跟着“职业买手”逛进博找美味
- 贾樟柯“作别”《风流一代》
-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获有力支撑
- 山东乡村特色产业竞相涌现 因地制宜遍开“致富花”
- 人工智能最新研究:朝人类-AI互动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第一步
- 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钢铁产量同比增长
- 哈萨克斯坦总理:愿与中方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互利合作
- 拉林河洪峰已通过吉林省扶余市蔡家沟水文站
- 智利民众聚圣地亚哥共赏“中国文化展”
- 蚂蚁集团井贤栋:探索下一代隐私计算技术,让数据价值像自来水一样即开即用
- 【图解】我国首次系统部署!全面绿色转型目标、任务、新表述
- 击败“中年发福”的诀窍
-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开展防火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