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监测回声定位信号或助力追踪濒危海豚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保育研究论文指出,监测回声定位信号(echolocation click)或能用于追踪在亚马孙河流域难以抵达区域生活的两个濒危淡水海豚物种——粉红河豚和土库海豚的行动以及它们与人类的互动。该方法的一次试验揭示了对海豚运动和行为的新认知,这些信息或能用于开发对这些物种的保育策略。
据论文介绍,粉红河豚和土库海豚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包括与渔民的冲突,以及来自农业、采矿业和大坝建设的压力。在湿季(4-8月),这两种海豚为了觅食淡水鱼会进入连接不同河道的泛滥平原森林。然而,泛滥平原和植被使这些海豚很难用船或无人机来调查。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别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Florence Erbs、Michel André,他们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5台潜至水下3-5米深的水听器调查了巴西马米拉瓦可持续发展保护区的800平方千米区域,这里也是索利蒙伊斯和雅普拉河的交汇处。研究团队在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间湿季和干季的不同时间采集了河道和汇流湾区、泛滥平原湖泊、泛滥森林的数据。论文作者利用名为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和测量船调查中人工采集的声学数据,将探测到的声音自动分类为海豚的回声定位信号、船只引擎噪音或雨声,准确率分别为95%、92%和98%。
该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水位线在11月至1月期间上涨,汇流湾和河道里白天出现的海豚从10%增加到70%,这些海豚利用这些河道进入了泛滥平原。他们认为,青春期粉红河豚和带着幼海豚的雌性粉红河豚待在泛滥平原的时间超过了雄性,这或是因为此地有大量猎物,或是因为这里可作为避开雄性海豚攻击性行为的庇护所。
论文作者呼吁,将他们本次研究的方法用于进一步理解亚马孙河流海豚的生境偏好和要求。(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团回应“外卖员45岁以上不再派单”:系谣言
- 云南省话剧院剧目《桂梅老师》来渝演出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制定《注册会计师行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 湖南首家注册入市虚拟电厂正式投运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5.3级地震
- 安徽多地出现强降水 208个站暴雨
- 中老铁路单日运送跨境旅客1273人创新高
- 悄然走红的中药饮品,是风口还是噱头?
- 当硬核特产邂逅诗和远方 “鸿雁故乡”解锁致富新玩法
- 拜登政府会晤科技企业巨头 讨论人工智能潜在风险
- 聚焦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广东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 中国公安部:全国连续7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事件
- 美国前总统卡特国葬将于2025年1月9日在华盛顿举行
- 新疆昌吉州消防夜间开展严寒条件下车辆装备性能测试
- 第四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长沙开幕
- 吉林雪博会将启幕 五地同开“雪街”引客
- 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开启新滑雪季
- 2024上半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12号线同日完成三权移交
- 妈妈留下一句玫瑰好漂亮 她驱车三百公里送鲜花
- 热门推荐
-
- 豆浆和牛奶,哪个更营养?| 吃出健康来
- 日媒: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大幅下跌至38.9%
- 特色夏令营加田园民宿——乡村旅游热起来
- 保定助力构建“环首都一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
- 雪村烈士寻亲项目体质鉴定完成:部队带着妇孺一起突围
- 中国两部门完善企业改制重组及事业单位改制印花税政策
- 云南石林彝族“绣郎”巧手“挑花绣朵”传技艺
- 高校帮扶地震受灾家庭学子,传递可贵善意
- 西安创新大遗址保护理念 实现大遗址与现代社会相融共生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宁德:抱上“金娃娃” 后进变先进
- 这些年轻人为何得上“最懒惰的癌症”
- 1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32876万人 同比增长39.3%
- 未成年人喜欢什么样的短视频 人文知识教育类吸引力明显提升
- “保姆级”人形机器人来了?千亿美元市场下,中国赛道已火热
- 青海将留守和流动儿童纳入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对象
- “全勤生”解密:“四叶草”蕴藏超凡机遇
- 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开幕 为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
- 浙江新安江水库开5孔泄洪闸泄洪
-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定档2025年大年初一
- 1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及国际研究成果在南京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