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穿丑衣服的年轻人,真的啥也不在乎吗?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韦香惠)节后上班,许多年轻人决定拿出压箱底的丑衣服、旧衣服,甚至总结出的“恶心穿搭”还成了互联网热榜。这些看上去不修边幅的年轻人被戏谑为“在办公室没有在乎的人”。
“丑衣服留着上班穿”
衣柜里偶尔的亮色或许已经是当代打工人最后的温柔。有种说法是,上班之后衣服分成了两类,好看的衣服根本不想穿去上班,丑衣服旧衣服都留着上班穿。
上班穿的衣服最丑能有多丑?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占据社交媒体热榜的“恶心穿搭”话题。有网友直言,自己现在上班连脸都懒得洗,起床后用毛巾或洗脸巾擦一下眼睛,再刷个牙,就直接出门了;还有人提到自己懒得背包,干脆拿奶茶包装袋或外卖袋装上充电器等需要的物品上下班。
如果追溯起“恶心穿搭”的互联网源头,或许是2023年9月,一位名叫“AAA猪饲料批发朱姐”的博主分享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时,提到了曾经因工作的茶楼冬天不给开暖气和空调,她只好在红色的工作制服下穿肉色绒裤和加绒板鞋上班,因此被老板娘骂穿得恶心。
对大部分普通打工人来说,穿着还是主打一个实用——保暖、防风和遮挡,或者索性手边有什么穿什么。
以打工人聚集的北京海淀区为例,冬有黑色长款羽绒服、轻薄型羽绒服、冲锋衣为“三大件”,主打保暖、经脏、耐磨。夏有T恤、防晒衣、牛仔裤,基础款适合各种身材,能够适应不同人的需求,自成一派“海淀风穿搭”。
办公室真的没有在乎的人吗?
当一个年轻人不再穿搭精致时,常被人戏谑为“没有在乎的人了”。如果这个语境放在职场,很有可能又一次被解读为“年轻人整顿职场”。
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显得颇为无奈。
小尹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按照学校规定,早上7:20到岗。她每天6:45起床6:58出门,中间只有13分钟的准备时间。“哪有打扮的时间?”她说。
通勤时间受限是许多年轻人不愿精致打扮的原因之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中国主要城市中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北京单程平均时耗47分钟,仍是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上海、重庆、青岛单程通勤时耗超过40分钟。
此外,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则是困于“上班精致羞耻症”。这部分人往往在公司打扮得光鲜亮丽时,会感觉局促、紧张和不安。
在国企工作的小张就曾经历过“精致羞耻”的困境。她说,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同事们在着装方面普遍随意,几乎没有人化妆上班,所以刚工作的她也不会特地打扮精致,担心受到别人的关注。
去年,博主李蠕蠕发布一条“上班精致羞耻症”的视频,至今点赞已过百万,视频中原本懒得收拾自己的打工人,在看到同事精心打扮后,第二天也换上了精致妆容和靓丽穿搭,却因为显眼被同事和老板嘲讽,内心产生“我的能力配不上穿搭”的自我怀疑。
在“恶心穿搭”与“精致羞耻”之间寻找平衡
“我并不会花很长时间化妆打扮去上班然后还感到羞耻。”95后小雨是一家出版社编辑,她对于通勤着装的标准是:头发打理好不乱,衣着有自己的搭配想法,穿着开心舒适,皮肤和气色看起来状态好。
小雨告诉中新网,她会在睡前或早上用衣橱的单品组合出一套合适的通勤着装。她认为,保持整洁体面会让自己的一天保持能量。“倾向于认为有精致羞耻症的人,应该是还没找到自己的风格舒适区。”
在心理学上,有研究者提出“穿衣认知”的说法来描述衣服对人的行为和情绪影响。研究表明,“衣着的正式程度不仅可能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以及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可能通过影响思维处理方式,以重要的方式影响他们的决策。”
按照这种说法,当穿着宽松T恤搭阔腿裤、素面朝天的打工人自嘲上班久了身上独有莫名疲惫的“班味”时,认真穿搭或许不失为一种让“班味”减少甚至消失的办法。(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如何面对大规模疫情?旅游城市要多些未雨绸缪!
- 中国机器狗,让美军紧张?
- 韩文秀: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左右
- (投资中国)从“离不开”到“不想走”,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升级
- (乡村行·看振兴)“稻虾轮作”兴村富民 江西南昌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 和评理 | 深化中国东盟合作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 成渝双城首届社会办医创新发展大会在渝举行
- 日媒:中国正式开放赴日团队游 日本航空铁路股价齐上涨
- 重访太湖溇港:世界级水利灌溉遗产何以活在当下?
- 房价持续下探,买房好时机到了吗?
- 中国12位梅花奖获得者齐聚桂林 展现传统戏剧文化
- 黑吉辽蒙青年学子比拼强农技艺 拼多多以赛促研助力乡村振兴
- 马可·穆勒:能感到全世界华人青年导演正随风而飞
- 拜登宣布退选后,哈里斯首次发表公开演讲
- 山东威海:“5G智能移动医院”开到民众家门口
- 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冰雪+”迈向万亿级产业
- 摄入型“电疗胶囊”能控制食欲
- AEO赋能山西外贸行稳致远 前2个月AEO企业进出口196.55亿元
- 金融力量助力广东湛江打造“ 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
- 端午节假期将至,公安部发出道路交通安全预警
- 热门推荐
-
- “清官第一”走出史书 多元文创带火县域“甄完IP”
- 2024(第十届)排水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共商城市排水防涝之策
- 2023年上海市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金额超1700亿元
- 铁路新规发布,进一步强化车票实名制管理
- 秦岭深处的扫山“特种兵”
- 前5个月太原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1509份 签证金额7.3亿元
- 丹麦友人麦克的中国“退休生活”:桂林是我的家
- 吉林可再生能源重镇下线关键装备 氢生产能力再突破
- 广西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建议船只回港躲避“派比安”
- 我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19万家
- 海关总署: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
- 上海:70岁青年突击队靠“硬科技”转型
- 中环协郭承站:VOCs治理与减排将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 国际热评:世界都在跳这个舞,这波文化输出没想到!
- 印度安得拉邦列车脱轨事故已致14人死亡
- 中国万亿冰雪产业加快形成,新疆会成为新的增长极吗?
- 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比高血糖更凶险的低血糖,如何紧急处理?
- “神州北极”漠河:四海游客极地狂欢闹元宵
- 西藏藏戏唱腔比赛落幕 青少年组初中生夺魁
- 武铁今年暑运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