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老式学习走红,老年大学为何“圈粉”00后
为满足业余学习需求,越来越多年轻人将目光投向老年教育课程——
蹭老式学习走红,老年大学为何“圈粉”00后
阅读提示
近来,老年大学在年轻人中走红。在中老年教育名额有剩余的情况下,允许年轻人报班学习,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年轻人与老年人一起上课也有利于年龄互补,满足双方需求。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关注到年轻人的业余学习需求,打造更多针对性服务,帮助年轻人丰富精神生活。
“23岁报了老年大学,少走40年弯路。”今年9月,2000年出生的张子玉,给自己在老年大学报了瑜伽和油画两门课程。她将上课感受分享到社交平台后,引来众多关注。
近来,老年大学在年轻人中走红。有人因为课程实惠,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老年兴趣班;有人与父母在老年大学成了同学;也有人在“鸡娃”过程中把自己送进了老年大学。
有质疑的声音表示,一直以来老年大学学位“一座难求”,年轻人的加入会抢占老年人资源。专业人士认为,年轻人能否上老年大学,关键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学校定位。如果一所老年大学明确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就不鼓励年轻人报名。如果符合要求,年轻人与老年人一起上课有利于年龄互补,满足双方需求。
低成本兴趣班吸引年轻人加入
在今年9月开办的地坛书市上,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东城社区学院)的秋季招生展位,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关注。招生简章里,丰富多彩的课程,加上每学期300元~600元不等的低价费用,让不少年轻人在现场报名。
张子玉是一名美术生,毕业后在媒体从事美编工作,平时上班时间自由。在网上看到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的招生信息后,她迅速报了每周一下午的瑜伽和油画课。
张子玉说,“之前学国画,一直想学油画,没找到合适的教育机构,要么距离远,要么价格贵”。
“在老年大学上兴趣班,一学期15次课,总价比外面一些培训班一节课还便宜。花这么少的钱,既能学一项技能,又能充实生活,何乐而不为?”张子玉说。
广东的曹莹是90后上班族,她报了广东广播电视台老年大学的唱歌班。曹莹直言,工作上的压力常让其倍感疲惫,报老年大学是想在业余时间多一些轻松愉快的体验。“班里既有20多岁的,也有70多岁的,没想到我还和父亲成了同学。”曹莹笑道。
“老年大学更正规、教师资质好,有的还是免费的。”为了能与学绘画的孩子多些交流,并打发孩子上学后的时间,80后宝妈陈娜给自己报了社区老年大学的素描课。她表示,这门课让她掌握了基本的绘画知识,在辅导孩子时更有底气,同时也丰富了她作为全职妈妈的生活。
中国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叶南客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老年教育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琴棋书画、唱歌跳舞,还包括健康养生术、摄影、模特、照片后期处理等,内容更加丰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是否挤占老年人资源引争议
一段时间以来,老年大学学位“一座难求”,有的热门课程,一上线就被抢空,为何还能招收年轻人?
叶南客告诉记者,市、区县、街道、社区等政府单位开办的老年大学,有公益性经费支撑,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这些老年大学一般有年龄限制,不适合年轻人参与。
实际上,目前一些年轻人报的并非真正的老年大学,而是包含中老年教育的办学机构。还有的因为线上审核宽松,跟风报名了老年大学的线上课程。
重庆一位老年大学教育业内人士透露,正规的老年大学会有政府补贴,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教授或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因此学费低,学位常常“一座难求”,“我们学校以前允许年轻人来上学,2016年起45岁及以上才能入学”。
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管理人员张颀告诉记者,该校2008年办学后,一直对学员年龄没有限制,但早期年轻人比较少,近10年来,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今年在地坛书市的宣传火起来后,感兴趣、有意向要报名的学员已经加满了3个微信群,开班数量也比以前多,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
张颀说,年轻人受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无法像老年人一样持续上课,因此很少有专门针对年轻人开设的公益课程。在中老年教育名额有剩余的情况下,允许年轻人报班学习,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叶南客也认为,在符合相关政策、学校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年轻人到老年大学上课,但如果一所老年大学明确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并限制了年龄,就不鼓励年轻人报名。
看重一起上课带来的情绪价值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活跃兴趣爱好,补充读书时期枯燥的学习体验,能有效缓解压力,丰富精神生活。”叶南客说,此外,年轻人与老年人一起学习,也有利于年龄互补,即老年人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会让年轻人受到感染,老年人能从青年身上获得活力。
连续上课两个月后,张子玉发现,在老年大学上课给她带来的情绪价值远超知识价值。“老年人上课积极主动,他们在课后看到课程相关的素材,也会分享到班级群。还有的老人记录老师上课时的范画过程,并分享出来,方便大家跟着画。上课前同学之间还会互相分享小零食,班级氛围非常融洽。”
美术专业出身的张子玉,在课上也常为老年人改改画,或帮他们调调颜色,每次老年人的诚挚感谢,都让她很感动。“在老年大学,跟老年人打交道,跟他们成为朋友,就会有被重视的感觉,这种价值感在成年尤其是工作以后,很少遇到。”
“在老年大学上课让我能真正享受唱歌的乐趣。”曹莹说,以前的报课目标是要学到高分技法,为了考试服务,心里一直带有压力。“在这里上课的宗旨是开心,唱得不好,老师会点出来,但不会过分挑剔,没有成绩压力和考学压力,能自在地享受唱的过程。”
叶南客表示,除了老年大学,年轻人可以关注工会、妇联等系统开办的文化服务活动或学习班,此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同时,相关部门应关注到年轻人的业余学习需求,打造更多针对性服务,帮助年轻人丰富精神生活。(工人日报记者 陶稳)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响应措施 倡导错峰上下班弹性办公
- 欧洲农民开上千辆拖拉机进布鲁塞尔抗议 欧盟急安抚
- 风暴“巴贝特”影响欧洲 已致英国3人死亡
- 山西培育打造特色专业镇 振兴山西制造推动转型发展
- 98年小伙修古画上热搜:是书画修复师,也是UP主
- 斯洛文尼亚副总理兼外长:赞赏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所作贡献
- (新春走基层)“星云奇妙夜”新春活动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 “民警的背包里装着群众期盼”(新时代·面孔)
- 前7个月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逾四成
- 人工智能将喉部肌肉运动转为语音
- 国家医保局:以医保额度满了为由要求患者出院违反规定
- 大连打好“组合拳”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 江苏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
- (经济观察)新材料在未来产业中扮演何种角色?业界称其为发展“基石”
- 从矛盾不协调到充满禅意,坂本龙一的音乐人生
- 常态化防控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宁光院士一口气支了16招
- 俄方称将对美在德部署远程导弹作出强硬回应
- 中国科学家新发现2.44亿年前最原始铰齿鱼类“圆尾滇东鱼”
- 北京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城市
- 热门推荐
-
- 黄河内蒙古河段首现流凌 黄河进入2024—2025年度凌汛期
- 花火绚烂 钟声传福 江苏常州天宁宝塔点亮跨年夜狂欢
- 2024年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发布
- 12大公益奖项揭晓 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3公益盛典在京举办
- 缓解流域洪水压力 浙江新安江水库减至3孔泄洪
- 快速识别脑卒中 需牢记“BE FAST”口诀
- 以鲜辣为媒 浙西小城点燃美食经济
- 东北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首单测试成功
- 继“百亿减免”之后,拼多多全面启动“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
- 沈阳将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 助推“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重庆贵州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Z世代”国际青年“话陶瓷”:做国际文化交流间的桥梁
- 走访新疆最大一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货足价稳 保供全疆
- 西藏基层藏医药服务发展:从科室成为医院 不断满足农牧民就医需求
- 激活服务消费创新动能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在上海开幕
- 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全方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报告:2023/24年度新西兰乳制品出售将继续低迷 中国市场是“翻身”关键
- 12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76元 下调22个基点
- 第一届海峡两岸动漫配音大赛在厦门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