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科破格”不只是给偏科生带来出彩机会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强基计划”已经陆续开始。今年的政策迎来了一个大变化,多所高校新增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考生,数学或是学校指定科目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可直接破格入围或放宽入围倍数或满足第一志愿入围等相关政策。其中,“数学单科为王”引发网友热议。(4月16日《羊城晚报》)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2020年在部分高校启动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力求探索更科学、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培养后备人才。已有上万名新生受益于该计划。今年实施“强基计划”的新变化,是不少高校新增了招生专业,而且规定指定科目成绩达到一定分数,考生可以破格入围。
这些新变化最近成为热议话题,如有网友评论称“数学单科为王的时代到了”。这是一种片面解读,不否认多所高校规定考生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可破格入围,但还提出“且高考成绩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4-5倍之间”之类的条件。考生家长别盲目相信网上片面言论。
尽管“单科破格”还有其他条件要求,但相比之前实施的“强基计划”,已经是一大突破。这种进步,既体现出高校招生政策更加灵活,也为相关专业的“偏科生”提供了出彩的机会。而且,多所高校“强基计划”新增了王牌专业。这一变化给相关专业“偏科生”上名校王牌专业带来希望。
当然,“强基计划”的新变化不只是给“偏科生”带来机遇,也给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带来机会。《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基础学科也不差。
但要指出的是,这些新变化并不是每个“偏科生”的新机遇,而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方面足够优秀。优秀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有高校明确提出,在相关学科的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或二等奖的考生。然而,能获这些奖的学生极少。
即便不涉及获奖,学生成绩也要达到高校规定标准。如高校要求考生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但据高中数学老师透露,数学能考到140分以上,在很多重点高中都是凤毛麟角。另外,多所学校缩减入围比例,导致入围人数减少。所以,“偏科生”报名“强基计划”要客观评估自身专业实力。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单科破格”等创新,今年“偏科生”升入一流高校的机会,将会高于往年。
冯海宁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8%
- 尼泊尔总理外事顾问:聚焦不同国家的战略需求或可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动能
- 中国红十字会驰援河北涿州洪涝灾区 14支救援队转移灾民1400余人
- “碳”路先行|山西阳泉:在烟火人间锻造数智新城
- 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开通运营一周年:老区变通途 发展添新翼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洛格维诺夫:2023年上合组织成果斐然
- 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 利好大豆价格企稳回升
- 上海成为中国首个固定资产投资破万亿元的一线城市
- 到2035年山东烟台长岛将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
- 外媒:乌总理称乌克兰将获得5.6亿欧元基础设施资金
- 吉林启动系列活动让文化遗产活力尽显
- 外资持续加码深耕 苏州持续吸引国际“创新合伙人”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英制裁中国企业答记者问
- 五大国有银行今起调整存款挂牌利率 3年期利率下调15个基点
- 青岛市回应崂山风景区挖山毁林建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全面调查
- 深挖社会议题呈现现实锐度 《不完美受害人》研讨会举行
-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成都开幕
- 爆破拆除!遭乌军袭击后,俄黑海舰队总部拆除受损建筑
- 披科普外衣为医疗机构导流 当心科普文章下的医疗广告陷阱
- 2024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初赛落幕:142位青年科学家同台竞技
- 热门推荐
-
- 北京两机场端午假期预计运送旅客近90万人次
- 1900余对新人登记!沈阳全力保障“520”“521”婚姻登记服务需求
- 专访:借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科瓦利克谈“美式民主”
- 浙江“最美乡贤”周令飞:以文化聚人气 赋能乡村发展
- 上海发布2022年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 平均工资16.22万元
- 打击“黄牛”和支持退票可以“两全”
- 山东探索“旅游+演艺”新模式 “引客来鲁”催火城市IP
- (八闽千姿)傩文化“活化石”焕发新活力
- 贵州2023年上半年GDP同期增长4.4%
- 学生暑假扎堆看病现象须分类疏解
- 浙大团队发明长效智能胰岛素 一次给药一周有效或成现实
- 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来自新时代改革开放一线 现场评论)
- 山西如何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各行专家“传经送宝”
- 能源转型风起“绿”涌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 福彩主持人提前播报中奖球号?官方发声明回应
- 马来西亚将新冠疫区公告有效期延长6个月
- (经济观察)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为世界远洋渔业作出哪些贡献?
- 印尼中资企业举办“情满中秋·中印尼一家亲”联欢会
- “诗酒趁年华”–“浙东唐诗之路”艺术嘉年华 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举行
- 俄罗斯“月球-25”探测器传回其首次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