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悠悠平江路 文脉贯古今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唐代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任上一首《正月三日闲行》,写尽江南风韵。
千年岁月所沉淀的江南文脉,绵延不绝、贯通古今。谷雨时节,迎着淅淅小雨,记者踏进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徜徉街区,城市肌理记录岁月悠长;寻常巷陌,传统现代实现交相辉映。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苏州城,曾以平江府命名。时间流淌,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苏州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当地人说,来到平江路,才能最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没有断流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在这里,菉葭巷东端的通利桥在水波之上横卧了千百年,潘世恩故居的书卷气韵彰显状元宅第的往昔辉煌,耦园里有沈秉成与严永华的雅趣生活,丁香巷里的彷徨是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的背影……
2023年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总书记殷切嘱托,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漫步平江路。在南入口处,一处碑亭展示着宋代摹绘平江府即古时苏州城的《平江图》。《平江图》清晰描绘了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其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格局,跨越约800年延续至今,几无二致。不少街巷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岁月流转,时移世易,平江路的格局、格调始终不变、风华依旧,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70多岁的苏州市资深城市规划工作者阮湧三娓娓道来:从历史角度来说,苏州古城没有经过地震等自然灾害,唐代以后逐渐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有识之士在保护和培育古城的人文气质上有着广泛共识。2002年,苏州市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特别是2012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2018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古城保护转向更深入、更细致的阶段。2020年起,“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在姑苏区实施,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一个“细胞”,在这项工程中得到全面、深入的“体检”,为整体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文化遗产保护与百姓现代生活怎样兼顾?钮家巷社区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0.37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1500多户古城原住民,保存着潘世恩宅、董氏义庄等一大批历史遗存。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姑苏人”,张英缨见证并参与推动了一系列古城保护工作——从“一块匾”(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甩掉了马桶),到“一根线”(古城架空线整治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保护)……如今,居民们既是文化遗存保护的主人,又是人居和谐的受益者。
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既要护住物、留住人,也要涵养好魂。一架绣绷、一缕丝线、一枚钢针,在平江路一家小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埋首锦缎之上,巧手翻飞。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与卢建英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总书记亲切询问:“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卢建英说:“有的要一年。”绣娘精工细作的匠心,仿佛凝固了时光,也绣出了这座城市气质。总书记十分感慨:“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一街看尽煌煌千年,尽显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民族精神,在岁月轮转中积淀、塑造、彰显。就像平江路上的青石板,这块是宋代的,那块是明清的,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修葺的。托举华夏大地的文明根脉,不正是这般不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驻足桥边,昆曲《牡丹亭》的唱词隔河传来,600多岁的昆曲就这样柔声融入人们的日常。拐进街巷深处,“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现代吴语歌曲《声声慢》韵味悠长,百转千回。这里的空间仿佛是跳跃的、交织的:网红店从老宅中开出来,咖啡店的店招是古色古香的,最古老的非遗和最潮流的饰品摆在同一橱窗,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平江路就像苏州的“双面绣”,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
一个5000多年的文明走向现代化,必然是渊源有自、匠心独运,必然需要当代中国人汲古润今、守正开新。在平江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历史感与未来感的反差与张力、共生与融合,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使这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生动现场。“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的话,是最好写照。
不知不觉间,行至平江路北,风息雨停,暮色四合,橹声欸乃,月挂半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抬眼望,与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诗中意蕴仍然是一致的,甚至于他诗文中散发出来的气息,也还飘忽在平江路上。
步出老街,回首再看,悠悠江南,在巷中,在心尖。
来源:求是网
记者:周昭成
制作:汤宝兰
审核:闫玉清
监制:李达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商务部:初步查明美PVH集团存在不当涉疆行为
- 艺术焕活古建空间 2024北京古建音乐季开幕
- 中新真探:40天就出栏的鸡是吃了激素吗?
-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这些字词你读对了吗?
- 2023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信息通信业加快发
- 日本国民民主党党首承认婚外情 将考虑去留问题
- 披荆斩棘的“轮椅人”
- 第136届广交会第三期开幕
-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
- 春节假期鱼刺卡喉患者多 医生:喝醋吞饭不可取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红土地上结绿果 茶油飘香进万家
- 平安苍南反邪交响曲引发群众共鸣
- 尼日利亚中部一学校建筑倒塌已致22人死亡
-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举办“中国文化节”活动
- 专家指中国“龙”译为long(或loong)合情合理
- 以现实主义拓展动画新表达 《雄狮少年2》专家研讨会举行
- 世卫组织专家称美禽流感疫情有外溢风险
- 日本已有26人因服用含红曲成分小林制药保健品住院
- 尼日尔暴雨引发洪水已致53人死亡
- 西北大学为学子送专属毕业礼 9年间送出6万余枚蓝田玉印章
- 热门推荐
-
- 代餐食品减肥靠谱吗?专家释疑
- 黑龙江:今晚起寒潮来袭 大兴安岭最低温-36℃
- 两辆“百吨王”强行冲卡高速收费站
- “早餐奶奶”身上的那种憨厚令人怀恋
- 湖北发布首批100个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跑出产业振兴“加速度”
- 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总部空间助广州南沙建国际人才特区
- 重庆海事部门对“川江瓶子口”实施交通管制
- 在摆摊中过新年的时尚小青年
- 第六届青年创客挑战赛聚焦气候行动
- 伊朗宣布: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 4人被判死刑!
- 中国将上线新系统回应外企诉求
- 《李葆竹中国画作品集》在兰州首发 寄语学子先学传统文化
- 我国物流运行稳健向好 效率提升
- 新疆乌什县7.1级地震爱心捐助通道公布
- 乌克兰外长:近期乌军事政治领导层将发生人员变化
- “八八战略”观察: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何绘就?
- 杭州国庆主题灯光秀就位 数字人“弄潮儿”再现身
- 拜登出席美国民主党大会并发表讲话 呼吁支持哈里斯
- 全球首个船用甲醇燃料交易平台落户上海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