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试用、真使用……毕业生求职这些问题须警惕
眼下正值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开启人生新篇章。但涉世未深的他们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套路和骗局。从不法黑中介,到试用期“白用”;从合同“霸王条款”,到培训课“被套路”……毕业生求职需要躲避的“坑”真不少。
假试用,真使用
此前,应届毕业生刘鹏飞经过一番“海投”,终于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公司说试用期三个月没工资,我想着这个工作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便答应了。”刘鹏飞说,但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却拒绝给他转正,也不支付任何工资,这让刘鹏飞无法接受,便选择了离职。
试用期“白用”是初入社会的“职场小白”最常遇到的情况。记者调查了解到,有的用人单位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还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
对此,有关专家提示,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都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有不同的时限限制,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期间,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水平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求职陷阱花样多
记者了解到,还有花样繁多的各类求职陷阱,需要毕业生警惕。
应届毕业生小李告诉记者,他在不久前遭遇了“黑中介”。小李说,一家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他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最后也没有给他提供匹配的就业岗位。
专家表示,黑中介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专家对此提示,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除了黑中介外,记者调研发现各类兼职陷阱也是招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专家对此提示,高校毕业生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当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意识
近年来,各类求职陷阱名目繁多,有些公司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为其设下重重圈套,令涉世未深的毕业生防不胜防。
例如,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再如,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多位专家指出,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要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
专家同时提醒广大高校毕业生,要通过合法、正当、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背景,不盲目轻信,接到招聘邀约后,尽量多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朋好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一旦遭遇骗局,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此外,专家建议,高校应加强劳动法规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强化维权理念。
(本报记者 邱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班族的“小饭桌”能否成新商机?
- 国际识局:投降日集中“拜鬼”,右翼政客试图将日本拖入深渊?
- 重庆垫江:培育特色产业 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 (新春走基层)三对“夫妻档”的春运守护
- 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升级 多部门齐应对
- 卫生健康部门全力开展河北燕郊一店铺疑似爆燃事故伤员医疗救治工作
-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悼念活动在伊朗首都举行
- 天津:津遇和平·春日海棠 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启幕
- 国家图书馆推出“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三大展蓄势待发
- 24条政策措施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个“重点”值得关注
- 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水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亚行上调今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测
- 首届“智见未来”西安数字文旅创新大赛启动
- 高校人事调整密集,又有院士校长履新
- 文明的坐标丨“世界化石宝库”澄江化石地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西部工业重镇乐享300天以上好空气
- 国家信息中心杨道玲:多项高频指标显示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
- (经济观察)专家研判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向好、动能充足
- 刘江红:让城市潮起来、酷起来 吸引年轻人“流量”变“留量”
- 国际最新研究:一万年前“口香糖”发现采集狩猎人群或受牙病困扰
- 热门推荐
-
- 海南琼中:坚决守住自贸港不搞“黄赌毒”这条底线
- “大家居”消费:升级与下沉
- 中方要求以色列停止推进并撤销有关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法案
- 拜登宣布夏威夷进入“重大灾难状态” 当地野火已致至少53人遇难
-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回应萝卜岗质疑:4人报名成功,不存在网传情况
- 加拿大森林大火持续肆虐 温哥华岛交通中断、物资供应受阻
- 长江“禁渔”十年拟上升为法律
- 巴彦淖尔一重点排污公司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2人被刑拘
- 感知中国之美 外国青年点赞“2024年世界青年看福建”活动
-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评论员观察)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4.5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走进中国乡村)南药种植成广东电白乡村致富“良方”
- 今年暑期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31亿人次 同比增5.9%
- 宁夏整治教育领域不正之风 2023年自查整改问题4500余个
- 美式“小圈子”只能套牢自己
- 今年前10个月海南外贸进出口增长17.4%
- 重黔铁路张家山隧道掘进过半
- 美国军方:一直升机在叙利亚发生事故 22名美军受伤
- 最高级别疫情警报再拉响,这次有何不同?
- 乌镇十年,互联网科技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碰”