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将AI技术规模化用于输电线路发热检测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记者8月11日从华北电力大学获悉,由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该校等单位研发的输电线路红外缺陷智能识别系统,近日在我国主要超特高压线路运维方面实现产业化应用。这是国内首次将人工智能(AI)技术规模化应用于输电线路发热检测。
据介绍,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气温不断升高,电力负荷急剧增加。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及时发现线路缺陷隐患。然而,以往用人工智能识别红外影像数据的流程比较复杂,且需由人工现场判别画面中的发热故障点,易受检修人员经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遗漏;此外,红外视频数据量庞大,复检工作难度极大且效率低下,易造成绝缘子掉串等危险事件。而利用新研发的输电线路红外缺陷智能识别系统,仅需一键上传巡检红外视频就能快速抽帧并智能识别发热缺陷,可辅助线路运维单位及时消除线路跳闸停电的隐患。
“此次,技术攻关团队结合业务场景,采用‘最小化标注+阶梯式学习+干扰点屏蔽’的技术路线,实现了红外缺陷隐患的智能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该系统应用方、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空间技术应用中心巡检处处长郭晓冰说。
据介绍,目前该系统在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部署应用,系国内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于输电线路发热检测。以240基杆塔的红外视频为例,传统人工数据复核需要5个小时,现在采用该系统,从上传视频到完成分析只需要2个小时,且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农民画家钻研技艺37年 带孩子们感受“水乡之美”
- 厄瓜多尔两省一市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暴力犯罪
- 巴基斯坦专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害人害己
- 中国年轻人“喝茶基因”觉醒 “讲究”带动新茶市
- 就韩国会议员选举结果 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表态!
- 美国青年身着汉服“穿越”古城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 山东多地建设口袋公园 城市“边角料”焕发诗意之美
- 山东丰富游客“在地体验” 让暑期旅行不止于“到此一游”
- 小小冲浪板撬动“体育+旅游”百亿级产业的海南实践
- 疫情期间,特殊人群该如何健康饮食?
- 深圳证监局:警惕买酒荐股买酒入股风险
- 核载8人,实载15人!客运车辆超员载送学生被查处
- 远离胰腺癌先节制饮食 专家:出现不能自行缓解的严重腹痛应尽快就医
- 2024世界牡丹大会在山东菏泽开幕 40余万亩牡丹竞相绽放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走进爱达·魔都号:中国的海上新名片
- 近五年西藏考古调查发掘项目130个 丰富考古学文化序列
- 金与正再发表谈话:无人机渗透至平壤事件的肇事者是韩国
- 第21届东博会贸易成交踊跃
- (两会声音)梅亦:建立全国性舞台艺术精品库 打造永不落幕的“云剧场”
- 彭玲筠:13年专注研判磨炼追逃绝技
- 热门推荐
-
- 四川西昌至云南昭通高速公路全线首片T梁成功架设
- 30名罕见病儿童坐轮椅上黄山
- 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投产
- 贵州省政协委员罗猛:设立肺癌筛查医保基金 助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解密高端定制之旅“豪玩”之旅
- 京城地安门“重现” 首条数字中轴文化探访线路全景式亮相
- 韩国坠机事件最新!韩媒:“机上181人,大部分人员推测已死亡”
- 北大人民医院携手雍禾医疗共建毛发联合实验室
- 爱达·魔都号有乘客落海 官方声明
- 山东各地重点项目紧锣密鼓开工 抢机遇冲刺“开门红”
- 补足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最大短板
- 自然资源不可随意取用 挖土取水也存法律风险
- 【锦绣中国年】福建:浓浓年味醉游人
- 传统滋补是养生标配 健康消费渐成青年刚需
- (文化中国行)吉林探索数智创新助力中小博物馆提质升级
- 安徽连日降雨致65.9万人受灾 162个景区关闭
- 突发疾病48小时内脑死亡,能否算工伤?
- “天津之源看红桥”——“源文化”地图发布
- 赓续“莫高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连线评论员)
- “盛宴”中的尴尬 韩国半导体产业正经历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