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团长”赵久然:将好玉米种到全国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题:“玉米团长”赵久然:将好玉米种到全国
中新网记者吕少威
眼下,在位于北京通州于家务乡的国际种业园育种基地,数以万计的玉米育种材料正茁壮成长着,有的刚出苗,有的已开始吐丝散粉,还有的已结出果实。
这些都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最挂心的“宝贝”。今年62岁的赵久然,自198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与玉米结缘,至今已与其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现在同行和玉米农户们都亲切称他为“玉米团长”,他的微信名也是这个名字。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玉米,在赵久然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玉米是全球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用途广泛,对我国粮食安全和饲料保障都至关重要”。在从事玉米研究数十年的时间里,赵久然带领团队育成推广国审玉米新品种200多个,累计种植5亿亩以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面对这些荣誉,赵久然很淡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能使亿万农民增产增收,这是令我欣慰的事”。
1962年,赵久然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区熊儿寨乡,从小经常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当时粮食产量比较低,他便产生了一个朴素的心愿,让农作物大幅增产。
1986年,赵久然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事玉米科研工作。不久后,他主动提出到玉米主产区的延庆下乡蹲点搞科研。在6年的蹲点实践中,赵久然切身感受到种子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有了好种子再加上良种良法配套就能够显著增产。那时他就决心做好两件事,一是培育好种子,二是研究快速识别真假种子的技术。
回到单位后,赵久然开始投身于玉米育种研究。1997年,院里成立玉米研究中心,他任主任。当时他们只有几个人和几亩试验田,经费也很拮据。他和团队成员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大部分时间都在试验田里搞研究,靠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自我造血”,不断培育出优良品种,让“京字头”玉米种遍全国各地。
当被问及令他自豪的玉米品种时,赵久然说出了一长串品种名字,其中排在头位的便是“京科968”。为了选育该品种,赵久然和团队用了十年时间,“选育一个好品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培育出好的亲本自交系,再组配出数以万计的杂交组合,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测试和筛选,还要考虑面对的播种条件、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
当前,“京科968”已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种植,仅在通辽市,每年的播种面积就达到上千万亩。赵久然在通辽可谓是家喻户晓,每当到通辽田间地头,当地农民经常一眼便能认出赵久然并要合影留念。“我也体验了被‘追星’的感觉。”赵久然开玩笑说道。
在京郊和全国许多地方,赵久然带领团队育成的另一优秀品种“农科糯336”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这是新培育出的鲜食玉米品种,能在一个果穗上实现甜、糯兼得,一经问世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未来,赵久然还将继续培育出更多好种植、口味好、营养价值高的新品种。“从最初的追求吃饱,到吃好,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吃健康。人民群众对玉米的更高需求,便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赵久然说。
赵久然不仅研究好种子,还致力于利用技术手段鉴别假种子。他带领团队构建了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已储存10万多个玉米品种的分子信息,实现玉米品种分子“身份证”大数据信息化管理,为玉米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品种真伪司法鉴定、农民权益维护等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谈到当下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手段,赵久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很多育种工作就在运用全基因组选择和多组学的大数据理念,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是非常有力的助手,我们正研究如何更好把它用到未来的科研工作中。科技在进步,我们也得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学习,用好前沿技术为我们的育种科研服务”。
赵久然透露,经过前期的研究和积累,当前他带领团队正在培育一些能增产的新品种,预计再有两年就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了。“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党员,能够立足农业科技创新岗位,不断培育玉米良种,让亿万农民增产增收,我感到非常幸运和光荣。”赵久然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学者齐聚太原 助推“晋祠学”基础体系构建
- 中国驻马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免签入境马来西亚注意事项
- 国内首例多基因编辑猪肾成功移植人体
- 国务院国资委:到明年国企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 重庆黔江赴穗推介文旅 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 扬州何园迎来140岁生日 近百位何家后人“回家”为故园祝寿
- 山西“四普”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12处
- 第二届闽台青草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福建漳州举行
- 金观平:提升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水平
- 利率低了,保险火了,该如何理财?
- 追凶23年 山西临汾警方破获“2002·2·7”伤害致死案
- 国网重庆电力改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压线路 确保黑叶猴免受触电威胁
- 英国专家:美国无理打压中国只会害人害己
- 上海开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 “封口费”一案女主角回应特朗普被起诉:他不再不可撼动!
- 中国官方:妥善应对水电出力不足,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得到有力保障
- 外卖骑手或可单项参加工伤保险
- “洋弟子”在中国:走进浙江上虞学习非遗杭绣、蓝染
- 从“三季报”看经济韧性和活力(深度观察)
- 新疆积极发展低空经济
- 热门推荐
-
- 北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儿童医院夜诊排到590多号
- AI“复活”逝者引热议 数字生命需理性看待
- 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将于7月1日生效
- “中国文化令人陶醉”
- 辽宁省以“四个一批”为切入点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 中国铁塔今年上半年盈利53.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10.1%
- 以青春实践 促文明之旅|文化中国行
- 农民乐团、中药香包……马庄村走出了自己的“文化兴村”路
- “有更多时间审查技术问题”?“星际客机”返回日期再被推迟
- 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 (乡村行·看振兴)千年青瓷传承地:浙江小山村吸引世界目光
- “暖心”服务助力高校开学、工厂开工 添“油”加“码”保障绿色出行
- 中央气象台:西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弱冷空气影响东北
- 历史中的兔子:早在三国时期就用兔毛制笔
- 三协会联合发布校园食品安全倡议
- 锦绣中国年|“南戏故里”浙江温州百戏贺新春 年韵满盈彰显东方美
- 商务部认定欧盟FSR调查相关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 近日新疆北部云南西南部有明显降水
-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正式发布
- 潮玩“出海”需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