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欢庆火把节 清凉中体验121项“火热”活动
中新网楚雄7月28日电(黄兴鸿)27日晚,中国·楚雄2024年彝族火把节启幕。火把节期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将举办121项活动,诚邀游客在“清凉一夏”中感受“火热”,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至今已沿袭逾千年。彝族火把节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地处滇中高原的楚雄州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中国·楚雄2024年彝族火把节以“中国火城·浪漫花都”为主题,在楚雄市、禄丰市分设第一和第二主场、其余8县设分场。
当晚的启幕仪式在楚雄市太阳历文化园火把广场举行,游客及当地民众进入该广场,沉浸式体验长号、舞龙、花鼓、左脚舞等精彩表演,随后迎来祭火大典。
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张文旺在祭火大典上介绍说,170万年前,元谋人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点燃了东方人类的生命之火;千百年来,彝族儿女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楚雄,欣欣向荣,希望大家前来康养旅居,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在隆重的祭火大典后,此次火把节各个会场的火把被纷纷点燃。大家手牵手,围着篝火尽情打跳,现场热烈的气氛不断升温。
据悉,楚雄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火把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让这一古老的节日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去年火把节,该州一日游达120.54万人次。今年火把节包括万人左脚舞撒火把狂欢、“梦幻彝海”水舞秀、非遗展示、彝绣制作展示、爬油杆等121项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27日至29日开展。(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文娱评明星番位之争:撕番大战不会有赢家
- 德总理再次明确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 让红细胞易碎的蚕豆病,我们该如何守护
- “云观展”成常态 直播让文物触手可及
- 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开工 填补青海新型显示领域产业空白
- 夏拉则尕布:聂荣古道的历史回响
-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收藏家汪世林分享“黑胶”之美
- 从“+戏曲”到“戏曲+” 中国戏曲文化周推动跨界融合“破圈”
- 学者:闽台佛教始终保持统一不可分割的法乳关系
- 辽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展现新气象新面貌
- (经济观察)“无障碍智能社会”为人工智能产业探新提供何种机遇?
- 取消限购、买房落户……楼市政策“加减法”接连出台
- 外媒:加沙南部发生爆炸 致7名以军士兵受伤
- (新春走基层)“银耳之乡”建全球最大银耳全产业链项目
- 争渡远航 易车“2024·易境思”成功举办
- 《漫长的季节》如何穿透悬疑抵达人生?
- 29个省份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八地GDP增速超6%
- 外媒:朝鲜或在2024年底重新开放国际旅行 朝鲜官方暂未表态
- 2022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破2.2万家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成效显现
- “绸四代”再现江南盛装:让千年濮绸活在当下
- 热门推荐
-
- 国庆假期中国多地博物馆迎客流高峰 “文博游”花式揽客
- 何超琼:山地旅游业赋能世界旅游经济高品质发展
- 冷空气大举东移南下 华西地区雨势较强
- 瑙鲁总统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 北京首个人才年金实施办法发布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 戏曲百戏博物馆在昆山开馆
- “一点花游记”深度推介敦煌文化 《乐动敦煌》带来洞窟式沉浸体验
- 深夜3小时高空作业1.5公里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运河原点城市扬州 随运河而生依运河而兴
- 一道通三省 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全线建成通车
- “卖崽青蛙”们,究竟该怎么管?
- 杭州表彰首届“杭州慈善奖”获得者
- 6月哈萨克斯坦电子劳务市场发布逾9.4万个空缺岗位
- 北京交通部门多措并举做好防汛准备
- 北京法院建立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 前三季度执行到位5.6亿余元
- 演唱会经济外溢 编发美妆也疯狂
- 2024年前4个月海南外贸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5.6%
- 突发!肯尼亚一座大坝决堤,造成至少42人遇难
- 浙江温州发现千年古港遗址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盛况
- 十年数博何以“长红”?贵州大数据从“新”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