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谈叶嘉莹:赓绍中华诗教,百年一人
中新网7月2日电(黄茂晓)又是一年荷月。与往常有所不同的是,按照公历算法,2024年7月2日正值叶嘉莹先生百年华诞。“中华诗词的女儿”叶嘉莹迄今为止已走过人生的一百个春秋。
值此特殊时间节点,我们日前特别采访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曾任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陈洪教授,探寻他眼中的叶嘉莹先生。
“文科老师中可能是捐赠最多的一个”
叶嘉莹回国教书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78年得到批准回国教书到1996年里,她像一只候鸟奔波于中加两地,十几个小时的经济舱来回就是18年。自1996年南开大学安排为她招收研究生后,叶先生逐渐在国内安定下来。其后一年叶嘉莹开始了对南开大学的捐赠,这也成为她逐渐融入南开的一个标志。
捐赠分为两个阶段:“刚开始是把她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其特别之处,是它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对诗词文化的热心和程度……”陈洪回忆道,“再往后,叶先生又主动提出要捐赠,她家里在北京的四合院拆迁后,折算成人民币总共有两三千万,(捐钱)其实主要是捐的这笔钱。”
自回国以来,叶先生给南开大学捐资三千余万,无任何附加条件,全部用于投入学科建设与诗词文化的传扬中。这在中国教师,尤其是文史哲的教师里独一无二的。“这很了不起。”陈洪顿了一下,又重复道:“真的了不起。”
记忆中的叶嘉莹自奉甚俭,经济并不宽裕。陈洪说,“我亲眼看到过她在水果摊买橘子,大橘子5块钱一斤,小橘子3块钱一斤,她看了半天买了两斤小橘子走了。“但她把能捐的钱全给捐出来了。无论对于南开大学,还是对于中华诗教,她奉献了她的爱与期待。
“公众影响力,罕有其匹”
在 “候鸟”般往返于中加时,南开大学为叶先生准备了专家楼的一套公寓,供她回国授课时居住。“后来学校又给了她永久居住的房子,就在南开大学西南村。”陈洪回忆道,再后来,“迦陵学社”捐建于南开大学马蹄湖畔。多年来,海内外叶先生的“粉丝”颇多。如香港的实业家蔡章阁、蔡宏豪父子,先后捐资二、三百万支持叶先生的工作。澳门沈秉和先生也是多次慷慨解囊。2015年前后,他又与旅美刘和人女士联手捐赠200万,倡议修建“迦陵学舍”。
陈洪先生即是当时负责选址者之一,他和时任校长多次考察讨论后,将“迦陵学舍”的地点选在陈省身故居“宁园”旁。由此,文理两位大家在南开园里相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开办学的特色。
“后来,北大的湛如教授带领弟子为学舍安排购置了所有家俱、家电。再后来,恭王府又捐了四棵海棠,就这样,有了现在如此精美、雅致的迦陵学舍。”陈洪笑着说。迦陵学舍面积约为550平方米,集教学、科研、藏书于一体, “在全国文科教师中,有这样生活、工作条件的,仅此而已。”
“做到这种程度的,全中国恐怕仅此一人”
叶嘉莹是学者,更是一个拥有八十余年教龄的老师。她的学生除了常规的硕、博研究生外,上到政府部长,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她当时已经开始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了,但为了倡导中华诗教,她甚至能到幼儿园去给小孩子讲诗,到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都去讲。”陈洪强调道,“但她讲课从不计报酬,什么也不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做到这样的程度,学人中,可能也只有叶先生了。”
“她强调自己的教师身份。”陈洪认为,叶嘉莹做教师、传扬中华诗教“有一种使命感”。在回国定居以后的三十余年里,她去到全国各地高校开了数百场讲座,从来都是站着授课。疫情期间,九十五岁高龄的叶嘉莹在家里给诗词爱好者们讲学,从十点讲到十二点多还没停下。陈洪去提醒叶嘉莹时,她正讲到兴处,不愿意被打断。
陈洪把叶先生奉为南开的宝贝。“什么叫宝贝呢?就是你在世界范围内,你拿出去和谁对话都不逊色。”叶嘉莹先生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她在战乱中长大,在奔波中度过了一生,与诗词携手相伴走到了人生的第一百个年头。七月的荷花在南开大学马蹄湖里正卓然盛放,“我的莲花总会凋落,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百岁叶嘉莹,继续把中华文化的“莲子”一颗一颗播送到远方。(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近期,多地严查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
- 护肤吃什么?这10种食物既安全又省钱!
- 2024年中秋假期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逾780万人次
- 被罚超70亿元后,蚂蚁集团为重启IPO铺路?
- 父子两代接力 音乐剧《雷锋的故事》续写经典弘扬雷锋精神
- 什么是商用密码?数字时代商用密码为何重要?一文解读
- 中国房企融资现回暖迹象
- 印尼计划从美国采购24架F-15EX战斗机
- 还要不要打疫苗?张文宏鼓励脆弱人群继续接种
- 武契奇回应“被紧急送医”消息:我很好,将开始旅行
- 桂粤规划建设27条陆路通道 加速粤港澳直通东盟
- 现实题材影片领跑 国庆档票房超20亿元
- 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继续保持
- 世卫: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中国国家外汇局:稳步推动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 刘心武新作《也曾隔窗窥新月》回忆与巴金、冰心等名家文坛往事
- “AI换脸”新类型侵权案件不断涌现
- 招银金租向中国东航交付行业首架金融租赁C919飞机
- 中新健康丨中医养生夜校占领年轻人夜生活 “中式瑜伽”让身心充电
- 福建拉响寒潮警报 多地迎降雪
- 热门推荐
-
- 行进中国·创新山西|记者体验300米地下智慧矿井什么样
- 国产培育钻石是如何“长成”的?
- 新疆:460余项活动打造“文化盛宴”
- 山东部署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 海内外500余位嘉宾将出席
- 中国电影博物馆西班牙电影展将启映
- 缓解返程航班紧张 国家民航局已同意增加海南运力
- 云南省花卉产业劳动竞赛启动 以赛促学做优做强“美丽产业”
- 黄山市12345统一呼叫中心启动应急预案:全天候值班值守
- 全国首条组件回收中试线综合回收效率达92.23%
-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欧洲应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 新疆阿勒泰暴雪致部分游客滞留 景区提供免费食宿
- 驻华使节河北行|“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令人印象深刻”
- 德国北威州经济部和杜塞尔多夫市共同举办春节招待会
- 中华百戏齐聚昆山展芳华谋传承
- 新创柳子戏《老青天》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 宁夏:到2025年底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健全
- 叙利亚救护车缺燃料,美国却仍在盗油?叙官员批评
- (经济观察)AI带来网络安全风险 专家建言“用魔法打败魔法”
- 中新健康|专家:中国血友病从按需治疗向个体化预防治疗转变
- 加拿大野火致数万人撤离家园 中方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