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改革有哪些新趋势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博士教育是造就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方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开展有组织科研的交汇点。当前世界学术中心正朝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研究这些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知彼知己,对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选取了北美、西欧、东亚地区的12所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黎政治学院、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为案例,全面梳理其近年来博士教育的改革举措,归纳出如下趋势。
培养目标 从学术导向到应用导向
在博士培养目标方面,传统博士教育强调面向学术界培养人才,博士教育的目的是为高水平大学培养高水平师资。然而近年来,在学术导向和应用导向之间,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教育目标更加趋向于应用导向,即强调面向产业界培养人才,更加注重培养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在学位结构层面,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一项数据报告显示,美国高校2016至2017年度博士学位授予人数为181352人,其中专业博士学位的授予人数为108509人,占比达59.8%,是学术博士学位的1.49倍,研究生专业学位规模不断扩大。
在专业设置层面,瞄准社会需求调整专业。面对新冠疫情对全球医疗系统的挑战,剑桥大学于2019年新设立免疫学与传染病研究所,随后开设“传染与免疫”博士学位,于2021年9月开始招生,2022年10月正式开课。该博士项目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本技术,包括生物信息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数据分析和统计,以及一些尖端技术,例如基因筛选的设计和执行、新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和数学建模,提高其对免疫系统和传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与理解,以期在免疫系统和传染性疾病研究上有所创新。哈佛大学2021年也新增了7个研究生专业,均为医疗卫生相关专业,如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项目、临床医学项目、医疗质量与安全项目等。
在课程教学层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教育较为重视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除开设一些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开设门类众多的实用性课程,教学方法通常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情境化、典型化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项目以项目实践为课程教学主要形式,学生除了参与项目活动,还参与培训、研讨会、讲习班,并从事行业实习。学校设置的一项短期高级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在剑桥大学进行为期三天的理论学习,在冰川、海洋地区进行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由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培训,引导学生将科学思考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博士生还可以参与研究小组,与极地研究员合作,共同探索极地环境并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培养过程 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
在博士培养过程方面,传统博士培养遵循学科逻辑,将博士培养严格限制在学科范围内,有点像一个“封闭系统”。但在国际科技竞争加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背景下,博士培养日益遵循社会需求逻辑,将博士培养置于跨学科、跨学院、跨校、跨国的环境下,强调博士教育的动态性、开放性。在这种“开放系统”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培养过程呈现出如下变革。
一是从导师负责制到导师组指导制。导师负责制是德国博士培养模式的精髓,导师在博士招生、培养、毕业等环节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同时导师对博士培养质量承担责任。但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博士教育已经不适应大科学时代,世界一流大学正在纷纷采用导师组指导制,旨在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和导师交流的机会,把主导师从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对博士生研究计划和论文的指导。对于副导师或指导小组成员而言,通过参与指导过程和承担部分指导工作,也可以帮助他们开阔学术视野、积累指导经验。例如剑桥大学除了分配一位主导师指导博士生毕业论文,还会指派一名副导师解答其有关课程方面的困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采用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旨在通过互相监督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哈佛大学采用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度,该指导委员会通常由5名成员构成,这意味着学生除了选择主导师外,还需要选择几位辅助的指导老师,特别之处在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找寻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指导教授。面对近年来知识飞速分化组合、跨学科研究快速发展的形势,传统的“一对一”单一导师制难以满足某些学科领域的培养要求,香港中文大学有些博士学位引进了联合指导的方式,鼓励其他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对研究生的指导,助力学生提升跨学科研究能力。
二是从基于学科的培养到进行跨学科交叉培养。传统博士教育模式通常将学生固定在某一院系,人才培养活动在单一学科内部开展。但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世界一流大学开始强调要在不同学科领域间展开研究,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视野的博士生。这要求博士培养打破单一学科专业界限,进行跨院系的培养。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间博士生项目”,跨学院设立博士学位项目,学生同时在两到三个学院修读课程,通过组合不同学院的课程学习,以及在高年级进入轮换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跨学科、跨院系交流学习。
三是从产学失联到产教融合。传统的博士教育面向学术界而不面向产业界,博士教育与产业界处于“失联”状态。但随着高学位人才成为区域知识创新中心和科技领军企业的首选,博士学位获得者日益获得产业界的青睐,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培养开始向产业界转移,产教融合成为博士教育的新趋势。斯坦福大学鼓励博士生参与产业研究项目,拓展产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哈佛大学鼓励博士生将研究成果投入社会实践和产业应用中。牛津大学鼓励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提高技术研究的社会意义。东京大学利用其处于东京湾区的优势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在筑波科学城等地建立创新走廊,以及在企业、学术界、政府和其他部门的紧密合作下建设全球人工智能等研究中心和产学合作创新平台,为学生实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新加坡国立大学启动“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支持、鼓励并协助博士生、科研人员和教师组建以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初创企业,将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四是从本土化培养到国际化培养。本土化与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趋向。当前,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博士教育的国际化强调本土教育体系与外部教育体系相互借鉴、相互兼容,以培养博士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证明,学生认知经历的多样性和创造力成正相关关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与学习,会有更大的空间来建构新的模式,拓展博士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种多元化的人生体验,既包括与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与生活,也包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与学习。即便只是和来自不同社团的人一起工作,也会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剑桥大学推出了“国际博士生项目”,旨在培养跨国界的博士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均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巴黎政治学院与一些国际知名大学合作提供约30个研究生教育项目,例如与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合作的国际管理与公共事务双学位,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的公共事务双学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过去10年中共增设23个国际合作授课型研究生学位,例如与北京大学合作的环境政策、科技与健康双学位,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国际社会与公共政策双学位,与博科尼大学合作的欧洲和国际公共政策与政治双学位等。
评价体系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多维评价
传统的博士教育评价单纯注重学术成果,或者看重博士论文,或者看重学术发表,容易忽略博士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针对这种单一评价的局限性,多元多维评价正在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多元多维评价注重评价学术成果以外的因素,例如博士生的学术领导潜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社会影响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使评价更全面。同时,与传统评价相比,多元多维评价能够激发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不同领域的实践和创新。
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在博士教育评价方面采取的一些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学术成果和学科贡献性评价。除了传统的学位论文评估外,学术成果和影响因子也越来越被重视。例如期刊出版、会议发言、专利和技术开发等都能获得加分。鼓励博士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但不唯论文。二是重视学术领导和参与评价。关注博士生在组织学术活动方面的领导潜能,例如组织会议、参与点评等等。三是重视拓展性项目参与评价。非常关注博士生在拓展性项目中的表现,一些大学开设了大量的拓展性项目,博士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这些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获得的赞誉和奖项等全部纳入博士生评价。四是重视教育和培训评价。一些学校将博士生参与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例如学术写作、科研技能培养和团队合作等纳入评价范围。
总之,诸多世界一流大学力图通过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博士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者:周光礼,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路馨苑,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获丰收 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 受台风影响 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优化空间分布和建造规模 低成本、高效发展光电和风电
- (身边的变化)深耕行业30年 他返乡创业助力“阀门之都”建设
- 河北衡水一老师用2023根空笔芯打造“梦想之舟”祝福考生
- 天津市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开展 年轻力量崛起
- 大连机场引新航司增强至东京航线运力 对日通航点稳居全国前三
- 冷冬打煲 无惧寒意
- 宁德市政协赴香港交流:拓宽朋友圈 共谋新发展
- 长春光博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达206亿元
- 花30澳元就能买“清净”?澳大利亚航空部分航线推出新服务
- 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美联邦上诉法院:特朗普需就作家卡罗尔诽谤案支付500万美元赔偿金
- 女性比男性更爱夜游
- 中国一汽成立七十周年: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
- 你吃大闸蟹了吗?降价了,便宜的一只不到10元
- 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关于这些一定要知道
- “火山爷爷”为广西乡镇师生送去开学第一课 坦言科普要对基层下功夫
- 西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 浙江舟山港外锚地常态化开展LNG海上加注业务
- 热门推荐
-
-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页川:用心用情走好艺术之路
- 暑假来了,家长需要在哪些方面多留心保障孩子的安全?室内也需要防晒吗?……权威解答来啦!
-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启幕 台港澳元素更加浓厚
- 广州空港经济区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二期项目钢结构首吊成功
- 科学家揭开原行星盘“缺碳”之谜
- 上海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在“一网通办”正式上线
- 暑假去哪儿玩?多景区免门票,考生出游福利多
- 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开幕
- 国产水果以实力走俏市场
- 第20届东博会签约总投资4873亿元 投资总额创历届新高
- 院士专家走进江西宜春调研考察 把脉重点产业发展
- 韩媒:韩国前国防部长官金龙显被禁止出国
- 民族艺人携8米长竹乐登“跨国春晚”:让中国丝竹之音走向世界
- 中部河南如何布局“通江达海”航运大通道?
- 清明祭英烈 “中央苏区核心区”福建三明多地祭扫革命先烈
- @每天用耳机的你,这件事要注意 | 科普时间
- 深圳罗湖海关查获旅客违规携带外来物种黄额丝雀60只
- 山东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擦亮绿水青山“生态名片”
- 《中医药—地黄》ISO国际标准“面世” 将提供源头保障
- 专家认为:中巴将携手开启全球治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