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馆的星空下,开启关于文学和生活的七个夜晚
夜晚的文学馆,可以看的物件,可以讲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
——————————
“让我们谈论与文学有关的一切。”
在人文谈话视频节目《文学馆之夜》的宣传片里,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作家李敬泽的手合在了巴金的手模印上,推开文学馆的大门,走进了《文学馆之夜》的拍摄棚里,正式开启关于文学和生活的七个夜晚。
梁晓声、双雪涛、贾樟柯、戴锦华、刘震云、徐则臣等纷纷登场,聊着和文学相关的事,比如故乡、养猫、父子关系、跑步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现有馆藏90余万件,收藏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书写和创造,汇聚了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这座博物馆也是《文学馆之夜》的“主人公”。
李敬泽说:“这些房子应该是一个无墙的博物馆,不仅保存着过去,同时也在我们公众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充分的、热烈的作用。”
好些人来问李敬泽,他们真是在夜色下的文学馆录制吗?
李敬泽很实诚地回答,真的。他下班后去录制,录完了外面已是满天星斗——这在他眼里,恰好与文学馆中的星光相互映照。“在这个院子里,那些星星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是那些一直在精神上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的人”。
小时候读过的书也是我们的故乡
李敬泽很喜欢“之夜”的概念,此间包含了一份宁静的意味。“如果你觉得今天很安静,不妨来看一看《文学馆之夜》,我们希望它能提供在心灵相对宁静情况下的深入交流”。
李敬泽特别提到,拍节目预告片的时候,自己手里恰好拿着一本《一千零一夜》。这似乎与他们要在文学馆做的事形成一种奇妙的呼应——“人类讲故事的冲动、激情是如此持久、如此基本、如此重要”。
李敬泽感慨,夜晚的文学馆,可以看的物件,可以讲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话是《文学馆之夜》诞生的原因。李敬泽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星空下的大千世界,人类的生活,其实这一切,都与文学有关。”
在文学馆的七个夜晚,每一夜都是从文学经典出发,凝视和思考今天中国人的生活。
第一夜是《创造我的故乡》。节目之所以将故乡为起点,是因为鲁迅的小说《故乡》已发表了100年,鲁迅开启的现代人与故乡的情感模式至今影响深远。
围绕故乡,李敬泽、贾樟柯、双雪涛、李蔚超给出了具有思辨意味的回应。今天人们所说的故乡乡愁,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近百年才产生的现代经验,现代化涂改了大多数的人生,大规模人口流动,离开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而人们只有离开故乡时,才有一种难以描画的牵挂萦绕在心中。
贾樟柯说:“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李敬泽则说:“飞出去了,走出去了,你才发现你有一个心病叫故乡。”
李敬泽觉得,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小时候读过的那些书,曾经为之深深感动的那些文学作品,也是“故乡”。因为那些文学作品从根本上塑造了我们,指引着我们。“所以我们也是从那个故乡出发,走向广大的世界。在生命里,我们也需要不断回到这个故乡,找到这个故乡”。
一只猫教会我们哪些道理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有一个重要的分管工作——管文学馆的猫。猫是文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俸禄”的那一类。但这些工作人员有时候不太守纪律,时不时想要逃走。“在它心里住着一个不愿意驯服的、小小的精灵。”
有的猫会钻过栅栏走掉,也有新的猫会不断地进来,所以文学馆里一直有各种各样的猫。它们不是宠物猫,而是工作猫,可以防鼠害。博物馆地下室有很多书,容易有老鼠。“有猫在,老鼠就不来了”。
《文学馆之夜》有一期专门谈猫,大家聊的是养猫文化与当代人的亲密关系。这期主题源于一只喜欢趴在文学馆内冰心雕塑旁的馆猫,冰心生前爱猫,她养了一只名叫咪咪的猫,咪咪融入许多当事人的记忆。
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恰好有一只“馆猫”,大家戏称它是“馆长助理”,它经常趴在冰心的纪念碑上,俨然是一只“懂文学的猫”。
一聊起猫,作家们的话题能进行无限延展:可以是日常有趣的相处模式,可以是对自我认知的思考,也可以是对人性的挖掘。
编剧史航提到,他的猫儿们,在家里进行了大幅度的“装修”工程,比如拆隔断,把沙发从“全真皮”改造成“真毛”。“一人面对18只猫,投票都没权力”。
美国作家艾莉森 纳斯塔西出过一本书《作家与他们的猫》,收集了海明威、村上春树、博尔赫斯等40余位作家与猫的合照及故事。“猫和文学有一种隐秘的关系,它本身就具有文学性。”李敬泽指出,“文学家从本性上可能就近于猫。”
李洱认为,猫的自由、疏离感、孤寂,包括忧郁的那一面,某种程度上和文学的主题相近。
“我们经常沉溺在自我和猫的想象中,觉得我们在和它们交流。我说了一句话,你喵了一声,但其实我们在自说自话。”戴锦华发现,网络中,人们会想象猫在对自己说“愚蠢的人类”,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其实我们被自己的东西束缚太多了。“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小动物是‘吾师’,它可以提醒你,不要封闭在想象的自恋当中。”
文学本来就没有圈,也不应该有圈
在《文学馆之夜》中,观众不仅能聆听到关于文学和生活的生动对谈,还能“云游览”那座藏品量浩瀚的文学博物馆。
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第一座文学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收藏了鲁迅、巴金等许多文学大师珍贵的手稿、书信,这些弥足珍贵的珍藏,穿越岁月的洗礼,历经时代风雨,撑起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
在《文学馆之夜》会客厅中陈列的书籍、照片、文具等,都是从现代文学馆中9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平时难得一见,其中包括萧军先生收藏的鲁迅像、朱自清“抗战”后回清华大学时使用的皮箱、曹禺先生用过的镇纸等。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说,在布置拍摄场景的时候,大家特意摆放了一些作家的实物。“这些物品曾经被它的主人使用过、摩梭过,留有他们的余温。我们是想让大家不但读他们的书,还能感受到前辈作家的存在和凝望,仿佛这些文学大家还在我们的身边陪伴我们,激励我们不断地前行”。
李敬泽笑言:“我们平时舍不得那么摆,我们就是拍的时候摆一下,然后赶紧拿回去收藏起来。”
近年来,文学纪录片、真人秀节目愈发火热,例如《文学的日常》《我在岛屿读书》等,让很多人开始关注“文学破圈”的话题。
在李敬泽看来,文学本来就没有圈,也不应该有圈,但可能由于我们的迟钝和懒惰,它今天变成一个圈。“文学自古以来是一个基本,一个根本,直到现在也在人民精神生活中起着潜在的作用。”
李敬泽指出,现在大家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格局。“文学根植于古老的印刷文明,它的根儿是在纸面上的。我们要想办法,让文学继续在新的媒体格局下、在互联网数字化的文化环境里扩展出去,而且要不断获得生机和活力。”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3月07日 11 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皇菊基地采摘忙 绘就致富好“丰”景
- 澳大利亚公布2025年留学生人数上限 澳高校集体愤怒
- 情牵特教三十载:做一束光 照亮“折翼天使”的未来
- “粤西要道”阳信高速新屋大桥左幅预制梁架设完成
- 科曼多尔群岛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倡议建设“创意银行”
- 从职高生到教高职生 一位喜欢“动手操作”的教授如何炼成
- 国道收费“回潮”争议背后
- 澳前总理基廷:“中国军事威胁论”愚蠢且不值得回答
- 商务印书馆发布3月好书 《邓正来著作集》(全九卷)首次面世
- 北京降雪将影响明日早高峰出行 交管部门提示→
- RSV传染性强、季节性明显 专家教你如何预防与监测病情
- 黑龙江同江:欻嘎啦哈扭大秧歌 俄罗斯人体验中国农家生活
- 中国车谷“二次创业”推动汽车产业“增量转型”
- 海南2024年“绿电+绿证”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6倍
-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办旅俄中国同胞新春招待会
- 世界最大冰级多用途纸浆船在大连命名交付
-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丨用文旅搭起陕西与中亚间的“彩虹桥”
- 乌克兰首都基辅遭无人机袭击 住宅楼受损两人受伤
- 四川广汉公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宝护卫队”
- 热门推荐
-
- 国际中文分级阅读平台“熊猫阅读”在尼泊尔首发上线
- 英国机场电子门故障导致大量入境旅客延误
- 2022年以来 江西检察机关共发放司法救助金8352.67万元
- 中国佛协副会长印顺出席柬埔寨僧王狄旺长老悼念活动
- 西藏米林:才召村木耳获丰收 村民喜笑颜开迎增收
-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动力电池退役后怎么办?
- 结直肠癌可防可控,但早期筛查缘何推广不易
- 青海油田分类建产新井今年累计产油6.4万吨
- 长春直飞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客运航线复航
- 美国版《东海人鱼》北京上演 “中美青少年国际中文和戏剧交流”项目正式启动
- 探访宁夏,外媒记者感叹“中非合作像及时雨”
- 对峙5个多小时 韩国公调处停止执行对尹锡悦逮捕令
- 上海外高桥口岸:上半年超16万辆出口新能源汽车经由海通码头“出海”
- 疫情+“双减” 为居家的孩子构建起家庭学习共同体
- 良渚古城粮食肉类全靠“进口”?专家:城乡分野明确
-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将投资13亿欧元在德国新建生产工厂
- “红苹果”变“金苹果” 山西大宁“一颗宁脆果”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 第八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年会召开 探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新型抗抑郁药物为何能持久有效?浙大研究成果登《自然》
- 中暑能否用藿香正气丸?先学会分辨阳暑和阴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