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方”的治沙奇迹:让沙漠倒退20公里
中新网银川5月21日电 题:“中国魔方”的治沙奇迹:让沙漠倒退20公里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
对于每个乘坐包兰铁路列车的乘客而言,最难忘的莫过于在宁夏中卫市境内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带来的震撼。
从车窗向外眺望,两侧绿色林带郁郁葱葱,不远处的麦草方格整齐划一,向着沙漠深处延伸。即将进入6月,麦草方格周边的柠条、沙柳、花棒也披上了绿衣,仿若金色沙海上泛起的绿色波浪。这个被誉为“中国魔方”的麦草方格,顽强生长于沙漠中,娓娓诉说着中国治沙的智慧和奇迹。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总面积仅6.64万平方公里的宁夏,沙化土地面积占到了1万多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地夹击,宁夏犹如嵌在沙海中的“半岛”,16个县(市、区)的181个乡(镇)曾一度受到“沙魔”的威胁。处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的中卫市沙坡头是历史上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得名沙坡头。
20世纪50年代,沙坡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黄河小渡口,村里户不过十,人不过百。“沙丘齐墙高、晚上顺着上房顶”是当地老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早起开门扫沙也是他们儿时的日常。曾经的沙坡头,也是世界上受风沙侵害地区的真实写照。
沙坡头受到海内外的关注,是从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建设开始的。沙坡头的治沙之路,也始于此。
1954年,为了贯通西北和华北之间的大通道,中国开始修建包兰铁路。全长990公里的包兰铁路,沿线大多是荒漠戈壁,还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沙坡头段从高达百米的沙丘间穿过。
“治沙是世界难题,要在沙漠里建一条铁路?这不现实!”来自外国专家的质疑,贯穿着铁路修建的始终。沙漠筑路时,防沙治沙的攻坚战伴随而来。由此,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野外综合观察研究站——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和中国首个专业性治沙林场——中卫固沙林场正式在沙坡头“安营扎寨”。
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席铺面……治沙初始,无数的方法都被一场大风掩埋殆尽。一次休息途中,治沙人员用铁锹把一捆麦草插进沙子里。大风过后,其他种下的草本植物悉数被黄沙吞噬,唯独这捆麦草坚强地挺立在沙丘之上,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
“当时还尝试了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种种实验证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效果最好。”据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介绍,第一代治沙人发明的麦草方格是铁路通车初期最有成效的固沙方式。随着时间推移,扎了麦草方格的沙面上会形成生物结皮,沙丘将不再移动。历经四代治沙人的探索,宁夏总结出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树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确保了这条世界上首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的畅通无阻,也让沙漠倒退20公里,实现人进沙退。
1988年,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中卫固沙林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的荣誉,成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时至今日,低廉、便捷、环保的麦草方格依然是世界上治沙的“主角”,成为中国最早向世界输出的治沙方案。
2006年以来,宁夏先后承办“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等9期培训班,培训36个国家、200余名国际学员,让防沙治沙技术走向世界。2019年,宁夏还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签署共建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备忘录,建成中国第一个省级林草局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共建的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及技术培训中心。
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与第五次监测结果相比,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230.85万亩和182.1万亩。
治沙成果之下,当地2万人在沙漠地带得以安居,宁夏也紧抓沙漠旅游这一“流量密码”,吸引海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一半是繁华、一半是沙漠”的宁夏,随着沙经济、沙产业和沙旅游的加快发展,“一半沙漠”创造出了别样的“繁华”,宁夏建成的“林草绿洲”“光伏海洋”都在改变着民众的印象和看法。
“在宁夏沙坡头景区,大家可以看到景观更突出的一面,这里不仅有温馨的民宿,还有五星级标准的沙漠酒店和沙漠主题度假中心。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可以一边舒适地体验沙疗、沙浴,一面仰望天空、思接千载,这里被誉为‘中国最美沙漠’和‘星星的故乡’。”张雨浦说。(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考古新发现!战国戳印陶文佐证“尧都平阳”位置
- 广东发展猴耳环林下经济 助力林农致富乡村振兴
- 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需要国际合作
- 加拿大调查“干预选举”引发党争闹剧
- 调查显示日本今年将有超3万种食品涨价
- 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全区域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
- “妈祖故里”举行春祭大典 海内外信众共促妈祖文化传承
- 长白山管委会交通运输局: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行为
- 首届“乘风杯”算力互联网创新实践活动启动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速
- 首部快递包装强制性国标将于6月1日实施
- 广东公安推出居民身份证业务和户籍业务“跨省通办”
- 青海西宁两年完成国土绿化超百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7.4%
- 在“无限可能”的舞台对话经典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十字街头》热血回归
- 比利时启动加沙地带医疗后送 将接收救治多名患病儿童
- “中国故事”世界巡回摄影展在杜塞尔多夫开幕
- 2024年北京书市4月19日开幕 助力书香文化惠民
-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举办在华外国商会座谈会
- 俄外交部宣布禁止13名日本公民入境
- 江西文旅部门锚定新一年工作目标:打造文旅地标、重塑文旅IP
- 热门推荐
-
- 中国汉服百亿市场催熟“妆娘”“簪娘”新职业
- 湖北一考古成果再现西汉早期基层吏员生活百态
- 辽宁省连续六年开通“供热直通车” 确保以高质量供热温暖民心
- 考古专家阐释碧村遗址与陕西石峁遗址关系:或为唇齿相依的盟友
- 七部门: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 共建创新生态圈 首届医疗科技创新先锋论坛在沪举办
- 7月1日起青藏集团公司列车调图 48对列车调整变化
- 破圈入局拓展引才渠道
- 王毅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 BBC纪录片《亚洲》全球联合首播
- 浓烟、火光!俄莫斯科州半夜传出爆炸声,系无人机造成?
- 财政部首次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作出限制从业监管决定
-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普华永道行政处罚案件答记者问
- 山西锅巴首次出口日本
- 宁夏农学生把论文书写在盐碱地 科技小院助力滩羊产业绿色发展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
- 陈洪谈叶嘉莹:赓绍中华诗教,百年一人
- 创新高、收获丰!第四届消博会“成绩单”精彩纷呈
- 一部似曾相识的“兑水”之作
- 京港青少年携手小提琴家吕思清 共同演绎中外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