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在灰烬中寻找昨天 夏威夷毛伊岛劫难之后的众生相
根据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县官方8月29日发布的信息,确认在火灾中死亡的人数为115人,仍有多人下落不明。官方宣布,已经完成了陆地部分的搜救,剩余搜救工作集中在海岸线。
在灰烬中寻找昨天 毛伊岛的新日常
大火发生时,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小岛,媒体和政客蜂拥而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伊岛人被迫与新的日常共存。在大火中消失的亲人找到了吗?所有失去家园的灾民都得到了落脚之地了吗?游客流量的暴跌是否会给这座依靠旅游业而生的岛屿酝酿新的灾难?央视记者刘骁骞深入毛伊岛,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座岛屿劫难之后的众生相。
央视记者 刘骁骞:距离拉海纳大火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星期,几天前,当地执法部门撤掉了最后一块通向这里、也就是毛伊岛西部的路障,意味着灾后救援进入到一个新的、也更漫长的阶段。
在拉海纳的很多加油站门口都能看见这种刚贴出来的寻人启事,在大火中失踪的既有年轻的小伙儿,也有年迈的老人,他们的亲人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线索,包括平时开的车和形影不离的宠物,但收效甚微。
毛伊岛并不大,然而一些遇难者生前的最后一刻却是和陌生人度过的。
拉海纳灾民 盖里:(火灾当天)晚上7点半左右,我跑到街上发现所有的房子都烧了,有一个50岁左右的人,他从头到脚都烧伤了,除了脸以外,身上的皮肤都脱落下来。我猜他想要撤离,但大火从两个方向朝他袭来,把他全身烧了个遍。
盖里和另一个年轻人坚持将他送到安全的区域,但最终在医院中去世。几天后,他的亲友才得知这个消息。
拉海纳灾民 盖里:那些灰烬不是普通的灰烬,而像是焚化产生的灰烬,不像地震灾害那样人们能找到遇难者的遗骸。人们很难通过灰烬来识别死者的身份,因为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逝者的人生故事在大火中戛然而止,而幸存者的生活却永远回不到昨天。
央视记者刘骁骞在拉海纳以北十分钟车程的一个救助站认识了弗兰克,他上个月刚过了75岁生日。
拉海纳灾民 弗兰克:火势非常凶猛,所有东西都化为灰烬,车辆像是蜡一样熔化了。
央视记者 刘骁骞:能告诉我你在大火中失去了什么吗?
拉海纳灾民 弗兰克:我失去了所有东西,像是一些重要的私人物品,家人的照片、护照、重要的文件、现金、衣服、所有的东西。我的家是一居室的房子,一个很早以前建的种植园风格的房子,我把它重新整修了。我非常想念它,就像其他失去家园的居民一样。
我无法想象一个七旬老人如何独自面对这场灾难,他辛劳一生,只为寻得一处落脚之地,但一夜之间,却沦落在街头。
拉海纳灾民 弗兰克:(火灾后)我没有地方去,就在超市门口的长凳上坐着,躲着警察,因为他们不让任何人待在那里。
央视记者 刘骁骞:你就这样在街上生活了两天吗?
拉海纳灾民 弗兰克:差不多是这样,睡不了觉,也没有吃的,因为所有的商店都关了,什么东西都没有。
几天前,弗兰克终于搬进了一个临时的住所,他告诉我,虽然内心的引擎正在一点一点地恢复,但在有生之年里,无法重见拉海纳的光环。
拉海纳灾民 弗兰克:我在毛伊岛生活了整整45年,我经历过飓风、海啸,还有突然来临的新冠疫情。我哭过,我不敢相信损失如此惨重,太令人心痛了。
大火烧光所有 他们在海滩上等待承诺
拉海纳大火让一万多人失去了家园,官方表示,凡是在大火中失去住所的人都可以申请临时住宿,毛伊岛上的酒店和短租公寓也都向灾民敞开大门,然而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继续来看央视记者刘骁骞的走访。
我来到拉海纳以北的一个海滩公园,现在是临时补给站,灾民们可以来这里吃饭,挑选必要的生活用品。他们中既有原住民和拥有房产的白人,也有大量在拉海纳暂居的流动人口,他们是当地旅游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火毫无区别地袭击了所有人,但灾民们都获得了平等的对待吗?
央视记者 刘骁骞:我在探访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在拉海纳大火中失去家园的人都能获得住宿上的帮助,依然有很多人住在车里,或者直接睡在沙滩上,依然在等待着宝贵的名额。
我在海滩上遇到了斯蒂芬和他的朋友,他们是拉海纳一家餐厅的洗碗工,平时在镇上的一个露天营地里过夜。
拉海纳灾民 斯蒂芬:我连帐篷都没有。我的帐篷、所有的东西都被烧掉了,很多朋友都联系不上了。
他们现在使用的睡袋,背包和衣物都来自捐赠。
央视记者 刘骁骞:你们两人满足接受住宿援助的条件吗?
拉海纳灾民 斯蒂芬:是的,我们正在等待通知。
央视记者 刘骁骞:你们的名字是什么时候进入名单的?
拉海纳灾民 斯蒂芬:两天前,他们说我们可以选择住在哪里。听起来非常好,可是当他们把我们带到酒店时,酒店方却有其他的说法。他们说等待名单很长,因为房间已经满员了,超过了他们的承载能力,我们也无法在酒店里等待,他们说我们必须暂时离开。我们能去哪里呢?
我不禁想知道,有多少灾民像斯蒂芬这样由于不同的身份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援助。
拉海纳灾民 斯蒂芬:他们说我可以有地方住,让我燃起了希望。结果最后,我们却落到这步田地。
央视记者 刘骁骞:如果酒店有空余房间了,他们会打电话通知你们吗?
拉海纳灾民 斯蒂芬:他们是这么说的,但是一直也没打电话来。
央视记者 刘骁骞:你们计划在这里睡几天?
拉海纳灾民(斯蒂芬的朋友):直到他们来找我们。
支柱产业轰塌 游客来去皆难
拉海纳的大火发生后,游客纷纷取消航班或者飞往其他的夏威夷岛屿,给毛伊岛的经济收入带来巨大打击。当地人呼吁游客回归毛伊岛,却也担心游客与灾民抢夺资源,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局中。
毛伊岛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根据官方数据,平均每天有超过7000名游客来访。大火发生后,这个数字跌落至不足2000人。
央视记者 刘骁骞:百年古镇只用一场大火的时间就顷刻消失,它的重建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与此同时,一场规模更大,也更难被察觉的次生灾害正在毛伊岛蔓延。
夏威夷州议员布莱恩·夏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受到拉海纳大火影响,毛伊岛其他地区的游客暴跌,当地旅游业开始涌现裁员和无薪假的现象。
拉海纳灾民 艾莉:我是一个导游,你会发现大多数导游的工作都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也失去了这个工作。
当地非营利组织担忧,旅游业的萧条会让更多居民失去支付房租和日常开销的经济能力,导致那些并非大火的直接受害者也被迫加入领取救济的队伍。
拉海纳灾民 娜奥米:几乎所有人都处于失业状态,我的姐夫在花店工作,现在每天只能上几个小时班,因为生意都是和旅游业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能过一天看一天,每一天的情况都不同。
游客的缺席让灾民有了更多临时住宿的资源,然而只要风景还在,他们终将回归。到了那时,在一无所有的灾民和一掷千金的游客之间,资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中外游客共同“打卡”千年侗寨魅力
- 广西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 服务开放发展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千余诗歌咏吟 河南鹤壁这条河究竟有多美
- “演艺+体验”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沉浸式+”成为国庆出行热门选项
- 为老人代写回忆录,年入6位数?
- RCEP红利助稳外贸 福建累计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8.2万份
- 广西苍梧一铺面火灾致5死 初步认定起火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
- “神兽”出笼,云南推出寒假“生物多样性”十大研学旅行线路
- 第110届全国糖酒会:争夺“新食力” 舌尖企业巧做加减法
- 晋青两地文旅“互动”:品热贡艺术 愿合作共赢
- 放大影视IP消费拉动力
- LRQA劳盛领导力系列: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 2025春夏上海时装周开幕
- 楼市新政“满月” 一线城市成交量如何?
- 午休时间也能上“兴趣班”?“青年午校”了解一下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一重: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加快锻造“国之重器”
- 全国大部天气晴好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 索马里首都一家海滩酒店遭袭 近百人伤亡
- 加拿大野火烟雾影响美国多地 美国网友:又来?
-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致4死4伤
- 热门推荐
-
- 北京大兴机场提示多条航线出现延误
-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车祸致7死6伤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
- 石墨烯需在制备与应用领域持续突破
- 云南58县高火险 无量山部分片区等实行封山管理
- 公募前11月业绩透视:首尾差愈90个百分点
- 长三角“火炉”热力全开 多地最高气温破40℃
- 绿色产业扎根戈壁滩
- 北京门头沟联合房山入选中国山水工程 获中央财政20亿元支持
- 巨头拆墙 腾讯抖音互通边界
- 德防长警告:2024年美国大选后可能出现“最糟糕情况”
- 通讯:“日内瓦欢迎您!”——瑞士迎来中瑞恢复直航后首批中国旅客
- 尹锡悦拒绝回答调查问题
- (投资中国)CFA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仍是CFA最大的候选人市场
- 从高冷到受捧,博物馆热如何“保温”
- 桂林航空停止售票?回应来了
- 浦东机场禁网约车,这一刀切得合理吗
- 智慧课堂迎来AI老师
- 天府之国携手东方之珠 “凝视三星堆”大展亮相香港
- 古风摄影在沈阳故宫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