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今日开考,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 袁秀月)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将有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近期,多地出台措施保障考生顺利考试,同时,为保证考试安全,多部门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综合治理考试环境。
各地出台举措,保障考场秩序
今年高考,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多地考场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比如,浙江的高考试卷由专人专车护送,并全程开启监控。各个涉考场所同步远程监控、全视角监管。全体考务人员已完成考务相关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所有考点均实行标准化管理,配备智能安检门、5G信号屏蔽仪、金属探测仪等设备,配置视频监考室和视频监考员。考试期间,还将启用无线信号监测设备,对考点周边可疑信号进行巡回监测,严防各类高科技舞弊。
在防疫上,多个省份教育考试机构明确表示,一般情况下,考生进入普通考场就座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多地通知,考生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出现相关症状,请立即向学校或当地考试机构报告,届时可在备用考场或应急考场参加考试。
比如北京明确,每考点至少设置3个备用考场。配备专职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各考点安排1名校医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做好考点考场消毒通风等工作,根据需要配备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各地为考生护航:静音降噪、调整上班时间
为给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多地出台措施,静音、降噪,调整上班上学时间,缓解交通压力。
比如,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烧烤协会、淄博高新区烧烤协会,以及烧烤城“临淄大院”等纷纷发出倡议书,高考期间各烧烤店铺暂停营业,八大局便民市场也宣布在高考期间休市,全力为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
为缓解高考期间考生赴考时间段的交通压力,确保广大考生顺利出行,按时到达考点,辽宁沈阳、湖南涟源,湖北黄石、恩施、鄂州等多地发文,2023年高考期间,各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将调整上班时间,实行错峰上班。比如沈阳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作息时间向后顺延一小时,午休时间不变。
湖北襄阳还发布通知,部分考点周边小学将调整作息时间,高考期间放假。同时,在高考期间,关闭电铃和广播操等定时广播。
此外,多地都开展高考志愿服务活动。如天津启动“高考应急服务车”志愿服务活动,60辆出租车值守30个考点。合肥动员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考生爱心护航、考场秩序维护、考点停车保障、陪考家长防暑降温、电信诈骗防范宣传等志愿服务。
多地还开启“静音模式”,如对考点周边公交车禁止鸣笛、禁止使用车辆报站机外扩。此外还包括高考期间禁止进行施工作业及其他噪声污染活动,禁止开展产生噪声的露天娱乐、广场舞、集会、商业宣传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
防作弊、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
在考试纪律方面,教育部近日发布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教育部还发布消息,2023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教育等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依法严惩组织考试作弊及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违法犯罪人员。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已陆续侦破一批组织考试作弊案件和涉考诈骗案件。
公安机关、教育部门提醒,考生切勿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以免触犯考规考纪;切勿相信售卖高考试题、答案等网上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此外,多所高校官网通知,2023年高考期间高校学生不得请假离校,坚决杜绝学生违规参加高考或替考。比如河南周口师范学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高考期间在校学生管理,防范高考替考作弊等违纪违法行为;实时掌握毕业班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确保学生没有违法违规参加高考。
山东工商学院也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原则上高考期间学生不得请假离开学校,对特殊原因确需请假的,应核清原因,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除常规审批程序外,坚持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高考期间学生请假情况需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并报学校学生处备案。(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土耳其总统:地震已造成该国16546人死亡
- 报告:长三角41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最休闲 经济与休闲协调发展
- 外国汉学家谈中国“天下观”:自古具有包容性
-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几乎所有手机客户通话和短信记录遭窃
- 美俄亥俄州起诉“毒列车”公司:“影响将持续数年”
- “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在浙江杭州启幕
- 深度聚焦中国工业智能领域发展 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即将在沪举行
- 投资广西|风起北部湾 电从海上来
- 国风穿搭风靡中国高校毕业季
- 中新真探:打鼾可以使用防打鼾牙套?
- 网传“19岁孤儿被中介骗至郑州4天未吃喝”与实情不符
- 文化中国行丨从出圈到出海 这些非遗为何“走红”又如何“长红”?
- “诗意江西”系列分享会:江山多胜景 笔墨绘诗情
- 2024年美国大选初选开启,特朗普赢得艾奥瓦州初选!
- 巴西东南部暴雨致28人遇难4人失联
- 秘鲁金矿火灾27名失踪人员确认死亡
- “全民阅读”如何推广?听听图书馆馆长怎么说
- 广州港南沙港区新增1条外贸航线
- 千年农耕民俗“开秧门”添新意
-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 热门推荐
-
- 两岸联合举办“妙音莫高—敦煌乐舞”线上展览
- (新春走基层)福建泉州时隔20年重启民俗踩街 线下参与人数逾30万
- 2022中国家博会、中国建博会同期在上海举行
- 非遗传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
- 中国PPI环比7个月来首次转正
- 湖南启动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
- 青海澜沧江源:牧民变“导游”,开辟特许经营“试验田”
- 浙江青年蹲点山区乡镇:在稻香中看到乡土中国
-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柬埔寨将大力发展汽车和电子业
- 龙芯上新!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在京发布
- 驻日美军恶性案件多发民众不堪其扰
- 南航集团2024年夏秋航季计划航班总量超62万班次
- 女硕士变篙手,溱潼会船“年轻态”
- 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后韩总理发表讲话:将全力稳定政局
- 西藏产权交易助力规范国资招租取得实效
- (乡村行·看振兴)荒地变“宝地” “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江西湖口乡村振兴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
- 新疆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650万人次
- 中央救灾物资、社会援助物资已运抵西藏地震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