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怎能“圈养”?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是《童年》中的歌词。可现在等来了下课,却可能等不来游戏而只能被“圈养”在教室里。最近,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越发严重: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但是学生表示也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如今这一现象仍层出不穷。我们有必要追问,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把宝贵的玩耍时间还给孩子们到底有多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
谁动了孩子的“课间十分钟”
“课间不自由”由来已久。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不少小学都在推行所谓“文明休息”,即课间十分钟只准喝水、上厕所,不准在楼道停留,不许到操场玩耍。如此种种传递出的信号大致是,“别出教室”“别乱溜达”……
对此,教育部2021年9月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但目前来看,“课间圈养”问题仍相当普遍。
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而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达到77.2%。
“把课间还给孩子”的呼声一直不绝,为何改观不大?综观各媒体报道,不难发现,校方似乎一肚子苦衷:这样做是怕孩子玩耍期间发生磕碰,家长会有怨言;也有老师坦言,一个班三四十人,一个学校上千人,任由学生“撒欢”,哪儿管得过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刀切”是比较稳妥保险的做法。
记者有在济南做小学教师的亲戚,说起当下小学老师任务之重、压力之大,苦水颇多。他表示,由于在课间教育引导学生存在显而易见的困难和麻烦,因而这种对于课间休息的特别干预,颇受一些教师欢迎。
当然,除了怕孩子课间打闹要担责,还有部分教师习惯于拖堂、提前上课等,甚至不少学校丢不下“唯分数论”的理念,试图通过压榨孩子的课间来提高全班乃至全校的学习成绩。不然,就不会出现报道中提到的“课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的荒唐一幕;更不会出现连大声说话都不被允许、有专门老师负责巡查谁在课间奔跑的奇葩规定。
“圈养”养不出健康下一代
课间10分钟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休闲、娱乐时间,让学生休息、放松,恢复体力,缓解上课疲劳,锻炼身体,增强社交能力,培养兴趣爱好,不只是方便学生上厕所。换句话说,课间10分钟等于劳逸结合,说说笑笑、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本应是“标配”。而且,活泼好动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课间圈养”直接限制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有悖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味“圈养”学生,身体得不到舒展,生活乐趣得不到放飞,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不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
课间把孩子们圈养在教室里,看上去是安全了,但事实上,孩子们不仅损失了课堂效率,也牺牲了身心健康,可谓得不偿失。近年来,“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据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和《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在节目中痛心疾首地拷问:“请问连课间十分钟都很难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怎么样支撑篮球、足球、排球冲出亚洲?”
鉴于此,教育部制定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就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课间圈养”现象如何破
虽然如今给孩子减负从制度上到社会共识都越来越明确,甚至在防范近视率、中小学体质健康考评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很难说整个社会的教育压力和教育焦虑真正得到了缓解。要知道,在学生得不到松弛的另一面,其实是整个社会的教育神经并没有获得放松。
与此对应的便只能是,一些看起来的本该恪守的常识和教育规律,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让错误的观念变本加厉地风行。因此,要真正把该有的休息时间还给孩子,仅仅是谴责那些怕承担责任的学校、过度维权的家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课间圈养”现象问题根源是学校责权边界的模糊,“学校目前不是有限责任主体,成了无限责任的承担者”。要解决这一问题,使老师们能够安心引导学生享受热闹的“课间十分钟”,仍需要厘清“校园安全”问题的“责任边界”。
一方面,要加大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做好源头治理。只有在他们心中牢牢植入安全理念,在课间玩耍时才不至于做出危险动作与行为,进而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要出台对学校责任划分与承担的明确规定,甚至要出台相关的免责政策,打消学校放开课间活动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帮助校方承担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作为家长,不能一边要求学校让学生多进行课间户外活动,一边又对学校的安全责任无限上纲上线、吹毛求疵,要正确认识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也需明白校园安全风险不可能百分百杜绝。只要不是学校主观过失导致的安全事故,家长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与容错率,即便维权也应理性,而非动不动就“闹大了再说”。家长的过分关注,会让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时缩手缩脚,而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
要让课间10分钟重现活力,需要学校展现责任担当,同样也需要家长多些宽容和支持,如此一来,孩子们的童年才会更加丰富多彩,“课间圈养”现象才能越来越少。(山东商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蓝色粮仓”迎来“播种”季 浙江洞头冬日耕耘忙
- 雨雪大风剧烈降温将袭吉林 出行及农业迎考验
- 干一单挣一单的钱,“计件工”休假谁给钱?
- 台风“潭美”今天将进入南海 弱冷空气25日起影响我国
- “中国红橙之乡”广东廉江红橙批量上市 迎最佳风味期
- 新疆北部有风雪降温天气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 欧洲议员接受新华社采访呼吁“不要战争”
- 泰国中资企业员工举办集体婚礼
- 聚焦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 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重庆研讨
- “南粤之窗”揭牌!奋进广东“百千万工程”媒体行动启动
- 北京率先推广规范化食品经营许可咨询服务 畅通准营通道
-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建院七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
- 必须付全4.5亿美元罚金!法官驳回特朗普暂停罚款请求
- 辽宁省启动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网上申办工作
- 江苏省教育厅发防范雨雪冰冻通知:必要时可暂停教学和户外活动
- “德武之乡”湖南东安举办乡村龙舟超级联赛
- 朱一龙倪妮“寻找”《消失的她》
- 美民调:受高通胀所累 美国今年近7成退休人士背负卡债
- 报告:全国各地呈三梯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
- 棚改楼成危楼,没有一处裂缝是无辜的
- 热门推荐
-
- 尽展动漫文化+冰雪魅力 第三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动漫游戏漫博会28日启动
- 定了!日本政府宣布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
- 青海发布3万多个就业岗位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斯里兰卡留学生探寻八极拳奥秘: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武术魅力
- 民调显示:中日超半数受访者视对方为本国重要经贸伙伴
- 广电总局公布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
- 广州首个跑道型(混凝土)固定翼起降点试运营
- openEuler装机量超千万,开源生态成就全球影响力
- 重庆派团参加佛光山开山57周年纪念日暨开山祖师星云大师舍利及法像安座典礼
- 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将晋京展演
- 香港金管局:美国加息周期是否完结有待确定
- 湖南东安鸡产业全链条升级 特色传统名菜“出圈”
- 秋冬季护肤 常见误区请注意
- 浙江乡村拼创意“走花路” 掘金“春花经济”
- 沙利文称美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支持 美官员称对乌军援实际回流美国防工业
- 前三季度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同比分别增长2.6%和10.7%
- 中国盐业协会回应“抢盐”:中国原盐产能产量世界第一,有足够能力满足国内需求
- 这场毛发守卫战,市场替年轻脱发群体选择了它
- 中印等国民众昆明欢度洒红节 用颜色传递祝福
- 第五届赣台基层团体交流活动在江西九江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