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失散”2000多年,良渚玉琮为何出现在西周墓中?
现场展出的玉琮,左侧那件出土于晋侯墓,右侧的出土于瑶山遗址。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7日电 题:文化观察:“失散”2000多年,良渚玉琮为何出现在西周墓中?
记者 童笑雨
一件良渚时期的玉琮,跨越长江与黄河,出现在2000年后的西周墓中,你能想象吗?
12月6日,“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开幕,现场展出170余件(组)文物,包含玉器、青铜器和金器,且大多来自西周的晋侯墓地。
这件“穿越”的玉琮,就在展出之列。只见展柜中并排放着两件形制极其相似的玉琮。
一件出土于良渚瑶山遗址,因5000多年来都深埋地下,质地受沁,通体呈鸡骨白色,棱角分明;另一件出土于晋侯墓地,呈黄褐色,器体稍显圆润。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说,两者埋藏时代虽相隔2000多年,出土地点也不同,但经科学鉴定,它们都产自5000多年前的良渚。“就像是失散了几千年的兄弟,现在终于相遇了。”
这件玉琮为何“背井离乡”?“失散”的2000多年,它经历了什么?为何出现在西周墓中?马东峰坦言,因为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这个问题,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认为,这件玉琮肯定不是从良渚直接“流浪”到西周的,应该是经历了夏商两个王朝之后的传世玉器。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良渚和西周之间隔着夏商两个王朝,玉琮可能在这几千年中,经了若干代人之手。作为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器物,玉琮具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良渚玉琮还曾在中国西南的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玉琮这一形制也在齐家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出现,可见良渚文化影响范围之广。
这件玉琮在夏商这两个朝代经历了什么不得而知,徐天进推测,晋侯墓地出土的玉琮有可能来自周王的赏赐。
文献记载,周武王伐商时,曾俘获“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如此数量庞大的前朝旧玉,通过“分宝玉于伯叔之国”的形式,赏赐给了宗族功臣。晋侯墓地是晋国早期国君埋葬地,墓主人或其祖先,应在受赏赐之列。
其实,不止这件玉琮,展厅里还有多件来自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文化、齐家文化的文物,它们都出土于晋侯墓中。这说明,玉琮的传世,不是个例。
从文物改制角度来看,这件玉琮有着后加工的痕迹。徐天进给记者展示了两件玉琮的纹样绘图,一些在文物上难以看清的细节,此刻变得清晰了起来。
如瑶山遗址出土的“原装”玉琮,神人兽面纹的刻画线条略显涩、钝,欠流畅,这和当时的加工技术相关。晋侯墓地出土玉琮的纹样则明显线条圆润、流畅。
最大的变化在于,工匠将良渚玉琮上神人兽面纹的一些螺旋纹样磨去,改成了商代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云雷纹。
马东峰表示,玉琮上纹样的改变,虽然表明良渚先民和商周时期人信仰的不是同一个神,但他们对玉的认识,对玉文化崇拜的源头,是可以追溯到良渚时期的。
一件玉琮的出现,或许是巧合,但展览现场,更多出自晋侯墓、带有良渚特色的玉器,如玉璧、玉钺、玉璜等的展出,则证明了这个结论,这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体现。
如玉琮、玉钺、玉璧,在后来商周的玉礼器中也经常见到,而它们最早成体系地出现就是在良渚文化时期。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形制和功能上,西周和良渚的玉璧相差无几。《周礼》曰“苍璧礼天,黄琮礼地”,说的就是玉璧和玉琮的祭祀功能。良渚时期,玉琮的地位比玉璧高,更多时候出现在高等级墓葬中,是良渚先民用来通天的。
展柜内有一件铜琮形器,是完全仿照齐家式玉琮样式铸造的,徐天进说“这可能是最早的文创。”其功能和玉琮最初的祭祀功能当然已经完全不同了。
宋代的龙泉窑也烧制过玉琮样式的青瓷,被当作容器。
但无论用途怎么改变,可以看到的是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良渚的玉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如良渚时期王的权杖——玉钺也成为西周时期权力的象征,最后因为材料的改进,升级为铜钺;代表良渚贵族女性身份的玉璜也出现在晋侯墓地中,在西周那时,璜是代表礼制的六器之一。
或许,这也是徐天进将展览取名为“郁郁乎文哉”的原因。这取自孔子的一句名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借鉴于夏、商二代的不仅是政治、礼仪制度,还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成就。中华文明也因源远而流长,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而始终拥有活力。(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举办心理学伦理培训 助力高原心理健康事业发展
- 新疆自贸试验区五一农场区块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注册
-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今日将宣判
- 浙江高校举办年货节 “原生态+科技感”农产品受追捧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全面进入铺轨阶段
- 山东日照通报“奔驰加塞事件”中白色小轿车车主车牌调查情况
- 江苏扬州2024鉴真樱花季启动 众多市民赏樱踏春
- 多技术路线争抢千亿级风口 新能源商用车开启加速跑
- 中新真探:流鼻血时要仰头止血吗?
- 小小美妆盒做出亿元大产业 浙江小镇打造“美丽经济”
- 我国首次将AI技术规模化用于输电线路发热检测
- 黄金周催热就业市场:餐饮、零售、酒旅等行业招聘求职两旺
- 我国将全面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三年行动方案
- 每次吃一把药片?请小心“多重用药”的风险
- 202元存银行15年变88.72元 睡眠账户如何规避小额管理费?
- “钞级骗局” 虚拟币交易现上百万元“中国魔法银行”假币
- 菲律宾9月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降至三年来最低点
- 南非建筑倒塌事故已致33人死亡 总统前往现场视察
- 福州沉浸式实景文旅演出“出圈” 游客隧洞里感受闽都文化
- 广州番禺通报“楼顶建泳池”:不属于消防水池 已全部排空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地下30米的高铁安全守护者
- 不买东西导游就让游客下车?官方:问题属实 拟吊销导游证
- (新春走基层)“菌二代”的新年收获:在山里接到40吨海外采购单
- 加拿大称2023年为该国有史以来野火最严重的一年
- 一景区关园!连续极端高温,瀑布也没水了?
- 低空多模态技术融合方案推“样板” 专家建言打造“安全底座”
- 广汕高铁通车在即 老区汕尾借机拓展湾区旅游市场
- 上海探索“实习见习+就业招聘”模式 助两岸、港澳侨大学生进入就业“预热期”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三坊七巷古今交融 添彩闽都现代风情
- 两家中东航司将在尼泊尔佛祖机场开通航班
- 国风、国韵、国潮 “中国品牌”的N种呈现方式
- 普京:俄罗斯没必要进行新一轮动员
- 北约秘书长:要做好与俄罗斯长期对峙的准备!
- 转发收藏!春运今日启幕 出行提示请收好→
- 韩国大邱一大楼发生火灾 造成20人受伤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青海治多:天边的水
- 200元地摊货摇身一变成大师之作卖60多万
- “硬核”数据绘就中国高质量发展亮丽画卷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 俄乌局势进展:德总理重申不会向乌提供战机 俄称普京愿意与朔尔茨交流
- 第七届进博会 | 进博会这样迈向第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