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宁光院士一口气支了16招
上海逐步过渡到常态化防控后,日常生产生活将逐步恢复。届时,对市民个人防护有哪些提示?老人、儿童等人群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在5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表示,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应急处置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关键时期,“降新增、防反弹”压力依然很大。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需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相关防控规定,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筑牢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宁光说,要加强个人健康防范管理,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要尽量减少流动,非必要不外出,避免扎堆集聚。要按照各类场所防疫要求,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主动做好测温、亮码、扫码等防控措施。如果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KN95、N95口罩,不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就医排查。随着逐步常态化防控,包括瑞金医院在内的上海市区两级医院也恢复基本医疗,满足市民健康需求。
宁光说,在这里,我想用16个“三字口诀”做为生活小建议送给大家:即戴口罩,常通风,讲卫生,定距离,重消毒,常运动,少流动,不聚集,增营养,要交流,验核酸,测体温,早就医,健康码,打疫苗,基础病。
一是戴口罩。科学规范口罩已是大家共识。尤其是在转到常态化防控时更为必要。戴口罩在目前是防止疫情死灰复燃的重中之重。
二是勤通风。上海有开窗通风的好习惯,要坚持,尤其是夏季开空调时通风是很重要的措施。
三是讲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手卫生,触摸可疑污染物后更要及时清洁消毒双手。外出减少触碰,携带清洁餐巾纸用作避污纸,避免手的直接接触一些物品。
四是定距离。也就是保持足够社交距离至少一米,建议2米,这样就更加安全。
五是重消毒。居家清洁适当消毒。居家应该以清洁为主,消毒可用更环保的物理方法如煮沸、日晒等,对一些手高频接触的如门把手等,可用75%酒精擦拭,也可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等。对外卖快递等外包装还是注意要用有效消毒剂喷洒擦拭,并且能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打开。
六是常运动。疫情防控居家长活动少,建议选择可行的运动方式“动”起来,各种运动都很好。家庭成员间互相促进的趣味性运动既增加感情又减低心理问题。也提醒老年朋友注重运动,选择合适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和力所能及的抗阻运动,保持自身状态;对于青少年朋友也要多运动少游戏。若情况允许如防范区可选择户外人员不多时,上下午各20分钟的户外锻炼,例如跳绳、跑步、羽毛球、踢毽子等。但也提醒家长朋友孩子是易感人群,不能以运动为借口违反防疫制度。
七是少流动。转入常态化防控后还是再一次提醒大家,非必要不流动。因为人员的高密度流动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封控区、管控区以及密接者或次密接者的流动更加不利于疫情防控。乘坐交通工具也要做好个人防控。
八是不聚集。聚集尤其是脱下口罩的近距离聚集是病毒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坚持非必要不聚集是保持社会面清零的重要措施,真心希望我们大家能做到,这样才能保持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建议我们把聚集搬到网上用视频的方法和家人朋友交流,阅读和欣赏音乐等艺术等。大疫之后必有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许此次疫情之后视频等网上交流会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的一部分。尤其老年人更要尽量“避开”人员密集场所、人流出行的高峰时段。必须外出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备好手杖或有人陪伴。
九是增营养。保持良好营养增加免疫力是防治病毒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儿童即其他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来讲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多种膳食非常必要。而对儿童青少年,丰富营养保证身体生长,增强免疫力,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太油腻和高热量,要注意包括维生素D在内的维生素的供应。
十是要交流。疫情防控自觉居家。这是一个难得家庭内交流的机会并且增加亲情。对老人,通过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对儿童,通过交流增加他们对新冠的了解,增加科学防控知识。多交流,多沟通还可有效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十一是验核酸。在上海已经实行免费核酸检测,而且建立更加便捷的核酸采样点。即便是转入常态化防控,还是要按要求检测核酸。记住:检测核酸既是保护您自己也是保护您周围的家人及同事。
十二是健康码。出示健康码将会是常态化防控时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重点场所还会有场所码和数字哨兵等措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不便,但为了常态化防控,还是希望大家能自觉遵守。
十三及十四是测体温、早就医。测体温是提高警惕发现新冠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热,可以在自测抗原同时尽早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十五是种疫苗。这也是我今天最想呼吁的一件事。要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有序推进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进一步提高接种覆盖率,筑牢疫情防控免疫屏障,有效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做好健康责任的第一人。尤其是老人,建议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
十六是基础病。随着上海疫情的逐步控制,上海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和住院等医疗服务已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化运行状态,市民朋友们如果因基础病变有就诊需要,可以前来就诊,就诊前请尽量做好预约,减少人员聚集。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曹玲娟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球最大稀土原料生产基地投入运行
- 【绘梦丝路丨风动篇】追风逐日,绿色发展点亮万家灯火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 大学生跳英歌舞视频“火出圈”
- 沈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非法经营“笑气”案件
- 西门子交通大中华区CEO:中国市场数字化低碳化快速发展 进博会助力拓展合作 | 世界观
- 丝博会“老友”记:海外客商齐“上新”
- 校长做起了“饭搭子”?新学期多地开展食安工作
- “鲲鹏”公益夏令营吹响全国科幻小作家集结号
- 韩国客机失事悲剧:遇难者父亲心碎 女儿归家途中丧生
- 中国经济新发现丨杨梅、榴莲漂洋过海 “甜蜜”的中国机遇如何不断扩大
- 中国南方6月还将面临多轮强降雨
- 三亚举办玫瑰文化节 以花为媒促文旅经济发展
- 中国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性制度 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 让病历具有灵魂
- 南方电网启动今年首次融冰
- 首届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将在京举办
- 全国首个新能源电池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地江苏常州
- 以军控制拉法口岸巴方一侧 人道主义援助已停止
- 山东高标准农田“内外兼修” 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
- 热门推荐
-
- 安徽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杭州助失散家庭跨越2000公里团聚
- 广西第二波“龙舟水”将启 交通运输部门严阵以待
- 恶劣天气致3人死亡!美国俄亥俄州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 薛澜:如何给人工智能“装刹车”?
- 青海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电力保供再添一条“绿电高速路”
- 医疗机构动辄要求患者多拔牙多种牙 被质疑借此牟利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亚洲磷都”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从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
- 第二届福州地区大学城文化艺术节开幕 促两岸交流融合
- 山西太原直飞曼谷航班复航
- 四川汉源山洪泥石流灾害:通往灾区的国省县道均已抢通
-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
- 山西印发“名品出晋”网络品牌培育行动计划
- 中新真探:40天就出栏的鸡是吃了激素吗?
- 服贸会“北京日”签约金额超1045亿元
- 外媒:荷兰前情报局局长被提名为新一任首相
- 金星有大规模火山活动吗?最新研究发现正处于火山活跃期证据
- 全国七夕天气地图出炉 看哪里天公作美宜赏星河
- 《只此青绿》600场:从“青绿热”探索国风IP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五省书画名家山西原平挥毫泼墨 “书画之乡”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