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太湖溇港:世界级水利灌溉遗产何以活在当下?
中新网湖州5月8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沿着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环太湖路一路向前,一旁是烟波浩渺的湖泊,白鸥翔集、水天一色;一旁是乡村田园风光,大片草坪连绵不断,古朴自然、游人如织。
千年前,太湖人在沿岸滩涂上开挖溇港、引排湖水,新的陆地逐渐成形,曾经广袤的太湖滩涂化身中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作为环太湖地区特有的古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太湖溇港见证着劳动人民化淤泥为沃土的创举。
如今,这一世界级水利灌溉工程遗产何以继续润泽一方,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打破村庄边界 唤醒历史基因
溇港,是独属于太湖的概念。空中俯瞰太湖南岸,可见一条条狭长的河道纵横交错,将土地分割成条块分明的农田。多雨之年蓄水保田、少雨之年开闸灌溉,巧妙的设计浇灌出“苏湖熟,天下足”的富庶。
“这里原本是一片渔村。我们对太湖最原始的印象就是渔民捕捞,渔民上岸之后聚居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些小集镇,经过多次改造整治,村庄焕发了新风貌。”吴兴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着太湖对面的村落介绍道。
在太湖溇港核心区域,“滨湖六村”位于吴兴区北部,横跨该地高新区、织里镇两个乡镇,由幻溇村、许溇村、杨溇村、义皋村、伍浦村、庙兜村6个行政村组成,拥有8公里滨湖风景线,盛产太湖蟹、太湖蔬菜等特色产品。
行走在此地,仍可见渔村的历史遗影。一个个村庄隐匿于绿地之后,房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池塘与稻田交错分布,太湖微风轻拂而过,初夏的绿意在此蔓延。
依托“滨湖六村”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渊源,2024年以来,该地聚焦文化遗产展示、现代农业引领、未来旅游先行、青年创客集聚,决心打造“太湖新溇港”。村与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抱团合作的故事一再上演。
比如,在杨溇村,“蟹三代”卢瀛峰打造出“杨桂珍”太湖蟹品牌(以下简称“杨桂珍”),生意越做越好。目前,除了村里的蟹塘要管理,周边村庄还有万亩由他参与合作的蟹塘要去指导,1.4万亩蟹塘、200多户养殖户早已没有了村界。
生态产业两手抓 探索乡村的N种形态
从芝麻大小的蟹苗开始,完成20多次蜕壳、经过508天左右的自然生长后,一批批优质太湖蟹便从太湖南岸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2018年,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太湖湖面养殖业开始全面整治,当地蟹农一度面临发展的困惑。一边是退蟹还湖的生态责任、一边是富民产业的发展需求,如何找到平衡点,再现水美蟹肥的太湖风光?
“2018年起,我们在紧挨着太湖的杨溇村建起了1200亩杨桂珍螃蟹庄园。庄园周边没有任何污染,蟹塘里引入净化后的太湖水,并实现养殖、排放零污染。”杨桂珍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兴兴介绍,如今的螃蟹庄园已成为当地湖蟹示范养殖基地。
目前,始于古溇港的湖蟹养殖业正在延伸触角。杨桂珍已建立起门店销售、蟹产品加工、蟹主题餐厅产业链,湖蟹制成的蟹黄馄饨、蟹黄汤包、蟹黄面等美食及速食品也广受欢迎。
产业发展带动了村庄环境升级,从坐落于太湖畔的杨桂珍螃蟹庄园向外望去,美丽湖景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吸引了诸多游客拍照打卡;庄园内亦化身没有围墙的公园,随处可见三五村民结伴游玩,增强了民众的地方认同感。
“杨桂珍不单单是在做产品。目前,我们的文旅业态大多是免费开放,在盈利之外,我们更想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围绕一只蟹打造蟹文化,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情怀和底蕴是不一样的。”王兴兴说。
文化旅游两开花 再现南太湖胜景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开设在南太湖畔村庄里的陋室铭茶诗铺、清野营地、空野营地同时开启试营业,为当地乡村旅游添了一把火。
“‘陋室铭’基本是来打卡拍照的游客。清野营地人多、车多、商贩多,上下午都有乐队表演,现场很热闹,空野营地也有很多散客进来参观。”项目运营方、同城集团苏州景程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维说。
在姜维看来,太湖边的村庄颇具开发潜力。“溇港区域的几个村庄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例如我们现在所在的杨溇村,除了古溇港遗产外,当地水文化、农耕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姜维介绍道。
近年来,乡村文旅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赛道,改造升级后的村庄纷纷入局掘金。然而,对于乡村来说,开发文旅项目并非简单移植新业态,循着地方发展的文脉前进,才能行之深远。
考虑到湖州市的文化特色和溇港区域的历史渊源,该地为乡村旅游注入了诸多地方元素:陋室铭茶诗铺紧扣湖州茶叶、湖笔文化,联合本地书法艺术家,打造集品茶、交友、互动、研学于一体的生活空间;溇港暖村民宿在设计时便结合了当地特色水系、支流、水鸟,体现于道路装饰、品牌logo之中。
除了对传统村落进行提升外,在村庄与太湖之间的大片绿地上,错落分布着空野、清野营地,二者分别为房车庭院、蜂巢型酒店,在地面可以体验烧烤露营、篝火晚会,进入房间内的露台即可欣赏一场湖边落日。
“溇港区域的土壤资源非常好,当地村庄有种植果蔬的传统。村里产的果蔬口感软糯香甜,我们也打算开发一些采摘体验、研学项目,把果蔬文化利用起来。”姜维说,他们仍在探索村庄与旅游的共生之路。(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角度多领域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 朝阳少侠:为什么美国总统喜欢在家藏机密文件?
- 海南自贸港多项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 海林石人洞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 出土石制品9万余件
- 网传西安高陵区竟有“病毒基地”?谣言!还原网络博主造谣套路→
- 广西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培育经济新业态
- 旅客中秋出行需求旺 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980万人次
- 湖南举办茶文化专题展 让非遗走进民众日常生活
- 柬埔寨旅游升温 期待中国游客回归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好收成”变“好收入”,粮食安全底气足
- 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双方牵头人举行会晤
- 山西博物院推出“文化大餐” 50万年历史引民众追“叙”
- 上海“社区长者食堂”让老年人拥有幸福“食”光
- 从沈阳故宫书法展看“篆隶中兴”
- 饶宏等院士建言广东高质量发展: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换肝”手术是怎样成功的
- 北京昌平发布一揽子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企业代表聚集北下关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 长三角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 首日预计发送旅客逾250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云襄传》主创恳谈会举行 武侠剧如何实现类型创新?
- 央行: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5%
- 北京强化商业秘密保护 市场监管部门向企业送十项服务
- 家长试试这几招 三年级可平稳过渡
- 专家学者研讨京剧艺术创新
-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读懂中华民族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
- 成都政协委员建议:支持化妆品新原料“原创性”开发
- (新春走基层)“客串”列车员:守护旅客回家团圆路
- 寒潮将影响我国 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将有强降雪
- 江西一涉黑案主犯一审被判死缓 涉故意杀人罪等13个罪名
- 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
- 纪念吴素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 浙江城际铁路“守夜人”:星夜兼程 向着朝阳出发
- “沙里掘金” 片片沙地变身产业聚集“聚宝盆”
- 北京明日降雨明显 热门景点周边交通压力突出
- 茶艺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
- 新西兰将拨款7亿美元用于灾后重建
- 八大山人“对话”扬州八怪:92件文物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 福州马尾口岸远洋捕捞丰收 渔船载18700吨渔获入境
- 国际热评:洪都拉斯总统访华 中国“拉美朋友圈”再添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