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大国工匠】与“泥水”打交道的蓝领专家
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东侧的长江岸边,海鸥徘徊逐浪,堤坝上浪花阵阵。每每从此路过,杨戌雷都会觉得心旷神怡,也愈发为自己的工作自豪。
他所在的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就坐落在此,他是污泥处理车间主任,肩负着守护一江碧水的重任。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污水治理的重中之重。80后的杨戌雷在这里扎根20余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突破职业“天花板”,从一名技校生逐步成长为国内污泥处理行业的蓝领专家。
创造自己的经验
在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城市治理现代化表现得格外具体:承担着上海约1/3的污水处理量,一年相当于81个西湖的年蓄水量,日处理污泥就达486吨干基。就在21世纪初,污泥处理还是以填埋为主,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逐渐面临着“污泥围城”困境,“治水又治泥”成为上海水环境治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杨戌雷的职业生涯在此时起步。进入白龙港污水输送分公司后,他从泵站操作学徒工做起,默默跟着师傅转现场、学技术,很快他便能独立完成检修任务,同时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维修电工和钳工。
杨戌雷所经历的每个阶段,总被外界赞誉是“年纪轻轻挑大梁”。凭借着好学和勤奋,他曾是原排水系统最年轻的泵站站长,负责管理5个泵站;26岁的他所负责的大型变电站规模在行业内首屈一指;2011年,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设成国内首例消化、干化、脱水全链条世界级“巨无霸”污泥处理中心,29岁的他调任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担负起8套消化系统、3套干化系统、26套深度脱水系统的接管运行任务。
没有运行经验,不明白系统构造,不熟悉机械性能,困难比预想的更大。“没有经验,那我们就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属于白龙港的经验。”杨戌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以厂为家,几千根管道他几乎都研究过,一幅幅复杂的工程系统早已刻在他的脑子里,他带领团队以最短时间全面接管污泥三大系统。
与此同时,他对该系统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运行经济成本过高、劳动强度过大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优化。曾经污泥飞灰仓存在卸料不畅的问题,卸灰时不是灰天灰地就是水漫金山。对此,外国专家给出解决方案是在仓体加装电加热,报价高达40万欧元。杨戌雷通过对设备的仔细研究和琢磨,决定在阀门位置加装几根压缩空气的管道。在反吹流化风的作用下,污泥飞灰仓卸料不畅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总花费不到3000元。
解决“卡脖子”问题
从小家住苏州河边的杨戌雷,对于水清沙白有着天生的执着。
他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鼓励自由探索。带领团队实施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了一批依赖国外进口设施设备“卡脖子”问题。针对进口薄层干化设备价格昂贵、技术垄断的问题,他牵头完成国产化主机研发、系统设计与生产验证,形成国内首套市政污泥薄层干化设备,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杨戌雷通过探索国内首创的“全封闭式+顶部引流”的污泥技术新路径,改造了原有敞开式炉渣收集装置,彻底避免泄渣过程中粉尘外溢。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进口设备国产化的经典范式,在上海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普及率100%,该项成果已申报国家专利。
“驯服”国际先进设备并不是他的终点,白龙港污水厂作为世界污水处理量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在国际大型污泥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上,具备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和研究基础,从跟跑到领跑才是杨戌雷的目光聚焦之处。
2023年,杨戌雷领衔研发大型污泥处理系统关键技术,有效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生产效率、规避了安全风险,年增产污泥处理量近1200吨干基,产生经济效益约3100万元。“未来污水处理厂”模型已于2023年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展示。
要培养“一群杨戌雷”
“一个杨戌雷能怎样,有一群杨戌雷才是好的。”自己走过的成长之路,杨戌雷想帮助更多年轻人走得更快更稳。
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戌雷学院”应运而生。学院在减污降碳、无废工厂、安全韧性等9个方向13个领域的污水污泥前瞻性研究对每一位职工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戌雷以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一体”带教法及“培训中学、创新中学、实践中学、交流中学”的“四学”模式,指导职工理论学习和岗位操作;带领团队参编污泥运行相关技术规程以及《污泥处理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填补了国内污泥工种教材的空白。
深知“被看见”的重要性,他格外重视带团队,不仅技术上倾囊相授,而且只要发现一个好苗子,就为其提供成长进步的平台,先后培育了1名高级技师,14名技师、39名高级工等一大批紧缺技术骨干,多人次荣获上海工匠、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作为一辈子都与“泥水”打交道的蓝领专家,杨戌雷的工作貌似平常无奇,但却积淀着经年累月淬炼而成的珍重技艺,承担着天蓝水清社会民生的重大责任,饱含着常人不易承受的坚忍辛苦,这正是他对于“工匠精神”一词的切身感悟。正如他在九十多场党代表宣讲活动中讲述的那样,绿水青山便是我们留给子孙后辈最大的金山银山。
裴龙翔(来源:工人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台州今年首批出口杨梅发往新加坡
- 一湖好水鱼先知——江西新余市仙女湖区生态综合治理调查
- 泰国进出口总额同比缩减 出现贸易逆差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吉林欠发达国有林场探索新发展模式收获“金山银山”
- 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一周年:民众畅想“一片海” 重塑一座城
- 创新高!1至7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25亿人次
- 美国首都发生两起枪击事件 致8人受伤
- 汕汕高铁汕头站一期工程封顶
- 西湖龙井茶将于3月13日正式开采 产量保持稳定
- (新春走基层)西湖船娘春节档忙碌 “金嗓子”感慨:嗓子都讲沙哑了
- 中新教育丨由“输血”到“造血” 北京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
- 新质生产力观察:先进制造业为何呼唤数字孪生?
- 中国大部陆续升温 多地入春较常年偏早20天以上
- 河南公布首批省级文创开发试点名单 龙门石窟等14家单位入选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加强端午节及中高考期间重点商品服务价格和计量监管
- 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稳息差
- 新加坡总统选举结果出炉,这位政坛老将当选
- 8月中国气温创新高 未来10天南方仍有“秋老虎”
- 11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78亿吨 同比增长3.2%
- 日本民众集会反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 热门推荐
-
- 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突破100万辆
- 央广财评|向前看、加油干,平台企业大有作为
- 夏威夷野火或为电线起火引发 电力公司被批忽视风险
- 日方参会代表:本次中日韩工商峰会具有重要意义
-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海南城市青年夜校“充电”忙
- 江西深入推进“智慧水利”体系建设 科技赋能守护江河安澜
- 2024咪咕生态大会—视频生态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丨西藏墨脱搬迁群众:在新家拥抱新生活
- 消费电子新宠:万物皆可AI?
- 天津往返日本札幌客运定期航线复航
- 约530名非法移民在意大利南部外海获救
- “龙凤呈祥”与中华文化
- 新疆兵团居民巧手“裁”出美好生活 创业成就美丽事业
- 强健膝关节的力量练习方法
- (经济观察)上半年消费持续扩大 中国如何进一步促消费?
- 广西深化劳务品牌建设 “八桂家政”受民众青睐
- 京蒙协作赋能智慧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共享教学资源
- 广东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绿色中国行首次走进“红色草原”
- 东航一架上海至香港航班飞行中出现故障信息 已备降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