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期整容增多,专家呼吁:过早手术有风险 应理性看待“美”
全身麻醉几十秒,若婷(化名)就昏睡过去了。几小时后醒来,她立刻拿起镜子端详自己,看到新鼻梁微微隆起,她悬着的心才放下。这是若婷送给自己的高中“毕业礼物”。
和若婷一样在暑假里接受医美整形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创伤修复、主动求美,医美整形不再只是成年人的选择。医美整形如何从最初解决身体缺陷的“刚需”,发展成爱美人士消除容貌焦虑的“捷径”?想要“变美”的学生们如何理性把握,医疗机构又有哪些建议?
首要满足伤残救治需求
走进诊室时,11岁的向南(化名)有些害羞。在她头发下,一道伤疤格外醒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下称“珠江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齐向东拨开她的头发,仔细检查。
2015年,只有2岁的向南失足导致颅内严重出血。尽管通过开颅手术摆脱了生命危险,但她的头上却留下了一道“人字形”伤疤,长23厘米、宽3厘米的疤痕上没长任何头发。
为挡住受伤的头皮,向南一直留着长发。但步入青春期后,她越来越在意,不止一次问妈妈:“疤痕上什么时候可以长出头发?”
暑期的整容美容科,有许多像向南这样因外伤前来就诊的孩子。“青少年就诊数量约占门诊总量的近一半,他们主要有三类诉求:改善先天畸形、处理后天残缺,最后才是单纯的主动求美。”齐向东说。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下称“省二医”),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多指并指等疾病的青少年同样不少。以先天性小耳畸形为例,该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罗盛康介绍,暑期以来科室每天会做近10台小耳再造术。面对生理缺陷和外界施加的精神压力,整形修复手术成为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不少患者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早寻求手术治疗。
近几十年,整形外科在保障患者最基本的健康需求基础上发展出医疗美容的分支。“但整形外科的目标始终是在保障患者身体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再关注外形美。”罗盛康说。
“不少患者其实面临着复杂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绝不是一味求美那么简单。”齐向东说,为了保障各种外伤、先天畸形等患者的就诊需要,珠江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会将一些不那么紧迫的美容手术适当向后延期。
折射社会审美观念转变
考虑到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毕业季、暑期档成为学生集中选择的整形高峰期。
若婷是一名美术特长生,从小她就对美有着自己的理解。上初中时,她就开始熟练地运用双眼皮贴弥补单眼皮带来的“眼睛无神”,但塌鼻梁始终无法通过化妆来拯救。自那时起,她暗下决心:高考完就整容。
高考一结束,19岁的若婷就迫不及待地做起计划:先做鼻综合手术,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割双眼皮。做好“功课”后,若婷直奔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姜平的诊室,“保证人身安全是我首要考虑的事情,公立医院治疗与抢救设施完备,所以我一开始就没考虑私立整形机构。”若婷说。
“不同的整形手术对年龄有不同的要求,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姜平表示,由于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部分整形手术可能会影响五官发育,因此医生一般会建议其成年之后,待身体发育、审美观念、经济能力等多方面成熟了再做决定。
“近半个月,门诊中近80%的患者是学生,咨询最多的项目是眼睛和鼻子美容。”省二医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医师徐翔说,学生群体的壮大,折射出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公众对医美整形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不少父母还会主动带孩子前来咨询。
不过,目标明确且理性,是姜平和徐翔对绝大多数学生就诊者的印象。在他们接诊的学生就诊者中,不少人会提前做好功课,带着一摞资料来问诊,反复要求整形效果要自然。
审美取向应当更加多元
理性之外,“冲动求美”同样存在。但“美”是什么?这并没有统一标准。
不久前,齐向东接诊了一名脸颊长满“痘坑”的20岁男患者。他通过网络了解到一种叫做“环钻”的修复手段,迫切希望医生能为他治疗。
“实际上,他连环钻会钻多大多深都不清楚。”齐向东介绍,环钻是借助直径2—3毫米的环钻活检器械,将组织切割至皮下脂肪层,从而切除瘢痕。这种手段通常运用在2毫米左右的瘢痕上,而该患者的“痘坑”宽度、深度连0.3毫米都没有达到。
姜平发现,在新式审美营销的冲击下,个别审美观念不成熟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
“我们通常不会对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开展整形美容治疗。”齐向东表示,对于这类患者,她会引导其进行美学认知检测,同时设置3天的“冷静期”,以减少冲动整容的发生概率。
在省二医心理精神科主治医师江翠婷看来,学生族出现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与社交平台、整形美容机构带起的“颜值经济”脱不开关系。不少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被“小鹿眼”“瓜子脸”“A4腰”等畸形审美观影响,出现容貌焦虑或审美单一化。
“带有商业目的的整形机构大肆宣传美貌优势,暗示美丽、健康的绝对性,并将其与个人机遇或前途挂钩。”江翠婷说,与之对应,“不美”则被认为是一种不能被人接受的“残缺”。
当个体对样貌的关注度发展到极端状态时,无法客观、真实地看待自己的样貌,苛求外在的每一个细节,感觉身体的某一处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心理疾病——体象障碍。
“药物只能治疗疾病继发的症状,但无法纠正一个人的观念。”江翠婷说,治疗容貌焦虑不能只看表象,还要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本。
“人是多样的,这世上没有那么完美、健康的人,原本的你也很美。”江翠婷表示,社会应当宣传更加多元的审美价值取向,个体也无需被社会浪潮所绑架。“与其焦虑,不如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平和的心情才是最大的美丽。”她说。
南方日报记者 厉思璇 陈子阳
通讯员伍晓丹 李晓姗 周颖怡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游戏广告藏身作业软件,如此“投放”要不得
- 两部门再拨10亿元重点支持洪涝灾害受灾民众救助等工作
- “国匠”打造国誉府TOP系,给予品质最优选择
- 真菌性脓毒症 潜在治疗靶点被发现
- 菲仕兰员工志愿者在万宁开展“绿行净滩”环保行动
- 做有温度的客户服务 邮储银行“财富护航计划”活动首站收官
- 美媒:特朗普在迈阿密的联邦法院出庭期间被逮捕
- 菲律宾5月通胀率升至3.9% 连续4个月上涨
- 国储林项目成广西林业投资规模最大“牵引性”工程
- 类器官成功模拟孕晚期发育
- 煤省山西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四川康定森林火灾转入清理阶段 650名消防员增援雅江火场
- 国际观察:不走回头路,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 11月全国平均气温4.0℃ 较常年同期偏高0.6℃
- 春节假期辽宁共发送旅客618万人次 同比增长87.3%
-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丨洪都拉斯首次参加进博会 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 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经济观察)中国证监会连发四文释放哪些信号?
- 湖北堵河源发现新记录种白腹蓝鹟
- 北京铁路:K1178次列车全部旅客安全转移
- 热门推荐
-
- 第2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获奖名单公布
- (新春走基层)三峡船员返乡记:千里峡江变坦途
- 日本股市创最大涨幅 盘中一度涨到“熔断”
- 中国—中亚交通部长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 医院一刀切不准陪护 谁在限制患者家属陪护权?
- 电影《不止不休》首映好评如潮,平凡人的逐梦人生直戳泪点
-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持续增长 “关键环节”亟待突破
- 建设者假期坚守一线 大湾区重点项目建设拉满“进度条”
- 北京集中发布考古成果 琉璃河遗址人骨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 年轻人三大不健康行为:久坐、熬夜、缺乏运动
- “哈兽研”捐赠15万元消毒药品 助力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 前海人寿开启“保险+医疗+养老”新征程
- 新闻1+1丨夏季达沃斯 如何让“合作”热起来?
- 洪都拉斯华侨华人逾万 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 小众水果“黄皮”成为新“顶流” 商超销量增长超200%
- 黑龙江: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年增长96.8%
- 巴以冲突已致近4000人遇难 拜登与双方领导人通话
- 逛全球 卖全球 江西最大进口商品集采中心开业
- 中国代表强调预防冲突要坚持发展优先
- 新疆裕民15.3万亩红花陆续绽放 迎来首茬采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