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阳康了 为何留下失眠病根儿?
新冠疫情的高峰已过,大多数“阳康”们也早就摆脱了咳嗽、乏力等病症的纠缠。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说,新冠带来的失眠病根儿却还是顽固地存在,辗转反侧睡不着,多梦易醒,醒了再也睡不着,甚至彻夜不眠……凡此种种让人苦不堪言。
新冠是怎么引起失眠的?到底要不要吃安眠药?失眠要延续多长时间,又该如何缓解?今天,精神心理科医生与大家聊一聊如何应对“新冠失眠症”。
你的失眠或许真是新冠闹的
新冠后失眠真的增加了吗?一组数据告诉大家答案。
疫情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为27%。一些调查和数据显示COVID-19大流行期间,睡眠问题的流行率明显增加。疫情期间全球失眠患病率估计为36.7%,在COVID-19确诊患者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74.8%。
新冠后好多人出现辗转反侧睡不着,多梦易醒,醒了再也睡不着,甚至彻夜不眠……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新冠失眠症”,俗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的睡眠障碍,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失眠,以及昼夜节律紊乱。
新冠失眠与血脑屏障渗漏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新冠失眠症是新冠感染后患者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但这一现象背后机制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ACE2受体进入大脑,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内皮炎症,改变血脑屏障完整性,这可能会导致新冠失眠症。
与此同时,新冠失眠症会导致大脑的轻度炎症,从而促进血脑屏障的破坏,可能会导致血脑屏障打开,这可能是COVID-19进入大脑的一扇门,并进一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炎症。
新冠病毒还可以感染嗅神经,从嗅神经上行到前脑叶,而我们大脑的前脑叶部分就是主管性格行为的。这些也可能是导致产生失眠的原因。
这些因素易致新冠失眠症
身体不适 新冠病毒感染后身体不适,鼻塞、咳嗽、咽痛、疲惫乏力,甚至憋气或呼吸不畅,均影响睡眠。
心理挑战 新冠疫情对人产生的心理挑战无处不在,包括孤独、焦虑、恐惧、压力,极度疲劳和健康问题。担心消毒不到位,担心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担心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减少,担心金融不安全,以及育儿挑战、老人患病离世等等原因,焦虑抑郁显著增加,导致失眠加重。
睡眠节律被打乱 新冠期间常规的昼夜节律被打乱,白天嗜睡小睡的需求增加,晚上缺乏睡眠,这与COVID-19感染期间发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有关。部分人此前就因熬夜看世界杯已经打乱了睡眠节律,给接下来的新冠埋下失眠隐患。
生活方式改变 新冠流行期间,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外出减少、居家为主,久坐,锻炼少,吃零食或增加营养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增多,影响睡眠。
新冠带来的失眠可达18个月
新冠后失眠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恢复时间会有一定差异。通常在1个月内能逐渐好转;部分患者睡眠障碍可能长达18个月以上。
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武汉新冠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574例新冠患者在康复出院5至8个月后遗留失眠症状共169例,占29.4%。
另一项对雷神山医院收治的新冠普通型、重型患者320例进行24个月随访,普通型组患者中睡眠障碍于出院后12个月好转,重型组睡眠障碍患者的比例于出院后18个月下降。
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患新冠后6个月的随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出院后仍有睡眠障碍;在重型新冠患者中出院后12个月随访时,仍有近一半的患者睡眠障碍症状持续存在。
哪些人中招儿后更易失眠?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存在焦虑情绪、有家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病情重的人较轻症更容易受睡眠困扰。正在吸烟的人出现新冠后失眠的情况高于从不吸烟的人。
经常运动可以对情绪及睡眠产生积极影响 ,经常运动的人出现新冠后失眠的相对偏少。
试试这样做 争取睡个好觉
上面的数据显示,新冠失眠可以持续3个月、6个月,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改善新冠后失眠的方法。
建立良好睡眠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接触咖啡、浓茶、酒或烟等兴奋性物质。睡前不要过饱、不宜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睡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尽量做到睡前不看手机,不看令人紧张的影视剧。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要保持适宜的光线及温度。
控制环境刺激 日间活动和夜间睡眠的环境应该有明显区别为好。只有晚上有睡意或到了规定的睡眠时间再上床休息。
若上床后30分钟无法入睡,应离开卧室直至有困意时再上床。若仍无睡意,应再次离开床。不要在床上学习、吃饭。尽量建立床与睡眠的反射。
睡眠限制 还可以规定起床时间,不管每天晚上睡多久,定好闹钟,每天准时起床,有助于身体建立持续的睡眠节律。
专科就诊 上述非药物疗法无效时可以到专科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年龄和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共病。
文/李文杰(北京老年医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聚焦“五个农业” 陕西汉中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 泰国东北部高校举办中国语言文化大赛
- 真残疾人证被“寻租”,怎样严厉打击“假就业”?
- 三大方志主题展亮相 讲述历史中的北京故事
- 沈阳故宫开放文博书房 打造博物馆“公共阅读空间”
- 2024年1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1.2% 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 “中国—东盟关系雅加达论坛:纪念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成功举行
- 腊月,老北京不仅仅喝“腊八粥”
- (经济观察)前瞻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或现四大变化
- 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周末迎宾 百余件国宝重器亮相明十三陵
- 北京五环外“视同二套管理”房贷可发放 多家银行已执行
- 用镜头记录中国留学故事 马来西亚“00后”博主盼赓续中马友谊
- 嗨,泉州|吃碗糕、送花灯、踩街……这些民俗你知道几个?
- 以军确认打死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 哈马斯暂无回应
- 政治分析人士:美军入侵阿富汗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 招行发布老年人防骗贴士 以智慧风控体系助老年人守住“钱袋子”
- 2024成都工博会启幕 近600家企业抢抓“智改数转”机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福建:画好山水画,探索“点绿成金”新路径
- 让蝴蝶飞往千万家 200多名重症孤残儿童“向死而生”
- 这个秋天南窖火了:一条步道盘活一乡红叶
- 热门推荐
-
- 节后一票难求,延期返岗会被扣钱吗
- 创新科技成果正加速涌现——2023中关村论坛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解读
- 张晓涛:2024年中国出口压制有望扭转
- 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踩踏菜农蔬菜 浙江湖州南浔区通报
- 美民众: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毁掉“北溪”
- 香港最新失业率为3.1% 分析: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
- 迎返程高峰 京津冀各大火车站多措保障到达旅客快速离站
- 中越跨国“串门游”成新风尚
- 不再“走马观花”!这些暑期游主打“沉浸”
- 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落地东莞 拟10月底试运营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古田:柿果飘香促振兴
- (寻味中华|文博)海上画派:冲破文人画禁锢,引领平民化风潮
- 中风开始“盯上”越来越多年轻人
-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浙江今年已关闭47万余个违法违规账号
- 厦门表面处理工程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 甘肃18岁视障女孩:阅读和朗诵让我“看”到广阔世界
- 俄乌足球俱乐部球员在土耳其酒店内斗殴 谁先动手?
- 鄱阳湖跌破12米枯水线 保护区鸟类增多
- 河南这项活动累计征集项目1047个 投资需求达1.3万亿元
- 北京拟立法促进乡村振兴 支持建立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