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倒计时10天:多地考场首次配备这个!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袁秀月)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0天时间,再过10天,各地学子们将踏上考场,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
作为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如何部署高考工作?
多地报名人数上涨 湖南、四川等地创新高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近日,多地都已公布打印准考证以及确切的考试时间。
近期,部分地区还公布了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可以注意到,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另据媒体报道,今年,四川省高考报考人数超80万,创历史新高。
此外,今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39.93万人,比去年的38.83万人有所增加。其中,普通高中生35.57万人,“三校生”4.36万人;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有3.25万人次,参加体育类专业考试的有1.88万人。
今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247848人,比去年增加4600人。其中,参与普通高考考场编排考生196678人。
防范手机作弊 多地首次配备智能安检门
今年,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多地考场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如云南省透露,今年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所有考点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所有考生经智能安检门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还要进行人工安检,坚决把手机拦在考点之外,各考点均实现5G手机信号屏蔽全覆盖。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中也表示,今年高考入场新增了安检门环节,考生需接受考点、考场双安检。严禁考生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也介绍,该省开展手机作弊专项治理,配备智能安检门,手机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实行“智能安检”,“无声入场”,统一配备文具,大数据筛查核实存疑考生,随机编排考场,跨县监考,视频监考,跨市网上巡考,考后复查比对报名和入场照片,智能筛查考场视频,录取时向高校提供考生试卷图像和入场照片等,多措并施,全面防范考试舞弊,严打涉考犯罪。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还要求,5月底前完成考点智能安检门建设全覆盖,坚决将手机等高科技作弊器材堵在考点之外。
多地明确考生防疫政策
在疫情防控政策方面,多地有不同程度调整。如福建省要求,要按照“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防疫,加强考生和家长防疫指导。
山东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要求,考生要做好健康监测。于考前3天起自主开展健康监测,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主动联系考点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备,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考试当日或考试期间出现可疑症状的,现场进行抗原检测,检测为阳性的考生将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备用考场考生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信中还表示,请考生考前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确保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江西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公开信》也要求,考前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聚集活动,减少疫情感染风险。
黑龙江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则提到,虽然新冠疫情防控施行“乙类乙管”,但是我们还要做好个人防护,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东安激活“沉睡资产” 历史矿区变生态商圈
- 粤剧《谯国夫人》登陆新疆乌鲁木齐大剧院
- (寻味中华丨文博)南海神庙:千年祈愿“海不扬波”
- 新疆铁路货物发送量突破2亿吨 较去年提前29天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将于11月在蓉举办
- 稳居世界第二 去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全球占比提升
- 中巴建交50周年航天研讨会在线举行
- 春节广州边检总站口岸出入境客流预计逾41万人次
- 联合国官员称加沙对儿童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以总统表示已为第二次停火做好准备
- 日本茨城19日凌晨连发地震 短期内或发生强震
- 链博会小词典 丨环绕一生的健康生活链
- 【时事观察】巴以止战待何时
- 宁夏引进赞比亚项目让游客体验非洲风情
- 2023年以来福建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701件
- 小菌菇带来大产业 浙江让 “菌中黄金” 变成“致富花”
- 一季度雄安新区投资同比增长15.4%
- 毕加索艺术真迹展在青海开展
- 肯德基开收外送打包服务费,对消费者有啥影响?
- 应对台风“杜苏芮”影响 河北省红十字会救援进行中
- 朝鲜公布韩国无人机事件最终调查结果
- 热门推荐
-
- 1人死亡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尚嘴煤业被停产整顿
- 吉林高校办中医药文化节 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医文化
- 世界杯期间广东警方严打“赌波”
- 国家统计局:3月份CPI季节性回落 PPI环比降幅收窄
- 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展览走进太原
- 天津市河东区一小区发生爆炸 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 变“粪”为宝 今冬供暖锡林郭勒牧民有了“绿色”路径
- 舞蹈剧场《一刻》上演 华宵一携主创畅谈创作历程
- 精准备餐营造节约风尚
- 江苏省东海县年水晶交易额突破400亿元 扮靓“晶”彩生活
- 《北京城市规划(1949—1960年)》首发 填补研究空白
- 企业代表聚集北下关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 今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615万人次
- 浙江乡村观察:新乡贤引领 化“美丽生态”为“美丽经济”
- 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济南揭牌
-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场监管总局: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
- 提升办税便利度解决“多次跑”难题
- 追光的你丨诗意青春
- 湖北踏青赏花游“热辣滚烫”
- “95后”管护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织绿色“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