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买600元“校鞋”,真能遏制攀比?
日前,有家长吐槽,安徽淮北某小学给家长发调查问卷,上写人大代表议案,“为消除学生攀比心理,确保学生足部健康”,征求家长“学校拟统一为学生购买600元一双运动鞋”的意见。家长们认为价格过高,学校称不会强制购买,是为议案提供数据支撑。5月8日下午,当地回应该工作已停止,问卷已收回。(5月9日央广网)
现在我们无法知道人大代表议案的具体内容,如果人大代表只是建议学校为学生配备统一款式的校园健康运动鞋,而没有提到价格,则问题出在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身上。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只要征求家长意见,看什么价位的鞋合适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明确600元的价格。毕竟,这很难摆脱与生产商或经营商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尽管“家长意见”第二栏可以选择不支持的理由,但又会有多少家长真正“敢于”拒绝呢?
如果人大代表不但建议学校为学生配备统一款式的校园健康运动鞋,而且明确了“为消除学生攀比心理确保学生足部健康”需穿600元一双的鞋,那么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主管部门身上。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建议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不合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回应即可,干吗要兴师动众让学校征求家长意见,这点“为了孩子”的担当都没有吗?
事实上,不管是订购校服还是鞋子,自主权都在学生家长手里。早在2015年7月13日,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称,校服的生产和采购均应执行国标,学生可以自愿购买校服,也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既然如此,教育主管部门再“操心”学生穿的鞋子,就很容易让人发生联想了。
退一万步说,如果按照这份调查问卷上的建议,统一给孩子们购买600元一双的鞋子,这到底是在遏制攀比,还是在鼓励攀比?先不论价格,看上去大家穿的鞋子都统一了,同校学生之间不用攀比了,但是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呢?放学回家以后和身边的同龄人呢?孩子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穿了价值600元的鞋,就觉得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高人一等”呢?
此外,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学生,所穿的鞋子都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之间,真正穿五六百乃至上千元一双鞋的,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这份调查问卷就显得严重脱离实际,也丝毫不接地气。正如有家长所说,“我们家的孩子穿一两百元的鞋子也没有觉得不如人,如果家长真的给他买了600元一双的鞋子,他反而可能觉得自己要比别人厉害了。”——这岂不也是一种变相的攀比呢?
只要学生都穿统一价格的鞋,不管是100元还是600元,都没法攀比,这和统一穿校服是一样的道理。至于足部健康,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如果教育部门真的要为学生考虑,想引导和教育孩子远离攀比,其实完全可以在调查问卷中给出相关的选项,由家长们来自主进行选择,比如鞋子可以有100元到200元档次的,可以有200元到300元档次的,以及300元以上档次的。相信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适中价格的鞋子,而不可能去选600元一双的“高价鞋”。而且,这样一来,也不会引发家长和网友的质疑和批评。
江德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祁阳葡萄“甜蜜”上市 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 纵横长江山水间——古今“遐征”同书文化行旅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9周年:累计调水超606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
- 国风盛宴亮相泉城大明湖超然楼
- 《花开如梦》收官 照见三代女性成长之路
- 四川峨眉山至汉源高速公路兰家湾特大桥钢桁梁合龙
- 中新真探:跑步会让腿变粗?
- 深圳广州同日调整住房信贷政策 深圳首套房首付比降至20%
- (新春走基层)轨道车司机的“最后一班岗”:照顾好车辆和同事
- 山西太原首次开行至莫斯科中欧班列
- 京津冀三地实现千万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
- 中企承建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合龙
- 中国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9%
- 青海三年投资5.2亿元 登记科技成果超2000项
-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亮相贵州侗乡
- 四川成都两条轨道交通新线车站正式亮相
- 官方通报小学生夜晚出校园被老师掌掴脚踢:涉事教师停课
- 我驻韩使馆确认京畿道车祸事故中有3名中国公民遇难
- (新春走基层)近400名川渝务工人员乘专列“一站式”返粤
- 台湾音乐人驻唱东莞 从“陆漂”到两岸青年乐队
- 热门推荐
-
- 俄乌交换25名被俘人员
- “小习惯”存大隐患 家庭防火莫轻看
- 印尼连续54个月贸易顺差
- “守松人”的八十多本日记(侠客岛·两会观察)
- 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 学术圆桌 | 新型工业化,为什么是“关键任务”
- 突发:伦敦发生枪击和刺伤事件 已致2人死亡多人受伤
- 京港青少年参加跨学科教育公益活动 开启轨道交通科普启蒙之旅
- 西藏林芝:不畏风雨的高原铁路调车人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发布10个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
- 辽宁省技能人才突破530万人 厚植高技能人才“金种子”
- 江西邀跨国公司投资兴业 共享重点产业发展机遇
- 中国驻荷兰使馆发言人就“藏独”分子窜荷发表谈话
- 首个中国国道G219全段文旅宣传片发布
- 从外观涂装揭秘宝马的“表面功夫”
- 广西统筹3.95亿元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 新发现战略性矿床34处
- 医疗短剧《仁心》上线 探索多元化题材方向
- 【清澈的爱】从生活圈到朋友圈,美好愿景何以成为实景?
- 预制菜的是与非
- 商务部:前八月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同比增长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