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咖啡馆”不孤独
“爱·咖啡”的每一位“顾客”都是志愿者,可免费喝咖啡,但必须要和自闭症孩子们沟通交流,甚至要会“找茬儿”。
“美式和拿铁的冲泡方式不一样,拉花和打奶泡手法也有好几种……”3月30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罗山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自闭症实践基地启动仪式上,21岁的自闭症患者徐逸政兴奋地介绍起咖啡的制作心得。更令他开心的是,未来他将和花木街道的自闭症朋友们一起“工作”,共同经营这家以爱为名的咖啡馆。
2018年4月1日,90后小伙儿石渡丹尔联合社会爱心人士,打造了上海第一个自闭症社会实践基地——“爱·咖啡”。这个集音乐、公益、爱心、培训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场所,帮助像徐逸政一样的自闭症患者学习咖啡制作技能和服务意识。
和普通咖啡馆不同,“爱·咖啡”的每一位“顾客”都是志愿者,可免费喝咖啡,但必须要和自闭症孩子们沟通交流,甚至要会“找茬儿”,目的是改善自闭症孩子们的语言逻辑思维和社交障碍,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不断融入社会。
“当父母老去,难以社交的自闭症患者如何生存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谈及“爱·咖啡”创办初衷,石渡丹尔如是说。他表示,咖啡的制作方式简单易学,出杯率高,这样自闭症孩子在咖啡馆可以拥有更多时间与志愿者交流。
首家“爱·咖啡”自闭症实践基地坐落于上海市汉中路188号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角,每个工作日下午1点半至3点半营业,目前有13名自闭症患儿轮班担任咖啡师和服务员,其中5人获得了国际认证SCA初、中级咖啡师证书。
“爱·咖啡”实践基地负责人邢俊介绍,约200平方米的咖啡馆装饰极具童话感,彩色的椅子整齐地摆放着,桌子上铺着五颜六色的格子布,两边的墙面上挂满了自闭症孩子们富有创意的年度总结、工作建议和图画作品。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并以此为触角,感知职场和社会。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学习与品鉴咖啡时,情绪不稳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制作咖啡时,他们像是得到了一件从未接触过的新玩具,不仅能耐心听咖啡师讲解咖啡豆分辨方法、冲泡方式以及向客人推荐咖啡的技能,还主动思考并和老师交流。
“为什么有这些风味呢”“我闻到了花朵、苹果、柠檬”“啊,为什么有醋味”……在咖啡技能培训课堂上,自闭症孩子们沉浸在咖啡香气中,向老师和家长们分享亲手制作的咖啡,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爱到主动给予爱的转变,“这对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徐逸政的母亲肠胃不好,平时几乎不喝咖啡,但儿子将制作的第一杯咖啡递给她时,她既兴奋又感动。她说那是她“喝过最好喝的咖啡”。
为确保志愿服务效果最大化,“爱·咖啡”实行预约制。喝咖啡的志愿者需要提前报名,分批次接受培训,掌握自闭症患儿常见的应急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后,再选定时间走进“爱·咖啡”。
志愿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除日常的互动交流外,还会针对性地组织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周二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青年志愿者们会根据电力行业特色,定期安排“电力课堂”等主题活动,向自闭症孩子普及家用电器、断电应急措施等实用知识。
“6年来,超6000人次志愿者陪伴自闭症患儿成长,‘孤独咖啡馆’不再孤独。”石渡丹尔告诉记者,经历了场地变更和疫情影响,“爱·咖啡”坚持至今并拓展新的创新模式,离不开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助力。
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出菜单,点单、制作等流程也已烂熟于心。他们在“爱·咖啡”一天和志愿者说的话,超过了在家和父母一周说话的量。如若不是事先知晓,已经很难看出他们患有自闭症。
21岁的天天具备刻板行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等自闭症典型特征。他的父母不敢想象未来,“一想就整夜睡不着”。
但在“爱·咖啡”实践基地,天天学会了如何服务客人以及如何和同龄人合作交流,笼罩着他的那层与世界隔绝的壳正在慢慢打开。一些熟悉他的志愿者会像老朋友一样关心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进度,和他交流生活趣事。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鼓励,天天如今还能独自乘坐地铁。
徐逸政和天天的成长背后,是石渡丹尔和外公曹鹏、母亲曹小夏三代人的志愿服务之路。
2008年4月2日被定为首个“世界自闭症日”。那时,指挥家曹鹏和从事乐团工作的曹小夏偶然了解到,音乐对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疗愈功效,便牵头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项目,致力于用音乐帮助自闭症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在外公和母亲的影响下,石渡丹尔在大学期间便以志愿者、记录者的身份参与到项目中。毕业后,石渡丹尔决定正式接过公益“指挥棒”,用新的理念帮助更多自闭症患者。在他看来,外公和母亲用音乐建立起自闭症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桥梁,下一步,便是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入手,让自闭症孩子尤其是已经成年的患者,真正融入集体、在社会上立足。
除“爱·咖啡”公益项目外,石渡丹尔还牵头成立了“爱课堂”自闭症公益项目,开设基础教育课程,按照孩子的认知水平而非年龄来划分小、中、大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有尊严地学习,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审美。
未来,石渡丹尔希望能建立自闭症患者专业性学校和接收自闭症患者的养老社区,搭建起自闭症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志愿服务链条。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四川外贸进出口再次迈上万亿元台阶
- 多国数字出版企业代表将出席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
- 突发!以军对加沙南部发动袭击 已致数十人遇难
- 第三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 (新春走基层)50年种粮的“加与减” 一代农人的“苦与甜”
- 天津:17245人参与防汛救灾 各项物资供应充足
- 枝条载荣 —— 张仃、张郎郎、耿乐三代联展在京开幕
- 进“菌”工业化产业链 广西灵川小菌菇撬动超8000万元年产值
- “Z世代”爱上健康餐 小轻食有大市场
- 尹锡悦律师:尹锡悦本人不会出席今日公调处的传唤调查
-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LNG船建造产能全面提速
- 北京公交提前开启暖风预热
- 国际最新研究:监测回声定位信号或助力追踪濒危海豚
-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就菲在南海侵权挑衅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
- “闭幕”不“落幕” 东博会助力自贸区3.0版启航
- 关键一脚!伸脚垫住摔倒老人后脑勺的男子找到了,是名退伍军人
- 650株银杏迎客:雄信高速坪田银杏森林服务区投入运营
- 工行2023年承销债券规模超2万亿元
- 氧气瓶成为“办公室必备好物” 吸氧比喝咖啡还提神?
- 中外友人骑游祁门灵秀秘境 共寻古老红茶香
- 热门推荐
-
- 唐风渡鲸涛 真心鉴真情
- 成都男子胆囊取出785颗结石 专家称饮食习惯导致
- 国产电影:延续新年好开局需要强实力
- 2022年生活服务业连锁企业TOP100发布
- 小洋山北作业区迎重大阶段性进展
- 哄睡师:失眠者的线上“知心人”?
- 产妇突发主动脉夹层 粤医院中西医诊疗突破救治困境
- 西藏日喀则面向援藏省市游客施行旅游促销优惠措施
- 大学科技园如何推进企业合作共赢?串珠成链+补链、强链、延链
- 以色列将从加沙撤出数千士兵 美媒:最大规模的撤军行动
- 打羽毛球能治颈椎病?医生:不一定!
- 宝马加码电动化布局 高翔:我们不会加入价格战
- 俄副外长:巴沙尔·阿萨德在俄罗斯很安全
- 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成都举办 聚焦创意产业跨文化合作
- 快递业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逝世
- 上海医生援摩48载 无私奉献促进民心相通
- 高空跳伞、游艇出海 海南万宁新潮旅游度假方式成新宠
- 中欧班列(西安)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 加拿大央行降息50个基点 称已回到低通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