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口讲古建,这个保洁员必须火
“这叫嗢怛罗曼怛里拏洲,那叫舍谛洲,那下边有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提诃洲……”“天洁塔、地灵塔、吉祥塔、皆莲塔……”如此专业的介绍既不是来自导游,也不是来自学者,而是出自颐和园一名保洁员之口。
19座建筑一一报上名
这两天,一名颐和园保洁员为游客介绍颐和园藏式宗教建筑群——四大部洲的“贯口”视频刷屏网络。在视频中,身着蓝色环卫工作服的保洁员一边指着各个建筑,一边滔滔不绝地向游客介绍。他把19座建筑一一报上名来,引起游客一阵掌声。不少网友称其是“最强扫地僧”。
昨天,记者见到了保洁员张旭。中午时分,他左手拎着畚斗,右手提着扫帚,正低头清扫路上的垃圾。“其实那天没想那么多,我负责万寿山后山‘四大部洲’附近的卫生保洁,那天巡查时看见几位游客拿着书看来看去,估计也没看明白,我就过去纠正了一下。”说话间,张旭一边快步走上台阶,一边打扫路上的垃圾,“我们平时除了做好保洁,也会做指路、咨询、讲解等延伸服务。我都没想到会火,其实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
在记者采访时,两名游客举着手机走近张旭说:“我们在网上看到您的讲解,讲得真棒,真希望有机会您能给我们讲一讲。”“请问,前面怎么走出去呀?”听到有游客问路,他把工具往墙边一立,把手在工作服上蹭了蹭,指着前方说:“这座建筑后边有一个出口,是处坡道,您下了坡道往右边沿路一直走……”除了回答大家的问题,张旭的脚步和手中的扫帚一直没停下。
就是园子里的“一颗石头”
许多读者好奇,一名保洁员是怎样做到对颐和园的建筑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的呢?
张旭说,父亲从事建筑行业,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建筑很感兴趣。而对古建的兴趣,则来自故宫。“第一次去故宫,看到故宫里宏伟的建筑,彩绘、斗拱、屋顶,都特别精美,一下就被打动了。”此后,这份热爱就深深埋在了张旭的心里。
如今40岁的张旭做过保安,当过建筑工,岁月辗转,唯一没变的是对古建筑的热爱。“总觉得特别亲切,我特别喜欢古朴的建筑和景色,越古老越喜欢,那种特别的感受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提及心中所爱,张旭声音中满是激动。
对张旭来说,来颐和园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小时候他来这里游玩,长大后他成了这里的一员。张旭在颐和园工作了一年多,“每天早上一到这里,就总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到园子中,觉得自己就是园子里的一颗石头”。
“问题搞不明白睡不好觉”
“刚进园子,还是挺紧张的,什么都是陌生的。”张旭从上岗那天起,就开始了他的研究。每天下班后一头扎进书堆查阅资料,一点点研究对比,再到颐和园进行验证,“问题搞不明白都睡不好觉”。张旭偶尔会帮游客介绍景点,“说出来的话要负责任,不能误导游客。”
在颐和园,从古建筑到楹联、匾额,都是张旭的研究对象。张旭对记者说:“活到老,学到老,来到颐和园就更要学习颐和园,这样才不算白来。”
不仅游客,同事也惊叹于他的讲解。“我们平时就觉得他工作特别认真,也知道他爱看书,但没想到居然研究得这么深入。”颐和园服务队韩队长说。
“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面对突然火起来,张旭显得有些猝不及防。“看到一些评论说我是专家,我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
“向这位师傅致敬!”有多年导游经验的国家高级导游周琛就是当时在现场的一位游客。更令周琛敬佩的是,张旭讲完后面对大家的称赞什么也没说,转身又继续扫地去了。
实习记者 张悦 本报记者 徐英波 曾麒 摄
新闻快评
所知皆所爱 人人是高手
贾亮
这两天,张旭介绍颐和园四大部洲的“贯口”视频刷屏网络,有网友说这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有网友说这才是现实版的“最强扫地僧”,还有人开玩笑说“是管理人员假扮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保洁员,一门让人略感晦涩的高深学问,如此巨大的反差,自然会引发网友的关注。
“比专家还厉害”,源自热爱,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热爱颐和园的文化。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没有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任凭什么要求恐怕都不会让他记得这么清楚,更不会在发现游客“没看明白”时,主动站出来去纠正。不怕被人说不务正业,也不怕被人说好为人师,只因为他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敬畏,不想让有求知欲的游客在一知半解中以讹传讹。
热爱往往有颗种子才能激发,种子则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开花。张旭的父亲从事建筑行业,从小就耳濡目染,但对古建筑的兴趣则源于他第一次去故宫,“看到故宫里宏伟的建筑,彩绘、斗拱、屋顶,都特别精美,一下就被打动了。”真正的热爱不避客观的困难,也未必非有专业的加持。他做过保安、干过建筑工,但对文物古建研究的热爱从未改变。在业余时间里,张旭总会查阅各种书籍,从网上搜集各种资料,一点点进行研究对比,再到颐和园进行验证,“问题搞不明白都睡不好觉”。正是靠着这股子劲,他才能在到颐和园工作一年的短短时间里,对颐和园的故事如数家珍。
提及自己热爱的古建筑,他的声音中满是激动,非有热爱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不是真爱的人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在张旭的眼中,颐和园的古建筑不是死气沉沉的砖头瓦块,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楼台亭阁,而是一个个积淀着厚重文化而且开口说话的朋友,一个浑然一体的代表着东方建筑美学的人间奇迹。他打扫的是现代人留下的垃圾,更是在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拭去历史的尘埃。
不必对张旭有过分的赞誉,更不希望他成为网红蹭流量的对象,只是希望人们能看到他的那份热爱和他为热爱所付出的努力。只有热爱才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只要热爱就能“比专家还厉害”。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启动
- 乌曝4000万美元采购腐败案:“没有一发炮弹”运到乌克兰
- 报告: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 美国务卿布林肯将访问汤加、新西兰、澳大利亚
- 青藏高原已整体实现碳中和
- 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会长郑志武:中国元素渐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群
- 湖南湘潭县河口镇华中村堤段损毁堤坝修复预计今日内完成
- 国际最新研究:至2070年代英国极端降雨事件最高可达当前4倍
- 强产、保粮、促创新 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 801.6亿件,快递业跑出新活力(大数据观察)
- “中国杨梅之乡”10万亩杨梅大量上市 7.1万民众稳定增收
- 山西强化风险隐患管控 推动安全治理模式转型
- 首批30位老人感觉好玩不累 “候鸟老人”康养归来
- “陪拍”流行ing! “爆单”之下暗藏隐患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冬闲田”摇身变成“致富田”
- 昨夜至今北京出现雨雪天气,算得上今冬初雪吗?
- 安徽全椒:野菊花迎丰收 致富路上采摘忙
- 清明假期多国游客打卡内蒙古 恐龙博物馆人气足
- “懂车帝”参与起草,全国首个二手新能源车鉴定评估地方标准发布
- 热门推荐
-
- 前10月中国房地产投资、销售额同比下降
- 原创悬疑大戏《深渊》借助影像手段打造沉浸式观感体验
- 锻造水上救援尖兵 南北水域救援力量在行动
- (经济观察)从东博会看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
- 中国—东盟博览会务实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 日媒:日本一公立高中首次开设漫画学科
- 吉萨莎玛纯净女声吟唱“云南”:天地人的永恒恋歌
- 北京:受降雨影响,47条线路采取调度措施
- 企业是创新主体,高校又该何为?
- 非遗女性传承人携作品亮相公益集市 望传统作品与文创结合
- 第五届侨博会实现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32.6亿元
- 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发布:贵州茅台蝉联最具价值企业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为俄乌恢复直接对话谈判创造条件
- 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启幕在即,都有哪些亮点?
- 深空嘉年华科普活动在安徽合肥举行
-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蓄势待发 15日起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 日民间团体:东京军医学校旧址的人骨与731部队有关
- 蛇年生肖邮票溢价超40%
-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阶段性总结部署推进会召开
- 大件垃圾不再“露宿”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