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消费岂能强制关注
自助扫码已成为日常消费的“标配”。扫码点餐、停车缴费、购物开票、景区游览……只要轻轻一扫,就能省去现场排队、人工结账等环节,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享受服务。然而,这种本该是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消费体验的方式,却因部分场所设置的必须先关注公众号才能获取服务的操作,变成了消费者的一大困扰。
困扰之一是影响消费者生活。看似是简单地点击关注,但其实这只是开头:频繁推送的营销广告让人烦不胜烦,微信里时刻提醒未读的“小红点”好像永远都清理不完,成为手机里的“牛皮癣”。
困扰之二是暗藏信息泄露风险。一些服务在提供之前要求获取消费者的头像昵称、手机号、访问位置等隐私信息,这些过度索取权限的行为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令消费者深感不安。前不久,“点一杯奶茶产生87条数据”的报道足以反映当下部分消费场景获取个人信息程度之密集。
困扰之三是消费者很难说“不”。一些服务只通过公众号提供,拒绝关注也就意味着终止服务,不愿关注公众号的消费者并没有额外选项。尽管在进行授权时,多数都会弹窗请求用户的“同意”,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自愿。“单选项”的服务,本质上就是强制,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扫码消费“强制关注”之所以愈演愈烈,其根源在于商家对数字化转型和营销推广的强大需求。一方面,服务线上化已成为实体商业服务升级的必选项。扫码自助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后台沉淀的海量数据也有助于商家及时更新产品内容、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借由服务引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有助于商家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品牌黏性,增加复购率,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真实销量。但是,经营者不能无节制地将科技的便利性异化为入侵消费者个人空间的工具,而应将提供扫码消费服务的二维码与提供会员服务的二维码进行区分,在自身数字化转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设置界限,把选择的权利还给消费者。
中消协近日指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要警惕“消费便利”成“消费烦恼”,深圳、上海等多地的消协组织也先后发出倡议、开展专项监督和维权行动。北京市也于近日发布合规指引,整理出频繁出现的六类强制关注问题。需要看到,消费者在此类问题中处于弱势地位,少有人与商家较真维权,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强制关注行为大大削弱了维权效果,并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因此,治理此类行为,关键要靠法治力量,通过职能部门联动、提起公益诉讼、曝光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倒逼商家严守法律底线、划清经营边界,让顾客真正感受到扫码消费的舒心和便捷。
康琼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点城市雨雪进程图:湖北湖南等地雨雪将短暂停歇 需及时清雪融冰
- 通讯:当一粒沙子遇到3D打印技术之后
- 连迈两个万亿台阶!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
- 乌军方称对库尔斯克地区俄指挥所实施高精度打击
- 推动租赁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二届中国租赁年会在天津举办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的放矢)
- 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开工
- 湖南益阳一民房发生爆炸 致2死1伤
-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
- 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和音)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德国拟修法授权军方击落非法无人机
- 中国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 报告: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 中国工信部:建立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巡检工作制度
- 从“猪景房”说开去
- 饶晓志和他的平民英雄
- 浙江启动国产带状疱疹疫苗接种
- 讲白话撑粤语 广州举办首届粤语大赛
- 缓解AI时代“算力饥渴” 业界聚焦算力网建设
- 热门推荐
-
- 云南千年彝绣走进米兰时装周
- 以色列法医: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死因系“头部中弹”
- 天津加快推进生物制造与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 桂滇黔三地在桂竞演壮剧 92支队伍好戏齐聚
- 2024年巴西小姐出炉 首度颁给 “妈妈”选手
- “烟台造”时钟系统为“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校准时间
- 福建省侨联兼职副主席陈玉树:推动讲好妈祖故事
- 金饰价每克逼近730元 囤金大户变现忙
- 全国大部延续雨雪稀少格局 各地气温陆续迎回暖小高潮
- “有偿咨询”需警惕 浙江公布侵犯商业秘密典型案例
- 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开幕
- 构筑“人工智能+”新增长极
- 十三部门:加快老旧机车淘汰 鼓励新能源机车更新
- (改革进行时)从政策“组合拳”看中国民营经济激发新活力
- 存量房贷利率有优惠?尚无说法
- 交通运输部:主要网约车平台已下调抽成比例1到3个百分点
- 匈牙利总统诺瓦克宣布辞职
- 美媒: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核电站40万加仑放射性水泄漏
- 四川省教育厅: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
-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