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和合牛街
4月10日上午,2024年北京牛街美食文化节于开斋节当天在牛街街道开幕。
作为居住着20多个民族群众的老街区,无论何时来到这条街道,路旁的古建筑总是围着不少游客,小吃铺子前也往往排着长龙,而随着它们一同传承下来的,还有各民族手足相亲的家园情怀。今天的“和合”牛街,是这里的每一位居民、每一代人共同筑起的。
1997年,出生在牛街、成长在牛街的“老牛街人”米君兰又一次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以新任校长的身份,接手宣武回民小学的现代化改造工作。
宣武回民小学是北京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学校,也是1971年米君兰从师范毕业后入职的第一所学校,她仍记得刚来时的教学楼是“摇摇晃晃”的。米君兰说:“最早那是一座木板楼,八十年代才改建成了红砖教学楼。”
彼时,牛街地区即将开始危旧房改造项目,这所小学也要拆迁重建。
“三天之内,我们就得从原址搬走。”米君兰回忆道,师生用手推车、三轮车夜以继日地往外运,最后在三天内搬到了临时教学点。周转办学的那一年多里,米君兰常常忙到“过家门而不入”。2001年,一所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学校终于落成了。“新学校让更多的各民族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做一所既有优质教学,又有民族特色的学校,这样才不辜负牛街各民族老百姓的期望”,米君兰说。
百姓最关注的,除了教育,还有医疗。推开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门,一层大厅被数道隔断和玻璃门划分成了一个个隔间,几位居民坐在其中,与医护人员交谈着。
第一眼看去,这个空间不算逼仄,却也被隔板挤得满满当当,然而在它刚投入运行时,中心主任毕春红却常听人说:“你们这中心真宽敞!”
这个“宽敞”的卫生中心,凝聚着毕春红和牛街许多医护人员的心血。2010年,为了推行分级诊疗模式,牛街社区的卫生工作从回民医院剥离出来,原先的三个卫生站,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医疗的需求。
从无到有、从图纸到建成,2017年,这个由厂房改造的卫生中心正式开始运行,亮堂堂的大厅里也有了第一批社区居民。“他们觉得家门口有个能输液的地方,拿药也方便,再也不用去大医院挤了”,毕春红说。
慢慢地,卫生中心在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诊疗项目,强化慢性病的干预管理,家庭医生与周边居民建起了微信群,帮助他们做健康自测、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体检。随着项目的增加,中心的就诊人群越来越大,这个宽敞的大厅也就变得拥挤了起来。
毕春红说:“让一方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基础医疗,这是和合牛街、是一个‘家’最起码的组成部分。”
2023年9月刚入职牛街和合动力空间的王焱,是这个家的新成员。
两年前,作为牛街“空间治理”新实践的和合动力空间揭牌运营,从那时起,这里几乎每日都会举办一到两场社区活动,从手工制作到合唱团表演,这间屋子很少有空下来的时候。
“通过参加活动,邻里间彼此熟悉了,能共情,事情就好办了”,王焱说。
和合动力空间的五个小屋,体现着近些年牛街民族工作的创新之处。这里有专业的社工团队,有供牛街商户直播带货的直播间,还有一间议事厅供居民议事。
“比如‘楼院+’的项目,我们的楼道应该怎么装饰,大家一起讨论,然后综合大家的意愿来装扮”,王焱说,“还有楼道里的环境卫生,拿出来议一议,大家参与了,知道这个事情推进有多不容易,就会自觉去维护。”
在空间的展板上,记录着牛街的历史,一进门的墙面上,绘制着象征各民族一家亲的石榴树,“和合”二字的内涵,则传递在每一代牛街人、每一个牛街居民的生活里。
“和合”牛街:源于民,惠于民
北起广安门,南至白广路的牛街,是北京市最有名的街道之一。2018年,为了梳理过去30年牛街的民族团结工作,北京海峡两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俊华和同事们住进了这里,一边走访街道办公人员,一边和居民展开座谈。
“座谈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牛街’,当时有位居民的回答就是‘和合’”,秘书长黄婉秋说。这个答案给她和调研小组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在前期课题组的讨论中,他们也是用“和合”来概括牛街的。
和合,是和而不同、和羹之美、和合共生的意思。“和合牛街”作为一个基层社区治理品牌,则蕴含着“干群和合、民族和谐、邻里和善、家庭和美、文化和乐、社会祥和”的理念。
“这就是他们生活在牛街的感受——‘我们是一家人’”,黄婉秋说,“‘和合牛街’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基层的,是过去几十年街道工作的结晶,也是牛街居民对这个社区的感性认识。”
在为牛街打造新时代的新品牌时,刘俊华提出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强化民生”。2023年,在“和合牛街2.0”推出时,提要中也再一次写明了“民生优先”。牛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街道,各族人民在这里一同居住、一同成长,基本的民生问题,就是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
过去,牛街有“民生一条街”,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养老院、卫生站,步行15分钟,人们就能找到大部分公共服务场所,很多问题不用出街就能解决。如今,牛街在民生服务上正变得更细致、更体贴。
作为一个老街区,牛街的胡同曾经也和北京许多老城区一样,存在着堆放物料、随意停车的问题,而在规划师的帮助下,这两年,法源寺后街西口等三个小区域都建成了新的口袋公园。增设的长椅、重新铺设的地面和十余种绿植,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下楼走两步就能到”的绿色空间。
在和合动力空间内,既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也有为小商户提供的设备齐全、布景专业的直播间。在牛街经营的商户,可以通过工商联进行申请,到这里开设直播,白天在线下售卖,晚上到线上带货。
“任何一个街道,服务的都是全体居民,从民生的角度来说,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黄婉秋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王曦泽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月5日央行开展6.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甘肃环县深挖红色老区文化资源 赓续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
- “田管家”服务提高水稻种植效率 湖南祁阳39万亩早稻开镰
- 云南铁路迎来春节返程客流高峰
- 聚焦“古算遗产”主题 刘徽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 巴勒斯坦杰哈德宣布对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冲突负责
- 北京丰台打造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产业集群纪实
- 广东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家电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 重庆官方回应燃气计量问题: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 (杭州亚运会)对半砍、假装走:亚运宾客在杭购物学会砍价“小套路”
- 生命不息 行善不止:91岁老人拾荒十余年 圆学子读书梦
-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首次乘坐雅万高铁
- 万人骑游夜跑“英雄城” 江西南昌点亮体旅融合新“夜”态
-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
- 第五版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 新增一家三星餐厅
- 外国青年在夏日吉林遇见冰雪奇缘:三伏天玩雪有多爽?
- 包头市殡仪馆高价售卖骨灰盒初步调查情况公布
- 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 已被辟谣 但高温酷暑在以后夏季会频现
- 警惕违规网售医疗器械的风险
- 国道108生命通道已抢通 应急救援车辆、人员可通过
- 热门推荐
-
- “并未消失”的凯特王妃
- 美媒:美国政府对机密文件泄露程度不知情
-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将启
- 年产7400万度清洁电能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启动发电
- 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 首期规模10亿元
- 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举办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 受降雨影响,北京公交3条线路采取停驶措施
- 交通运输部与农发行、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美官员:没有证据表明伊朗直升机事故中存在“谋杀行为”
- 从“西部煤城”到“产业新城” 陕西铜川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径
- 浙江磐安:大山里的守望幸福
- 太湖“水陆空天”水质藻情监测监控网络完善 阳澄湖水质首次达Ⅲ类
- 纪念世界语专家李士俊百年诞辰 凝聚其毕生心血的两部著作首发
- 青海格尔木:有机枸杞出口连续13年全省第一
- 做强“四个能级”做好“四个结合” 上海嘉定抢抓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机遇
- 泰国各学校举办活动庆祝母亲节
- 专精特新看中国|重庆江津:税惠红利助力“小巨人”企业“加码”研发创新
-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正引领世界向好的方向发展
- 第二十三届投洽会舞动“国际范” 将掀“双向投资”热
- 伊朗呼吁安理会就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死亡举行紧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