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出食物”到“种出生活”
掰开一根黄瓜,30平方米的棚子里弥漫着黄瓜的清香。
2023年年初,邵爽在上海市郊承包了60多亩地,创办了“You菜可视化共享菜园”。在这里,人们可以花2000-6000元/年的价格租一块50平方米的土地。
邵爽的很多客户是有机蔬菜的忠实消费者。他算过一笔账,在超市买有机蔬菜,大约20元一斤。自己在共享菜园种,50平方米的土地一年产出400-600斤蔬菜,算下来,一斤有机蔬菜平均8元。
选址时,邵爽看了很多距离上海城区40分钟到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最后找到这个村庄。邵爽感到很满意,“配套设施好,集餐饮、自然环境于一体”。他考虑,客人除了来种地,还可以吃饭、欣赏风景。
去年,他尝试为共享菜园做了水肥一体化控制设施,客人在手机小程序上就可以给菜地浇水施肥。但客人对此并不买账,更希望来到真实的菜地,在慢生活中体验收获的快乐。
邵爽的不少朋友对于“自己有块地”感到非常自豪。“有个客人刚把葡萄种下,就把身边朋友邀请个遍,约着‘9月来吃葡萄’。其实要长到第二年才有可能结葡萄。”他笑着说。
不少人喜欢带着朋友、家人来看自己的菜地,到了菜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拍照、录像,发朋友圈。邵爽说,大约40%的地是靠“朋友带朋友”租出去的。
邵爽记得,有位客人带着亲朋好友来共享菜园聚餐、露营,刚好种的豆角成熟了,几乎被采摘一空。“他们特别新奇,说多少年没吃到这种味道了。”
邵爽的客户大部分在30-40岁。很多人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自然、远离电子设备,“小孩上初中,天天玩手机,不如来这里学种地、开眼界”。
刚开始经营共享菜园时,邵爽听到有客户教育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来这里种地。”
邵爽听了这话心里不是滋味。在传统观念里,种地是一个很辛苦、赚钱少的事。经过一番劳作,“整个生态园区成规模了,土地一垄垄、一片片,漂亮养眼,搭起小棚子,很有美感,再也没有人说那种话了”。
菜地里的故事,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邵爽记得,一群要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菜园研学。邵爽讲课时,一开始他们都低头看手机,讲了一会儿,孩子们被种地中的各种趣事吸引,开始抬头专注听讲。“能让这些孩子认真听田地里的故事、知识,很不容易呀。”邵爽笑道。
五六年前,95后杨闯世在成都市郊租了片土地,创办一家名为“昱小农”的共享农场。他在农场里种菜,还养了猪、羊、鸡、鸭等。
他把土地分成15平方米的小块,每一块年租金999元。农场为用户提供种苗、工具、肥料、共享厨房等。
杨闯世从小跟着父母种甘蔗,父母会在土地的边边角角种菜,他因此认识了各种蔬菜、中草药,“地里、山上长的东西都认识”。
他的农场里不用除草剂,甚至不用化肥。家禽、家畜的粪便成为农田的肥料。雨后,叶菜上会有蜗牛或其他虫子,杨闯世和小伙伴们将小苏打、草木灰等喷到菜上除虫。如果有蚜虫,就买瓢虫卵,让瓢虫来对付蚜虫。玉米、莲花白则靠人工捉虫。杨闯世说,这听起来费力,其实工作量不算大,“虫子只吃刚长出的菜,菜长大了就不吃了”。
杨闯世的团队里,80%以上是00后的年轻人。
今年年初,23岁的符美媛在网上看到这家农场。来实地体验时,符美媛看到房子上盖着稻草,屋里挂着彩绘的鸵鸟蛋,外面还有一片银杏林。她跟工作人员一起种了菜、掐了豌豆尖,对这里的生活恋恋不舍的她,决定来此工作。
符美媛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做过一年多文职工作,想有更多“特别”的体验。她喜欢在户外工作,舒服地躺在农场的大草坪上,周末还能去爬爬山。
很多客人喜欢带朋友来这里喝茶、聊天。农场里有个亭子,天晴的时候,能看到远处的高楼,还能看到西岭雪山。“很多人喜欢来这里放松,下雨天也有人来,在亭子里听雨、看书。”杨闯世说。
但农场并非“世外桃源”。杨闯世经营共享农场6年,前3年大约投入了200万元,一直没打开市场。生意刚有起色时,去年夏天又遭遇连日大雨,土地都被水淹了。如今,农场有了数百个家庭会员,前期投入已经回本,产品还有些供不应求。
杨闯世一直对农活亲力亲为。除草时,他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大除草机在田间作业,机器运转时一直震动,干完活儿肩膀疼,筷子都拿不起来。
符美媛和同事曾住在一个小屋里,夜里老鼠在天花板上跑来跑去。蚂蚁、蚊虫很多,必须穿着长袖上衣、长裤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智能农业机器人团队首席科学家马伟长期关注共享菜园、共享农场等都市农业新型业态,也一直为邵爽经营的共享菜园提供技术指导。
马伟认为,共享菜园将成为门槛低、技术规范的成熟商业模式,可以像便利店一样提供服务。
“未来共享菜园将不断进化,从‘种出食物’到‘种出生活’。年轻人会将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意‘嫁接’到共享菜园上,在共享菜园里收获他们想要的生活。”马伟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谭雅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30日 07 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越“两国四方”海关就推动智慧口岸建设等达成新共识
- 商务部:将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 新疆罗布淖尔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出现大批白鹭筑巢繁衍
- 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加沙斋月期间立即停火
- 红军长征途中八个重要节点城市在桂林达成合作共识 共进共赢
- 第2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揭晓 展现中国新生代时尚创意
- 中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分三类实施,已入库改造项目162个
- 甘肃高校中亚学子访丝路起点西安:听到乡音,我回故乡了
- 7年累计3.4万余名志愿者服务进博会
- 海南女性创新创业大赛:自贸港吸引域内外“她”力量
- 池黄高铁开通运营 业内人士谈工程亮点
- “一次挂号管三天”值得推广
- 第136届广交会落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首次突破25万人
- 民营经济大市广交会前瞻:“老熟人”“新面孔”兼具
- 高温炙烤 印度3月以来疑似中暑病例超4万例
- 北山羊等频繁现身昆仑山中段杜瓦保护区
- 缅甸克耶邦一泼水台遭无人机投掷炸弹 已致20多人受伤
- 广东台山柴火豆沙月饼:江门中秋的“非遗”味道
- “十胃九寒”?天冷注意防胃寒
- 逾千人徒步“角逐”新疆巴楚红海景区 赏胡杨林“最美风景”
- 热门推荐
-
- 直播助力地方文艺院团创新发展
- 交通银行钱斌:人工智能为金融创新发展开辟新手段、新赛道
- 江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竞争加剧 特朗普民调支持率超拜登
- 油价“五连跌”!加一箱油少花约2元
- 广西举办大赛展示农民工技能新风采 助力乡村振兴
- “缺斤少两直接清退”,背离诚信就该受重罚
- “树立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 法意两国紧张关系持续 法总理呼吁双方展开对话
- 江苏无锡学生午餐使用过期食材?当地两部门发文澄清
- 上海基层政府打造村居“客堂间” 基层议事协商传递心声、化解矛盾
- 北京中轴线上镇水神兽IP形象首次亮相 面向社会征名
- 美肆意打压中国企业凸显冷战思维
- 朝中社:朝鲜试射新型高超音速中远程弹道导弹
- 中新健康丨中国医学专家率先获得新发现 有望改善胰腺癌治疗总体生存率
- 通讯:探访再护神舟赴苍穹的“幕后英雄”
- 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和快递员返工了!城市服务力量恢复八成以上
- 美驻黎巴嫩大使馆遭枪击有人受伤 一叙利亚籍男子被捕
- 乌苏里江上游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 免签入境游“热度”持续增长 政策利好“变现” 需求潜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