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飙英语拍出乡村生活“大片”
“优雅伦敦腔”讲述村里的吴老二爵士、管家苏珊太太……
陈勇
近日,一位飙英语的“包工头”在短视频平台火了。在他的视频里,村里老屋成了皇家城堡,农村菜园成了私家花圃,就连村民也成了吴老二爵士或是管家苏珊太太……因发音好听,文案幽默,有网友感叹“太优雅了”“他把乡村生活拍成了‘英伦史诗级大片’”。
这位年轻的“包工头”叫张存龙,今年35岁,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他笑称自己没出过国,更不知道自己的“伦敦腔”是否地道,但确实在拍视频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1 随手拍+想象力文案+飙英语 他拍的乡村生活视频火了
“As the king of this village(作为这个村儿的国王),I’m glad to show you something classy(我很乐意让你们看点高级的东西)……”在张存龙的乡村生活系列视频中,他总喜欢以这样有仪式感的语句开头,随后出场的也许是精心照料皇家养鸡场的“管家苏珊太太”、血统纯正正闲聊的“二狗子爵士”和“吴老二爵士”,也许是村口的“怀秀夫人”……时常出现在英国电影中的角色,搭配的画面却是农村生活中的普通场景或是地道村民,反差极大。
张存龙介绍,他的视频风格是“土洋结合”,融合运用了语言的艺术,文案的编写和氛围感的营造,通过反差来制造幽默和笑点。对于这种风格的视频,网友们好评不断,有人称他那一口地道的“伦敦腔”,有点BBC纪录片那味了,感叹“优雅,太优雅了”,还有人说这是“最爱的中土系列,最淳朴的夏尔风情。”
张存龙是湖北襄阳枣阳市人,今年35岁,在农村长大。目前,他是一名包工头,在老家附近接一些弱电和土建方面的小工程。
为何会想到用英语配音创作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张存龙说纯属“无心插柳”,“最早玩抖音其实就是玩玩,当朋友圈来发。两年多前,一个粉丝艾特我,让我尝试一下乡土类型的视频。我就把这种比较搞笑的片段,用英语去讲述,去包装,结果数据不错。后来又做了两期,喜欢的人慢慢越来越多,所以就将这种风格延续下去了。”
对于具体突出哪个元素,张存龙说不固定,文案取决于拍到什么样的素材。“很多镜头都是随手拍的,我会根据拍摄的素材,发挥想象力去创作编写文案,然后再用英语配音。”
2 没出过国、不是科班出身 靠碎片化时间练出“伦敦腔”
网友们评价他的配音是一口地道的“伦敦腔”,听起来很优雅。张存龙笑着告诉记者:“其实我也不知道地不地道,我没出过国,没去过伦敦,只是喜欢英式英语的发音。”
张存龙介绍,他上学时就对英语非常感兴趣,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口语是弱项。他大学学的是画画,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数字媒体公司做三维动画和游戏,除了偶尔接触到英语单词,其他跟英语就没啥联系了。
网友们很好奇,张存龙的口语发音是怎么学的?他说,正式开始学口语是在两年前。因为工地活多,他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一是跟着抖音上的博主学,二是看英文电影。“抖音上有很多博主发教学视频,但都比较短,可能一次只教一个知识点,或者只教一句话。反正每天攒一点,拼拼凑凑慢慢就积累起来了。”
张存龙介绍,学英语耗时最多的是朗读,他都是忙里偷闲,一点点积累,最终从量变达到质变。“最近的几期视频,网友们反馈我进步挺大的,这些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现在我听自己早期发的视频,自己听着都挺尴尬的,用词、发音都不成熟,不过这也能说明我是在进步的。”他说,现在支撑他学英语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兴趣,另一个来自于短视频平台上粉丝对作品的喜爱。
记者在评论区看到,有的粉丝也在跟着他的视频学口语,张存龙觉得自己的发音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目前在视频配音中,我的风格有点像舞台剧的腔调,比较戏剧化,将来我的目标是慢慢能够达到跟母语者很接近的水平。”
3 作品全部独立完成 为拍摄视频通读英文版《小王子》
张存龙介绍,作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包括拍摄、剪辑、文案写作、翻译、配音等,“都是一个人在弄,没有团队协作。素材都是抓拍的,如果灵感活跃通常两三天就能完成一条视频。”
他说,文案写作是一件比较烧脑的事,“有时候感觉比较好的话,可能就写得很快。有时也会遇到比较疲惫或者灵感枯竭的时候,可能就会卡在那里想不出来。”
因为本职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事的干扰,目前张存龙最苦恼的是拍摄视频的时间不够用,不能更新更多内容。他告诉记者,以前很喜欢打游戏,现在只好戒掉游戏来做视频了。
张存龙最满意的一个作品是关于养猪小王子主题的。“经常在我视频里出镜的朋友,除了吴老二,还有一个叫二狗子的,他们都是我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二狗子老家也是农村的,有时候去他家玩的时候,会抓拍到他养猪、喂猪的一些有意思的镜头。我把这些素材整理后,就拿他来‘恶搞’一下,结合《小王子》里面的‘梗’,或者一部分安徒生童话的内容。”张存龙告诉记者,为了拍这期视频,他还将《小王子》的英文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从中挑选了一些用得上的词句。
4 目前不准备专职当博主 未来希望去伦敦检验英语水平
张存龙身边的人大部分都不懂英语,对英语也不感兴趣,所以他从不主动对人提起拍视频的事,有一段时间,他还将作品设置成“不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不过,后来有熟人刷到视频后还是传开了,大家最初的感受是惊讶,通常会对他说一句“你还会说英语?”家人的态度是也不支持也不反对,只要不影响挣钱养家就行。
在他看来,平时包工头的生活挺累的,也挺枯燥,他觉得不管是飙英语、还是拍视频都是苦中作乐的方式,“我们都是平凡人,平时做着平凡琐碎的事,努力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再设法将其放大,这样也许就觉得自己不那么平凡了。”张存龙感慨道。
虽然做博主让张存龙感到快乐,但当记者询问他是否会改行专职拍视频时,他回答:“目前还没有这个计划,还是以主业为重。毕竟我对短视频专业化的运营还欠缺经验,隔行如隔山,当成一个副业玩玩就行。”
对于未来,张存龙希望有一天能去英国伦敦旅游,跟当地的母语者交流,检验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顺便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多学会一门语言,就多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工具,可以体验之前接触不到,也想象不到的一些东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重头戏 五粮液12·18大会系列活动精彩提前看
- 3万升超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线在上海临港交付
- 剧情重复、妆造雷同、演员排列组合,流水线古偶何时休?
- 中国烹饪协会:前三季度餐饮消费持续恢复
- 音乐剧《丝路之声》将展开全国巡演 恢弘舞美带观众“穿越”回汉长安
- “盲盒社交”当以“双重安全”为前提
-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面向公众正式开放
- 隋文静 韩聪:我愿俯身,为你架起一座桥
- 上海朱家角古镇改造升级 积极“备战”新春佳节
- 依山傍水的“古建筑博物馆”
- 重阳丨佳节又重阳 登高赏秋华
- 上海将多措并举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暑期进出境旅客超3万人次
- 山西成功开行首趟商品车中欧班列(太原—莫斯科)
- “美中地方合作的典范”(大道之行)
- 业界人士倡议建设中国漫画大数据库
- “碳”路者丨蓝绿交织美赣鄱
- 江西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2000列 发送货物22万标箱
- 上海“小菜场”的变迁:从标准化改造、创意“网红打卡地”进入智慧化时代
- “让古中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代代相传”——访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拉索
- 热门推荐
-
- 国家统计局:2024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涨
- 地中海饮食有助降低孕妇糖尿病风险
- 收益率最高达30% 公募“中考”揭榜
- (走进中国乡村)海南白沙:橡胶林下“种黄金”
- 陪诊师:做患者的“临时家人”
- 外媒述评:中非对彼此愈发重要
- 绿色云品亮相南博会 让世界品尝“云南味道”
- 马拉维留学生钟爱中国古建筑:建筑不仅是一座楼还是一个博物馆
- 宁夏首份预裁定决定书获签 外贸企业通关再提速
- 美国密歇根州一处建筑爆炸 “情况及其危险”
- 东盟国家大V齐聚广州 共话“现代化的模样”
- 《巍巍正阳》舞出正阳门下五代人的百年“家国故事”
- “网红教授”戴建业:培养孩子优秀传统文化兴趣,从视频中进,从书本中出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医疗特区”博鳌乐城使用特许药械人群快速增长
- 400年“国保”古建“三多堂”里的新“三多”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延安:“红”与“绿”交相辉映
- 让冬闲变冬忙 湖南东安秋冬种拓宽增收路
- 莱比锡孔子学院执行院长田亚明:中文教育在德国还有很大需求
- 江山如画|历史与风情交融的山西吕梁:从“城市景区”到“景区城市”
- 安徽首个天文气象研学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