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宁夏,人与湿地如此和谐美好
【美丽中国万里行】
夏日的银川平原,绿树成荫、碧水绕城。泛舟银川城北阅海湖,水面映着湛蓝天空,偶有飞鸟翩跹舞过,漾起小小涟漪,让人不由想起明代弘治年间宁夏巡抚王珣的盛赞——“塞北一小江南也”。
塞北何以江南?湖泊湿地乃大写意。
黄河滋润、贺兰山呵护、六盘山涵养,孕育了宁夏境内的湖泊湿地。目前,宁夏拥有湿地面积272万亩,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7处,位居全国第二。在宁夏,湿地不仅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孕育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在与水岸城市的辉映中,构筑了独特的人文底蕴。
退耕,让湿地回归自然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连湖渔歌”是怎样的景观?
《乾隆宁夏府志》载:“唐渠东畔,多潴水为湖,俗以其相连属,曰‘连湖’,亦曰‘莲湖’。在邵刚、李俊二堡间者最大,回环数十里,不生葭菼(芦荻),而水深多鱼。澄泓一碧,山光倒影,远树层匝。时有轻舠出没烟波中,过者淼然动江乡之思。”
“‘连湖渔歌’是清代宁夏八景之一。过去的银川平原,黄河西岸有很多断续相连的湖泊,所以有‘七十二连湖’之称。”宁夏大学湿地生态学专家何彤慧告诉记者。
然而,随着农业开发不断推进,大量零星湿地变成耕地,特别是盐碱地上排水沟的开挖,加快了湖泊湿地的干涸消亡。
如何重回“平湖一望漾晴空”的模样?当地给出的答案是——退耕还湿!
夕阳西下,记者乘船置身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山如斧劈洞开,水似奔流入怀,两岸山壁镀上了一层青铜色。穿过十里长峡,拦河大坝的另一边,一片开阔的高峡平湖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
黄河故道上,森林环绕湖泊、芦苇荡掩映沼泽,时不时有鸟儿从芦苇中一飞冲天,或捕鱼喂食,或打闹嬉戏。“现在咱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等到春秋迁徙季,飞鸟翔集、遮天蔽日,壮观极了!”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辉民描述。
青铜峡库区面积26.23万亩,水域面积18万亩左右,是宁夏面积最大的湿地。10多年前,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和鱼塘。由于长期过度围堰造田、挖塘养鱼,河道受到污染,水鸟也“绕道远去”。
转变始于2018年的退耕还湿行动。“200多户耕种的12万亩河滩地全部退出。此外,我们还清淤疏浚,连通湖沼和黄河水系,让整个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李辉民说。
水面恢复后,水质变好了,黄河鱼类也不断增多,成为候鸟口中的美味佳肴。“一只鸟一天要吃掉2.5斤鱼呢!为保证鸟儿有充足的食源,我们还会增殖放流。”李辉民告诉记者。
候鸟造访,还带来意外之喜。一次日常巡检中,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资源科工作人员田宁发现滩涂林区多了一种外来植物。“一米多高,开着紫色的小花。农科院专家说,这是产于新疆的罗布麻,应该是鸟儿通过粪便把种子带到了这里,现在已经自然生长到1000亩了。”田宁说,罗布麻是中药材,为了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今年库区又人工种植了5000株,目前长势良好。
“近几年,我们采取植被恢复、水系连通、清淤疏浚、鸟类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仅2020年到2023年间,就完成湿地保护修复66.8万亩,初步形成以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为主,一般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魏晓宁说。
守护,邂逅湿地精灵
傍晚,太阳渐渐收起光芒,石嘴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芦有碳背上相机,来到平罗县天河湾湿地。“日落鸟归巢,今天主要拍白鹭、苍鹭。如果能拍到大鸟与小鸟互动的画面,这一趟就没白来。”在黄河岸边跟拍鸟类12年的芦有碳,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选择在宁夏停留,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有2条覆盖宁夏。每年夏秋迁徙季,这里的湿地成为候鸟的“能量补给站”,一下子热闹起来。
怎样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吃得饱、待得美?
“我们专门建设了26处湿地公园、4处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并发布39处国家级重要湿地和自治区级重要湿地,为鸟类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魏晓宁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这些生灵,当地还专门调整了部分保护区的边界线,扩大对鸟类栖息地的保护范围,减少对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
湿地是观鸟爱好者的竞技场。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既记录飞鸟风姿,也见证生态变迁。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会在宁夏黄河沿线歇脚。这段时间是芦有碳跟拍的黄金期。冬天气温低,他就在黄河边搭草棚子,一猫就是一夜。“第二天早上趁着光线好,抓拍到成群的灰鹤到滩涂觅食的镜头,必是得意之作——当然,有时也会预判失误,扑个空。”
为了追拍飞鸟,芦有碳没少吃苦头,但眼见在黄河两岸集结的鸟类越来越多,他打心底里欣慰:“以前,灰鹤只有几百只,现在得有六七千只了。还有大鸨,以前在黄河滩涂上看不到,这两年一入冬就能碰上面,就连对水质挑剔的天鹅也越来越多!”
正如芦有碳所说,宁夏湿地监测到的水鸟种类和种群数量不断增多,其中包括遗鸥、玉带海雕、东方白鹳、卷尾鹈鹕等新记录湿地鸟类12种,每年在宁夏迁徙和停留的鸟儿有100多万只,这里正成为越来越多鸟儿栖居繁衍和迁徙停留的重要场所。
相融,水岸和谐共生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7000多亩,有维管植物109种、水生浮游植物69种、鸟类97种,2023年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现在的鸣翠湖,不仅是天然物种基因库,还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去年,我们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32.8万人。”鸣翠湖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黄蕊说。
在“国家湿地城市”银川,这样的湿地湖泊有200多处。“近几年,我们把美丽河湖建设与海绵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共恢复河滩湿地面积5.3万亩,修复湿地4.3万亩,湿地成了银川名副其实的‘会客厅’和‘后花园’。”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筱平说。
让湿地成为旅游风景,带动了以湿地资源利用为特征的绿色生态型产业兴起。
傍晚,宁夏石嘴山市礼和乡银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饭后习惯到村外的迎河湾湿地公园转悠。望着清澈的水面和翩飞的鸟群,他不由地感慨:“如果没有退耕还湿,沙子早把这里吞喽,哪有今天的湿地和飞鸟!”
银河村距离黄河仅2公里,曾因黄河东移形成了万亩河滩地。过去,村民在河滩地开发种植、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黄沙甚至淤积到田间沟渠。即便如此,到了退耕还湿时,村民还是不肯放手。
“户均种植少说几百亩,有一户竟种了1000多亩,一听要退耕,说啥也不干。”王学锋说。从2009年起,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反复讲退耕还湿的生态价值和长远利益。渐渐地,有村民松了口,特别是由河滩放牧转向规模化舍饲养殖,农户尝到甜头后,银河村退耕还湿的步子更快了,最终退了1万亩河滩地。
这一“退”,为村子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银河村以黄河草滩、天然红柳、湖泊湿地为主线,通过建设黄河湿地生态文化馆、黄河根雕艺术馆等,开发创意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旅游重点村”。据王学锋介绍,吃上旅游饭的银河村,去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40万元。
在不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的同时,宁夏还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如今,沙湖、鸣翠湖、青铜峡黄河金沙湾等湿地已成为生态旅游与自然体验的热门打卡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湿地高水平保护得以双赢。
看!在宁夏,近水而居的人们正努力将人与湿地的美丽画卷绘得越来越生动、和谐与美好。(本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来源: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辽宁大连:自驾出海旅游受欢迎 首艘出境自驾游艇出海驶往韩国
- 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从“花经济”到“绿道生活”:感受成都公园城市的迷人风景
- 云南72所高校师生参与艺术展演 展现云岭学子风采
- 华为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做数字时代的“架桥工”与“修路人”
- “南山情·资源景”大美资源全国摄影大展开幕
- 家里家外有法护航 才能真正《做自己的光》
-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向“新”向“绿”转型明显
- 北京抽检元宵汤圆全部合格 提示消费者选购时查看标签
- 学习困难是病吗,如何鉴别
- 实习生泄密承担怎样后果?律师:违反保密条款或面临违约
- 超强台风“摩羯”致海南4死95伤 经济损失惨重
- 双节假期长江海事安全渡运旅客182.9万人次
- 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长春开幕
- 欧盟中国商会就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实施草案表达重大关切
-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私募条例即将发布 划定行业监管底线
- (乡村行·看振兴)解码中国西部矿区民众的致富秘籍
- 首席看经济:消费在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黑科技”满满、工艺精湛、“科技+浪漫”……“中国制造”闪耀巴黎奥运会
- 广西苍容浔江大桥先导索成功过江
- 热门推荐
-
- 福州小学生“云游”台北市立动物园 关爱大陆赠台小熊猫
- 系列动画再呈新姿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探寻永恒童真
- 印尼一船只倾覆 4人失踪
- 山东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村一业”赋能乡村振兴
- 昆明机场启用S1卫星厅 新增42个登机口
- 三峡国际机场T2B航站楼正式启用
- 国家卫健委:试点地区近95%的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
- 山西对吕梁等七市启动省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5天6企 这场游学给酒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 中国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
- 挂号不再难、就医更安心 多举措筑牢老年群体健康防线
- 以外长:伊朗通过匈牙利转达攻击以色列意向
- 浙江各地机场迎来暑运高峰 旅客吞吐量或创新高
- 走进“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四川阿坝:高原“歌唱家”抢救珍贵藏族民歌
- 在天文学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这位“业余科学家”自曝经历后大火
- (走进中国乡村)老人成镜头主角:贵州古村落借“数字化”焕新
- 预警劝阻别忽视 财产安全要重视
- 拒绝哗众取宠、低俗庸俗 微短剧片名审核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