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个古镇,何以成为西南联大“院士之乡”?
“龙泉古镇是昆明市文化名人旧居、文化机构遗址及老昆明民居保存最完整的古镇,先后有30多位院士、20多位科学家及文化名人在此居住、工作。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院士之乡’。”民盟云南省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院长洪海波近日接受《中国新闻》报采访,分享其新书《院士之乡——西南联大龙泉往事》(以下简称《院士之乡》)的内容及创作经历。
“跑警报”跑出来的“学术高地”
1938年9月28日,日本侵略者空袭的警报第一次在昆明响起,已在此开课一年多的西南联大师生开始了一边“跑警报”一边做学问的艰苦岁月。位于昆明北郊的龙泉镇(今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也由此迎来中国学术界的“教授天团”——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梁思成、林徽因……这些知名教授、学者陆续从昆明城里搬到龙泉镇,分别住在龙泉镇下辖的龙头村、司家营村、麦地村、棕皮营村等乡村民居,甚至住进了破败的寺庙、道观。大师们偏居一隅,专心治学,直到1946年西南联大北迁复员。
今年56岁的洪海波,从10岁起在龙泉生活了十多年。小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西南联大,只知道每周三都有十里八乡的乡亲来龙泉镇龙头街赶集,“坛坛罐罐、针头线脑、鸡鸭活禽、咸菜卤肉、瓦猫红砖……当时,在昆明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在龙头街肯定能买到”。
20世纪90年代,洪海波开始了解西南联大的历史,彼时他才知道,半个世纪前,龙泉镇一度成为中国的“学术高地”——数十位大名鼎鼎的教授学者、文化界人士与数百名西南联大教职工及家属,在龙泉“赶”过一场学术与文化的“大集”。
安贫乐道的大师们
《院士之乡》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多位西南联大教授在龙泉安贫乐道的生活。比如中文系教授闻一多,他与妻子高孝贞带着三子二女及老保姆,从1941年开始在龙泉镇司家营村居住了近三年。这也是他在昆明住得最久的一处地方。
当时,即使是名校教授,薪水也难以养活一大家子。闻一多白天治学,晚上治印,以补贴家用;因生活拮据吃不起肉,他带着孩子们去稻田里抓蚂蚱,还打趣说“蚂蚱当虾米,豆腐当白肉”;下课归家,妻子会带着孩子们到村口迎接他……在安贫乐道的日子里,闻一多完成了《楚辞校补》等著作。
书中还用了大量图片和笔墨,展示建筑师伉俪梁思成、林徽因在龙泉镇“安家”的过程。从1939年夏到1940年春,二人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设计建造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住宅。这也是两位建筑大师一生中唯一为自己设计并亲手建造的房屋。
梁、林二人倾尽心力,耗尽积蓄,亲自做木工和泥瓦匠,而且“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根钉子而奋斗”。建成的宅子并不奢华,但卧室铺了木地板,客厅里还砌了一个小壁炉。这个简约中处处透露出“设计师品味”的温馨小家,让一家人在云南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这处旧居如今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者至此,能看到“刚毅坚卓”西南联大精神的另一种柔软表达。
当“外来学者”遇到“当地村民”
“从1938年底开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迁至龙泉镇的弥陀寺、响应寺、东岳宫办公;中国营造学社搬迁到麦地村的兴国庵;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在响应寺;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在司家营;北平研究院物理所、化学所在黑龙潭,史学所在落索坡;中国地质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在瓦窑村;‘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竹园村;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在桃园村……”说起抗战时期搬到龙泉镇的学术研究机构,洪海波如数家珍。
洪海波对西南联大“龙泉往事”的关注,源自2003年他读到文史专家卜保怡的著作《三十五位院士的第二故乡》。此后,他阅读和搜集了大量有关西南联大历史和抗战文化史的资料,并沿着西南联大“湘黔滇步行团”的足迹,到湖南长沙、衡阳及云南昆明、蒙自等地展开调研。2005年,他的调研范围集中在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通过访问相关当事人及亲属后人、本地居民和学者,“西南联大龙泉往事”的细节越来越丰满。
比如,书中“史语所的大师们”一章提到,史语所迁至龙头村,是石璋如建议的。石璋如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是多次参与殷墟发掘的“考古十兄弟”之一。1938年,36岁的石璋如作为史语所助理研究员,初到昆明时认识了当时棕皮营村的村长赵崇义。二人如何相识已不可考,但通过与赵崇义之子赵林的访谈,洪海波串起了“外来学者”与“当地村民”这次偶然相识带来的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
守望相助的传统 联大精神的传承
据赵林回忆,1938年,昆明城周边只有龙泉镇一带有电力供应,加上离城区不远,又避开了日本军机轰炸,所以不少教授、学者选择搬到这里居住。时任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就在赵崇义家借地建房。傅斯年的房子100米开外,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自建房。史语所1940年底搬去四川李庄,这几处房子都按事先商议,留给了出借土地的村民。在此居住期间,学者与村民相处和谐,少有矛盾。
学者们的大师风范与治学精神也影响了当地村民。梁思成与林徽因建房的土地属于龙头村居民李荫村,李荫村之子段连城后来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段连城回国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在l951年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段连城任中方翻译,其后曾任外文局局长。
洪海波介绍道,龙泉镇的包容源自传统。这里的村民大部分是明代从中原地区及江南一带到云南屯兵屯田的移民,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彝、苗、汉等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西南联大‘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书写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篇章”。(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2000多种水(海)产品将亮相2024深圳渔博会
- 中国驻菲使馆就处理当前仁爱礁局势阐明三点立场
- 新闻调查丨扎根中西部 成为特岗教师让他们有付出更有成长
- 浙江海事局启动IV级海上防台应急响应
- 长三角电力市场暨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启动会在沪举行
- 原创话剧《立场》登台国家大剧院 追溯法治的初心使命
- 中证协推进商用密码在证券业的应用
- 中国红基会:“以工代赈”项目将帮扶村庄实现可持续受益
- 请注意!从北京大兴机场飞往这些城市的航班出现延误
- 青海油田: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开采原油 每日可替代40%电量
- 守护山西电网安全的清障“黑科技”
- 重庆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 非遗新疆曲子戏:天山脚下百年传唱 老调新唱展新魅力
- 送水、开放防空洞、检修线路……南方多地高温持续 多措并举保民生
- “小竹笋”出国门 江西乐安做优做强竹笋产业助农致富增收
- 西藏桑日县被认证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威代尔葡萄种植基地
- 2024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在北京亦庄开幕
-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中国绿色创新助力全球供应链减碳进程 | 世界观
- “鳄鱼爬”走红 医生提醒:这些人慎做
- 国际深一度: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美元霸权又要把“祸水”引向全球?
- 热门推荐
-
- 山西太原以雪为令 “清雪除冰”昼夜持续进行中
- 老年人需要的“情绪价值”:短剧能给 而社会更该给
- 上海国门一线的“父子兵”和“老骥”
- 大连松木岛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启用 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世界黄金协会:金饰消费遇冷 黄金投资热情高涨
- 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王志恒因工作调整辞职
- 出口不如预期 台当局下修2024年经济增长率至3.9%
- “猫冬”和运动过度一样危险
- 3D动物模型有望取代实验鼠
- “支持民营经济25条”,企业、专家关注哪些内容?
- 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预计将于14日17时再次在国会表决
- 杨伟民谈“先立后破”:在经济治理中遵循规律、尊重市场
- 典型示范以点促面 广西培育打造民族特色村寨
- 利比亚议会批准100亿第纳尔救灾紧急预算
-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可能方向
- 今天,澳门回归24周年
- 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成绩单”看长春汽车产业的活力
- 当“西方天鹅”遇上“东方杂技”: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尽显新式浪漫
- 22位中外专家聚首云南红河 为文旅发展出谋献策
- (第六届进博会)外国政要看进博:中国市场蕴藏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